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关系学
课程性质及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学时4学分(其中讲课20学时,实践12学时)
先修课程:《经济法》、《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现代营销策划》、《市场营销》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的十门考核课程之一,同时该课程也是全国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段和本科段)的专业课。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门介绍如何进行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采购与供应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课程。
它主要由采购与供应管理概念、采购与供应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采购质量管理和采购绩效评估等构成。
其任务是掌握如何为采购与供应部门制定合理的采购与供应战略,能够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并据此指导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工作。
二、课程内容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采购与供应管理概述、采购与供应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采购计划与采购预算制定、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采购定价与合同、采购质量管理和采购绩效评价等。
该课程的考核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流管理过程中关于采购与供应管理问题的应用能力。
其任务是掌握如何为采购与供应部门制定合理的采购与供应战略,能够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并据此指导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工作。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采购计划制定与采购预算确定、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本课程的难点:采购质量管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采购与供应管理
教学内容:
1.企业战略与采购与供应战略
2.采购与供应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3.采购与供应战略的制定
教学基本要求:(1)企业战略的概念;(2)成本领先战略的概念;(3)集中化战略的概念;(4)差异化战略的概念;(5)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概念;(6)采购与供
应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7)ABC分析方法的缺陷
教学重点:(1)根据ABC分析方法选定相应采购与供应战略;(2)根据供应细分分析方法选定采购与供应战略;(3)能应用SWOT 分析与供应战略;(5)企业战略层次;(6)采购与供应战略的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1)企业竞争战略及其构成要素;(2)能根据企业战略为企业制定相应的采购战略
第二章采购与供应战略流程
教学内容:
1.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运作流程
2.采购流程的改进与优化
教学基本要求:(1)采购的基本程序;(2)采购手册的概念(3)采购运作的流程;(4)采购手册的格式与内容
教学重点:(1)电子采购模式;(2)信息技术参与的优点;(3)JIT采购的应用环境。
教学难点:(1)描述和分析采购流程;(2)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流程进行改进;(3)JIT采购改进传统采购流程
第三章采购计划制定与采购预算确定
教学内容:
1.采购需求的确定
2. 采购计划的制定
3.采购预算
教学基本要求:(1)预测的概念、基本方法;(2)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
料;(3)采购计划概念;(4)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和零基预算教学重点:(1)定量定货模型和定期定货模型;(2)物料需求计划(MRP) 和分销需求计划(DRP)(3)采购计划的作用;(4)采购计划的分类;(5)采购预算的编制。
教学难点:(1)能够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进行需求预测(2)采购定单容量的确定步骤和方法;(3)采购计划制定步骤
第四章供应商选择与供应商管理
教学内容:
1.供应商选择
2.供应商质量管理
3.供应商关系管理
教学基本要求:(1)供应源选择的途径;(2)供应商选择指标确定原则;(3)供应商选择指标;(4)CIPS和NAPM的职业道德规范(5)供应商质量的概念;(6)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概念(7)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概念;(8)供应商成长;(9)供应商早期参与
教学重点:(1)建立企业供应商评价指标;(2)各种供应商评估方法的应用场合(3)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作用;(4)供应商改进、激励、质量认证。
(5)建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分类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1)能够应用相应的方法分析和提高供应商质量。
(2)判断企业供应商关系属于何种类型及其特征;(3)评价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失效(4)能够建立评价指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5)分析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类型并指导企业如何建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第五章采购定价与合同
教学内容:
1.采购定价
2.采购谈判
3.采购合同
教学基本要求:(1)采购定价的概念;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目标成本法概念(2)采购谈判的定义。
(2)采购谈判的内容、方法分类、作用及影响因素;(3)采购合同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1)采购价格的种类、影响因素;(2)采购谈判的相应策略和技巧;(3)选择合适的采购合同;(4)合同的有效性判断;(5)采购合同的制定;
教学难点:(1)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定价;(2)目标成本法定价;(3)采购合同法律纠纷与索赔的解决方法;(4)合同终止的原因分析与合适的终止方法
第六章采购质量管理
教学内容:
1.采购质量与采购质量管理
2.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技术
教学基本要求:(1)质量的概念、衡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属性;(2)采购质量的概念;(3)全面质量管理的属性、内涵;(4)采购质量管理的概念、任务;(5)各种调查表的应用场合与作用;
教学重点:(1)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对于企业的作用;(2)产品检验的作用(3)各种调查表的做法;(4)加强采购部门及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要点;(5)产品检验的基本方法;(6)建立采购质量保证体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企业采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应用合适的方法加以改进;(2)应用计数型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
第七章采购绩效评估
教学内容:
1.采购绩效评估概述
2.采购绩效评估指标
3.采购绩效的评估
教学基本要求:(1)采购绩效的相关概念;(2)预算标准的、行业平均标准、目标绩效标准的概念。
(3)物流绩效指标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1)采购绩效评估的实施和各采购绩效评估标准的应用场合(2)各绩效指标的建立和衡量的方法(3)标杆管理的实施。
教学难点:(1)应用标杆管理景进行采购绩效评估的步骤;(2)改进采购管理绩效的有关方法(3)能够对企业采购管理建立绩效指标并实施绩效评价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及安排
通过实训实习的组织实施,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使学生们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综合技能有较大的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反应良好。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地点选择一般有三个:多媒体教室、实训中心、企业现场。
人员安排一般为临时团队(4到5组,每组8—10人)。
实训课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特征,教师一般只作为引导者。
实训内容如下:
1、采购订单的管理方法
2、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方法
3、采购合同的管理方法
4、物料的验收与接管方法
5、成本管理方法
6、购与供应的库存管理方法
7、购与供应绩效考核方法
8、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方法
9、代采购管理方法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2.平时考勤、练习、实验考核占20%、其中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50%
五、教法说明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
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学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并建立纸质、电子、音像、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具体有:
头脑风暴法。
讨论型方法。
就学习中问题组织讨论,一般10人左右一组,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并做好记录。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
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
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
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
拓展和升华。
情景模拟法。
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
可以分组进行,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
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采风法。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
既可随机访查有关企业(如物流企业、超市等),以观察者身份观察企业的采购管理状况,也可事先预约或直接访问企业管理者,以对话者身份了解企业管理现状。
然后写出报告,指出该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的优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轮训法。
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企业实践,在企业人员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六、学时分配表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制定:董鹏审稿:叶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