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知识讲解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知识讲解

11
案例3:万科十七英里
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物业类型
总户数
6.7万m2
5.1万m2
一期开发为别墅, 二期为高层 447
建筑实体与山体的结合 住宅空间与环境的融和 空间的通透与流动 打造“新奢华主义”的住区
项目位于龙岗区溪涌村东侧。三面环海,背靠青山,用地海景线长约662米。
12
建筑与地形有机结合
6
小结
山体:利用山体形成建筑的主导空间; 院落:住宅围合成院落,形成有机空间序列; 人车分流:车行道在外围,保证内部院落空间的宁静; 立面:简洁有力; 景观:丰富细致,形成优美的居住环境;
7
案例2:万科东海岸
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物业类型
总户数
26.8万m2
21.5万m2
别墅、小高层、 高层
17
地形利用方式一:利用原地形的标高,建筑顺山势而建
建筑作点式布置,空间形态自然舒 适,更明显的山居生活感觉。 地形要求:坡度平缓,形态优美; 土地利用率稍低,但空间舒适。
香蜜山
东海岸 18
地形利用方式二:将地形分为多个不同标高的台地
各台地内建筑相对独立,形成 组团布局的方式;
用地利用率增加,住宅的密度 增大;
二期将车行道路设置在建筑的背海面,沿海面为消 防车道,日常为人行通道。
沿山体设置步道,将复杂的地形打造成重要的景观 通道
15 通向海边的步道
几何型的建筑造型,形成独特个性
16
小结:
建筑与地形有机结合:楼盘是以坡地为主的住区,建筑布局尽量少的 改造地形,形成与地形的有机结合; 利用山体形成丰富的景观路线:依山而建的景观步道是楼盘的重要特 色之一;
适用地形:坡度较大,直接布 局建筑有一定难度;
施工难度降低; 山体形象改造大,居住的自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减少。
19
交通:注重利用地形,强调人车分流
车行系统
步行系统
车行道沿等高线绕行至山顶, 在行车的各个台地内形成相 对独立的步行系统(每个台 地底层布置集中的地下车库 在)。
东方尊峪:人车相对分流
车行道在小区外围(沿着外 围的等高线)设置,形成完 整的内部步行系统(地下车 库延伸至每栋建筑底层)。
原有地形
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形成高低错落的楼盘形象 13
规划分散布局,保证各栋建筑的优质景观
总体布局为两个部分: 沿海的坡地为别墅区; 后面的台地为高层住宅区;
利用山体等高线布局建筑,形成线性弧 形布局方式,最大限度扩展沿海面
别墅区
高层区
14
人车分流、公共道路与私家道路相对分离
面海的消防通道
一期别墅受地形限制,未设置连通每户的车行道路; 通往海边的步道公私相对隔离;
地库:设计中小区内主机动车 道标高低于各个组团院落,呈 “下行”进入地库,直接通向 每一个住宅大厦的下部。
4
细致的变化体现出景观的丰富性
入口台地简洁,有韵律,突出楼板气势
山体利用繁茂绿化,突出建筑的山野印象
内部庭院随意而丰富,透露生活气息 5
底层架空,形成具有生活气息入口空间
架空底层,形成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并设置活动设施,为业主提供可驻 留的人性化空间。
东海岸:人车完全分流
20
交通:人行步道成为重要的景观要素
香蜜山 十七英里
东方尊峪
21
景观:尽可能利用有价值的外部景观
东海岸
东海岸:在地形较高处修建的高层建筑, 大部分户型都能看到远处的海面。
十七英里:修建小户型,增加临海面的 住宅单元。
香蜜山:在靠近香蜜湖的东边(其他区 域难以看见湖面)修建两栋小区最高的 高层住宅。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简单的布局创造复合的院落空间
建筑横向布局,利用山体形成绿化空间主空间和各个 院落空间;各院落空间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形成 连续的庭院空间。
2
建筑运用简约设计的手法,形成简洁形体
竖向线条为主,形体简洁、挺拔
3
道路系统人车分流;利用高差建设的地库系统有效服务各栋住宅
车行系统
步行系统 人车分流: 车行系统呈环状尽端 式,步行系统呈线形枝状分散, 做到各成体系、互不干扰。
--
开放的组团在山谷中依山就势,形成自由 生长的叶脉状的布局形态,山谷建筑与山 脊景观交相辉映,实现人工与自然的融和
8
错落有秩建筑
道路随地形建设,联系每栋建筑
海景方向
与等高线紧密结合的道路系统
车行道与建筑连通
底层架空,形成半地下车库
10
小结
布局:利用公共区域形成建筑的主导空间; 地形利用:尽量依照原有地形进行规划设计; 道路设计:沿等高线进行主要道路布局;车行道通向每一栋住宅;
十七英里
香蜜山
2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