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6词的发展(五)纵观词在宋代的发展史,可以说南宋词人和作品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北宋。

唐圭章(1901-1990年)编著的《全宋词》1965年版本中,总辑两宋词人1330多家,收词约20000首。

其中南宋词人数量约是北宋的三倍,作品量也占据着绝对多数的位置。

所以,从数量上来说,词的高峰期应该在南宋。

但北宋词和南宋词在文学成就上的高低并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多数观点反而倾向于北宋词的成就高于南宋词。

当然,这不是一个定论。

南宋词在国仇家恨的历史背景下,必然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同时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烙印。

从这一点来说,北宋词是无法比拟的。

这里把南宋词粗略地分为南宋前期南渡词人对词坛的重建、南宋中期词家创作的高峰和南宋后期宋词最后的结局三个阶段来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反映词的发展脉络,并不是研究南宋词最详尽的分期方法。

五、南宋前期从公元1127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至公元1162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约三十五年。

这也恰好是高宗从登基到退位的三十五年。

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高宗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因拒抗金主张,南逃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高宗统治期间,重用投降派,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偏安东南。

在这样雪崩一样的历史背景下,词坛也必然经历了战乱的洗礼。

曾经的汴京歌舞,散为云烟,昔日的剪红刻翠、浅斟低唱,同归歇绝。

追随宋室南渡的词人,裹挟在历史变换的潮流中,再也无心留恋花前月下、寄情山水诗酒,而是转为对山河破碎的哀伤、忧愤、呐喊。

于是,重新开始的南宋词坛,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以及李纲、赵鼎、向子諲、李弥逊、陈与义、岳飞、胡铨、吕本中等。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宋代词人,亦工诗文。

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于绍兴十八年卒,追赠检校少保。

著有《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等。

《全宋词》录其词102首。

叶梦得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词风转变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词人。

他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取材传统,词风婉丽,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

南渡后,词风随着社会的巨变而改变,风格类苏轼,借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

他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

关注《题石林词》:“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

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

毛晋《石林词跋》称其词“少蕴自号石林居士,晚年居卞山下,奇石森列,藏书数万卷,啸咏自娱。

所撰诗文甚富。

石林词一卷,与苏、柳并传,绰有林下风,不作柔语殢人,真词家逸品也。

”王灼《碧鸡漫志》:“后来学东坡者,叶少蕴、蒲大受亦得六七,其才力比晁、黄差劣。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叶少蕴主持王学,所著《石林诗话》,阴抑苏、黄,而其词顾挹苏氏之馀波,岂此道与所问学固多歧出耶?”《贺新郎•睡起流莺语》叶梦得南渡前早期作品睡起流莺语。

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叶梦得南渡后晚期作品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鬂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朱敦儒(1081-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

工诗善词,是宋代著名词人,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历任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等职。

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词集《樵歌》三卷。

朱敦儒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婉丽疏朗;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晚年词风婉明清畅。

朱敦儒早年家庭富裕,居洛阳时,有过一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其早期词风受此影响。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战派一边,所写的词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多为沉痛凄怆的忧时愤乱之作。

到了晚年,过着退隐闲居生活,词中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总的来说,朱敦儒作词取材广泛,词风继承苏轼旷达一派而又有变化,自成一家,在当时词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

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可见其对辛派词人的影响。

不得不说的是,朱敦儒晚年曾在秦桧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受此影响,历代对其评论多有微词。

但汪莘《方壶先生集》卷三《诗余序》对朱敦儒的评论还是贴切的:“唐宋以来,词人多矣。

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

余谓词何必淫,顾所寓何如耳。

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渊明。

此词之三变也。

”《苏幕遮•酒壶空》朱敦儒酒壶空,歌扇去。

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

芳草连天云薄暮。

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

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

欲指虚无问征路。

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朱敦儒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尘劳何事最相亲。

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

世间谁是百年人。

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明水镇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善属文,工词章,是苏轼的学生。

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其词流传至今的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其作品根据题材内容、思想情绪、声情口吻可大体区分为南渡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

南渡前,主要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语言清丽明快。

南渡后,主要是抒发感伤时事、悲今悼昔、咏物自伤的情感,作品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

李清照善用白描手法,作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怨王孙》、《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永遇乐》、《临江仙》、《声声慢》、《诉衷情》等。

历代对李清照评价甚高。

王灼《碧鸡漫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朱彧《萍洲可谈》:“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

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沈谦《填词杂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调元《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亦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臧克家〈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应该指出的是,众多对李清照的评论还是有过高的嫌疑。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就指出:“闺阁词惟清照最优,究苦无骨。

”朱庸斋《分春馆词话》:“历来对清照词作之评,往往偏高溢美。

其词清新流丽,自然中见曲折,然生活面狭隘,闺阁气重,不免近乎纤弱。

”唐圭章认为:“在两宋词人中,李清照可称为名家,但称不上大家,不能与柳、周、秦相比。

”个人认为唐圭章的评论还是较为恰当的。

说起李清照,就不得不提到她早年写过的《词论》,其中心思想就是词不同于诗文,而是“别是一家”的音乐文学。

她从词本雅正的观点出发,简要评点了李璟、冯延巳、柳永、张先、宋祁、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文坛名家的长短得失。

从词的正宗根源来说,《词论》尊重了词音乐性的本质特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是宋代重要的词学理论。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李清照的《词论》有其狭隘的一面,由于过分强调了词的正统性,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同时,对众多词家的评论也有失偏颇。

所以,历代评论家对《词论》有很多批评。

其中,与李清照同时代的胡仔最具代表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

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

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正为此辈发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青年作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李清照中年作品风住生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晚年作品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之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

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青年时代便崭露头角,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

受到排挤后,退隐林泉,啸傲山水。

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存词185首。

张元干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早年作品婉丽清新,南渡以后转为豪迈悲壮。

他继承了苏轼词风,其词的题材和风格与现实结合紧密,开启了南宋词人的创作道路,对后来的辛词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作品中两首《贺新郎》最为著名,被称为压卷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