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其人其词
通过本学期对《唐宋词赏析》课程的学习,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每个词人的每首词通过多次学习和思考,总能体会到更多更有深意的不同以往的感觉,也就越发接近词人想要表达的真正的情绪和思想。
李清照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女词人,其词风理所应当地以婉约为主,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虽然她在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很多消极、感伤的感情基调,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她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她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
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公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但不表示祝贺反而写诗嘲讽他:“炙手可热心可寒。
”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
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
”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后,两人惺惺相惜,志同道合。
两人经常不得已两地分居,因此此时李清照的词多以思念为主。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但是,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
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
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
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
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得病去世。
李清照惊闻噩耗,悲痛欲绝。
在颠沛流离中失去了丈夫,这无疑是天大的打击,这也使李清照的词开始变得凄冷悲怆。
在如此巨大的悲痛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字里行间,让人深深体会到当时她内心的痛苦。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离异入狱的波折,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日益高涨。
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
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
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
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
的情怀。
她忍受着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巨大痛苦,写下了充满伤感和悲愤的词章,并在颠沛流漓之中,带病坚持整理、编著了《金石录》,为世人留下了珍贵文物。
在七十多岁时,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一代女词人落得如此结局,不能不让人叹惋。
但是李清照对宋词的巨大贡献必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