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检测报告模板

桩基检测报告模板

受控编号:HBSD/MS-D77-2011检测报告编号:E-11-39-1工程名称: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复合地基检测委托单位: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德州市拓实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东光县城建局监理公司检测单位: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声明1、本检测报告无我单位检测专用章和计量认证专用章无效。

2、本检测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3、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漏页无效。

4、本检测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给予及时的解释或答复。

检测单位: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单位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兴苑街53号邮政编码:050021联系电话:(0311)85912349工程编号:E-11-39-1批准:审核:工程负责:1.工程概况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工程位于东光县城,拟建建筑物为18层住宅楼,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基础型式采用筏板基础。

本工程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处理。

该复合地基共设计基桩502根,均匀布置,局部有所调整,设计桩长20m,桩端持力层为第六层粉质粘土,设计桩径400mm,桩间距1.35×1.35m,面积置换率6.7%,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C20,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40kN,成桩日期为2011年7月6日至8月17日。

受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复合地基检测任务。

检测时间为2011年9月01日至10月10日,检测时天气晴朗、干燥,温度为15~30℃,共完成低应变法检测基桩502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3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3组,全部受检基桩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于9月5日根据场地情况和施工条件随即抽取,受检基桩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桩头完整,无浮浆、松散部分,受检基桩位置见“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检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1)。

2.工程地质概况依据《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该工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概况如下:1)杂填土(地层编号①)灰黄色,以粘性土为主,见碎砖、灰渣等建筑垃圾,稍密,湿-很湿。

场地东部厚度较大。

层底埋深3.00~5.00m2)粘土(地层编号②)黄褐色,含氧化铁,软-可塑。

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中部夹粉土薄层,下部为灰色。

层底埋深8.10~9.20m3)粉土夹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③)灰黄色,含云母、腐植质,中密,很湿。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部夹多层粉质粘土。

层底埋深13.50-14.20m4)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④)灰色,含腐植质,可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层底埋深17.80~19.00m5)粉土(地层编号⑤)灰黄色,含云母、氧化铁,具砂感,中密,很湿。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层底埋23.60~24.50m 6)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⑥)灰黄-褐黄色,含氧化铁,见少量姜石,可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层底埋深28.20~28.60m7)粉土(地层编号⑦)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见姜石,砂性强,密实,很湿。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层底埋深32.30~32.90m 8)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⑧)黄褐色,含氧化铁,见姜石,可塑-硬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中上部夹粉土层。

层底埋深43.40~44.20m9)粉砂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均匀,磨圆度较好,粘粒含量低,中密-密实,饱和。

中部混粉土,夹粉质粘土。

层底埋深57.2.40~57.50m10)粉质粘土黄褐色,含氧化铁,见姜石,硬塑。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3.检测目的3.1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2 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3.3 检测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检测工作量表4.1 本工程检测数量一览表5.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5.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5.1.1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设计及施工图纸。

5.1.2 试验方法简介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是模拟建筑荷载条件确定试验对象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

将荷载分级施加到试验对象上,同时观测分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最后绘制荷载与沉降等关系曲线,依据规范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

试验采用人工加荷、测读荷载及沉降。

具体作法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执行。

5.1.3 试验设备1)反力装置地锚、钢梁组合反力装置1套。

2)加荷及观测系统2000kN液压千斤顶1台,精密压力表(型号:(0~60)MPa,仪器编号:09.10.321,检定证书编号:CY10-4535),大量程百分表(型号:(0~50)mm/(0~50)mm,仪器编号:71514/70902,检定证书编号:AW10-6018/AW10-6017),正方形刚性承压板1块,面积1.87m2。

通过千斤顶施加荷载,采用精密油压表、百分表监控压力及位移的变化,基准系统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百分表通过磁性表座固定在基准梁上,通过人工完成试验加压、补压、判稳和记录数据。

具体装置如图5.1“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5.1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5.1.4 试验程序1)试验分级:最大加载压力为700kPa,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加载分为10级,每级加载70kPa。

2)加下一级荷载条件: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载条件:a.沉降量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的6%;c.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的2倍。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a.当压力(P)~沉降(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b.当压力(P)~沉降(s)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按相对变形确定,取沉降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值(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值,当该压力值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时,取后者。

5.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5.2.1 试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设计及施工图纸。

5.2.2 试验方法简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模拟建筑荷载条件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

将荷载分级施加到基桩上,同时观测分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最后绘制荷载与沉降等关系曲线,依据规范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

试验采用人工加荷、测读荷载及沉降。

具体作法参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执行。

5.2.3 试验设备1)反力装置地锚、钢梁组合反力装置1套。

2)加荷及观测系统2000kN液压千斤顶1台,精密压力表(型号:(0~60)MPa,仪器编号:09.10.321,检定证书编号:CY10-4535),大量程百分表(型号:(0~50)mm/(0~50)mm,仪器编号:71514/70902,检定证书编号:AW10-6018/AW10-6017)。

通过千斤顶施加荷载,采用精密压力表、百分表监控压力及位移的变化,基准系统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百分表通过磁性表座固定在基准梁上,通过人工完成试验加压、补压、判稳和记录数据。

具体装置如图5.2“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5.2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5.2.4 试验程序1)试验分级:最大加载压力为1080kN,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加载分为10级,每级加载108kN。

2)试验步骤: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b.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小时连续三次每30min 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c.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载条件:a.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c.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d.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e.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

4)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的确定:a.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b.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c.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d.对于缓变型Q~s曲线根据沉降量确定,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5)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的确定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5.3 低应变法检测5.3.1 试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设计及施工图纸。

5.3.2 检测原理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反射波法。

此方法建立在波动理论基础上,将桩假设为一维弹性连续杆,当在桩顶锤击时,形成振动脉冲力并作用在轴线上,在此作用下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在遇桩底不同介质或桩断面质量变化时,波阻抗将发生变化,波即产生反射现象。

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时纵波波速、桩长与反射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实际测试结果与正常波速、桩长进行比较来判断异常波的位置、特征,并据此定出桩身缺陷程度和位置。

5.3.3 保证措施a.将桩头凿平;b.进行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的选择试验,确定最佳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c.激振位置选在桩中心,用角磨机磨平;d. 选择两处距桩中心大致2/3半径的位置做为传感器安装位置,用角磨机将该处磨平,使用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在两个安装位置依次进行测试;e.激振方式采用尼龙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