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章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章

十四章元丰是(C)的年号,元丰年间,发生了乌台诗案。

A. 宋哲宗
B. 宋高宗
C. 宋神宗 C. 宋神宗 - 正确
D. 宋英宗
2. 御史台官吏拘捕苏轼时,苏轼正在(D)任知州。

A. 徐州
B. 儋州
C. 杭州
D. 湖州 D. 湖州多选题
(1/1 分数)
3. 乌台诗案中,弹劾苏轼的几个主要的御史台官员有(ADE)
A. 李定, D. 舒亶, E. 何正臣, - 正确
A. 李定
B. 王安石
C. 宋祁
D. 舒亶
E. 何正臣
F. 黄庭坚
文字填空题
(8/18 分数)
4. 乌台,就是御史台,院中多柏树,较阴森,所以又叫柏台。

史台 - 正确
御史台
台 - 不正确
柏台
5. 经历了“乌台诗案”风波,苏轼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州 - 正确
黄州
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于黄州,据“缥缈孤鸿影”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可以推算,此词作于元丰三年二月的初 _七初 __八到初 __ 九这几天。

7.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咏物词,杨花就是柳絮。

传说隋炀帝赐柳树姓杨,所以又称杨柳。

絮 - 正确
柳絮
8.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中,“从”和“教”分别是什么意思?从:任,随意__ ;教:使,让。

9.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宋人认为,杨花落入水中,成为浮萍。

10.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活用了唐人金昌绪的《春怨》的诗意,此诗曰:____打起黄莺儿___莫教枝上啼_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11.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化用唐诗人徐凝《忆扬州》的写法:天下三分明月夜,____二分无赖是扬州
__________。

多选题
(1 满分)
12.关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说法正确的是CD
A. 上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

,
B. 下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

,
C. 词人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
D.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 不正确
A. 上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
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

B. 下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

C. 词人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
的心境。

D.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1/1 分数)
13.“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杨花落水像浮萍,并不能真成为浮萍。

正确
文字填空题
(2/2 分数)
14.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古诗词中_咏物的名作。

_咏物词贵在缘物寄情,不粘不脱。

十五章
1. 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文学创作进入高峰期,作于此年的作品有(BCEF)- 未答复
A.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B. 《念奴娇·赤壁怀古》
C. 《赤
壁赋》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E.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
声) F. 《临江仙·夜归临皋》
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文字填空题
(18 满分)
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穿林打叶”的是什么声音?_雨声_ __ 。

“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徐行”的意思是__ _慢慢的走。

_ __ __。

未答复
未答复
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采用_抱韵__的用韵方式。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入韵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十一部平声:__声行生迎晴__ __ __ __ 十一部上声:_醒冷_ __ 十部去声:马怕__ __ 四部去声:__ _处去_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7. 苏轼到黄州,先在__ __定慧院__ 住了几个月,然后就搬到_临皋_ __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就作于此时。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判断题
(1 满分)
12.苏轼在《定风波》这首词中,借对自然风雨的应对态度来表达他对人生风雨和政治风雨的处置心态——他准备要以不避坎坷,任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眼前和将来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风雨。

正确
- 未答复
正确错误
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多选题
(1 满分)
13.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未答复
A.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为英雄人物出场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而悠
久的时空背景。

B.词人在与年华正好的卓有建树的周瑜对照之下,自感一无
所成却人已苍老。

“早生华髮”这四个字包含了悲哀。

C. 这首词从“大江”开始仍然回到了“江”字上,使东去的大江的水声仍在读者耳边激荡,并且浮出
了一枚映照在江水中的那枚“月”。

D. 此是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十六章
1. 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BCDG
A.柳永
B.黄庭坚
C.张耒
D.秦观
E.张炎
F.晏几道
G.晁补之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单选题(1 满分)
2. 黄庭坚的词集名称是:A
-未答复A.山谷琴趣外篇B.黄山谷集C.涪翁集D.豫章先生文集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文字填空题(11 满分)
3. 黄庭坚的诗与苏轼齐名,并称__ 苏黄__ 。

黄庭坚词与秦观齐名,被称为_秦七黄九_ __ __ __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4. “春入武陵溪”用陶渊明(《____桃花源记______》)中的典故,表达了对平等安乐的理想国度的向往。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5.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谪仙”用__李白__ 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失落。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6. 冯煦曰:“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中“淮海”指___秦观____ ,小山是指_晏几道_______。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7. “山抹微云学士”是指___秦观___ ,得名于“山抹微云,天黏衰草”一句。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8. 蓬莱是指秦观在__ 绍兴__ 生活时的住所。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9. “画角声断谯门”点出离别的时间是__傍晚__。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10. 秦观《满庭芳》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了隋炀帝的诗:“____寒鸦飞数点_________,_____流水绕孤村_______。

(说明:视频上是“千万点”,也可,此处答案设置为另一说法)斜阳欲落处,一望暗销魂”。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文字填空题(2 满分)
11.黄庭坚(1045-1105),字_鲁直___,自号__ __山谷道人__ __,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判断题(1 满分)
12.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入世、出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诗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正确
-未答复正确错误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文字填空题(3 满分)
13.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__少游__、太虚,号__ __淮海居士__ __,高邮(今属江苏)人,有《__ __淮海集__》、《淮海居士长短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