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八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崔嵬(wéi)干坼(chè)酒醅(pēi)B.房舍(shè)颌骨(hán)后裔(yì)亲昵(nì)C.奇葩(pā)洗漱(sù)瓠瓜(páo)靛蓝(diàn)D.江渚(zhǔ)挑衅(xìn)颈项(jǐnɡ)鸩毒(jiù)解析B.“颌”读hé,C.“漱”读shù,D.“鸩”读zhèn。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荆玘泛滥雨雪初霁渔樵耕读B.憔悴沽酒涕泗滂沱将功赎罪C.昏聩纨绔披星带月群山万壑D.奚落宫阕飘泊天涯风雨如晦解析A.“玘”应为“杞”,C.“带”应为“戴”,D.“阕”应为“阙”。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无误的一项是()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B.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200毫升38%的盐酸跟足量的大理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38%盐酸的密度是1.19克立方厘米)D.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美,也是完全必要的。
解析A项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这是陈述句;B项中的分号使用不当,第一个分号应改为句号,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总概上文;D项是顿号使用不当,并列的内容才可使用顿号,此句有两个层次,可将前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
B.则牛羊何择也择:选择。
C.则苗浡然兴之矣兴:起,挺起。
D.今王田猎于此田猎:打猎。
解析B项“择”,应译为“区别”。
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欲引相如去②左右从十五北防河①或或B.卒⎪⎩⎪⎨⎧∙∙?":"②①天下恶乎定然问曰卒之东郭播间卒C.其⎪⎩⎪⎨⎧∙∙尽富贵也与饮食者其问孰能御之同若是其,②,①D.乃⎪⎩⎪⎨⎧∙∙不知有汉乃仁术也乃是②①解析A项两个“或”均是无定代词,有的人。
B项两个“卒”分别为:最后;通“猝”,突然。
C项两个“其”分别为:助词,表假设;代词,代丈夫。
D项两个“乃”分别为:是;副词,竟,竟然。
答案A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未尝有显者来B.良人者,所仰望终身也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县官急索租解析B项“仰望”:古,依靠;今,抬头向上。
C项“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名词,某一区域。
D项“县官”:古,指天子,又可指朝廷,此引申为官府;今,县一级的官。
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秦曲负宁许以戴于道路矣负不②①B. ⎪⎩⎪⎨⎧∙∙秦曲负宁许以桓文之事者道仲尼之徒无②①C. ⎪⎩⎪⎨⎧∙∙难求信烟涛微茫反是生女好知生男恶信②,①D. ⎪⎩⎪⎨⎧∙∙道有先后闻王钟鼓之声闻百姓②①解析A项两个“负”的意思分别为:背东西;担负,承担,这里为使动词。
B项两个“道”分别为:称道,称赞;学说,主张。
C项两个“信”都是副词,确实。
D项两个“闻”分别为:听到;知道,懂得。
答案C8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译:(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
B.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译: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由于水往低处流,非常充沛,谁能抵挡呢?C.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译: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D.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译: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解析B项“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的正确翻译是: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非常充沛,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答案B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9下列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B.人以事其父兄C.出以事其长上D.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解析A.介词,与后面名词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B、C、D三项都为连词。
答案A10“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的意思应该是()A.可使得只使用木棒就能对付得了秦楚的坚硬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
B.可使得只使用制作的木棒就可讨伐强大的秦国与楚国。
C.可使用木制的棍棒就能打败武器装备精良的秦国和楚国的军队。
D.可使用木棒去鞭挞秦楚的武装。
解析理解句意,要准确理解句中的关键词,如“以”“坚甲利兵”等。
答案A第Ⅱ卷(共90分)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1~12题。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解析解答第一问,关键要抓住第二句诗进行分析。
其中有两个点必须分析到,一是“明镜”的比喻,二是“照”的倒映效果。
第二问“以动衬静”“借动显静”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对一、二句静景的分析比较容易;对三、四句动景的分析稍有难度,主要是要对风吹荷叶上的雨滴发出万点声响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
解答这一问,还需对“动”与“静”的关系进行常规的分析阐释。
参考答案1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1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3请用“/”点断画线句。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
”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
”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也。
” 解析断句时要找出主干,并参考虚词的位置。
答案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也四、(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7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具有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放弃,舍弃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过:超过D.生,亦我所欲也 欲:欲望解析D.“欲”应是“想要,喜爱或追求”之义。
答案D1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乎定恶天下恶死亦我所 ⎪⎩⎪⎨⎧∙∙王言乐为臣请也为凡可以辟患者何不A.两个“恶”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B.两个“恶”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C.两个“恶”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D.两个“恶”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解析“恶”意分别为“厌恶、不愿意”和“怎么”,“为”意分别为“做”和“替”。
答案C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参考答案(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因此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17“贤者能勿丧耳”的“丧”的意思是。
从前文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的是。
(2分)参考答案丧失人的羞恶之心、是非之心五、(15分,每小题5分)18以“逃逸救生塔”为陈述对象重新组合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改后要语句通顺。
为满足载人航天的需要,“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传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基础上,在其顶部又加装了高八米的逃逸救生塔,它的形状类似一个细长的避雷针,在其上端又装上一组侧向推力发动机。
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
做这样的题基本上是按照原次序组合,适当增减字词,使之通顺即可。
参考答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逃逸救生塔,是为满足载人航天的需要,在传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顶部加装的,它高八米,形状类似一个细长的避雷针,上端还装有一组侧向推力发动机。
1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2个字。
)昨天,“西部文化东部行”——陕西秦腔来苏演出的专家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众多戏曲界名家对当前的戏曲演出大制作提出了质疑。
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认为根据题材和形式的需要可以搞大制作,但大制作不能成为戏曲界的时尚。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也认为,戏曲的长项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展示各剧种的绝技。
大制作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舞美上而不是表演上,变成了话剧加演唱,丢失了戏曲本身的韵味。
解析这一段文字符合新闻的要求,即先写导语,后写正文。
本段文字的导语是第一句话,由此总结最好。
参考答案专家质疑戏曲演出大制作。
20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元宵节的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参照例联,依据对联的基本要求,选择其中的一副对出下联。
例:上联:飞龙舞凤成夜色下联:击鼓踏歌皆春声(1)上联:一路笙歌春似海下联:(2)上联:银花焰吐长春景下联:解析对联要注意对应关系,既要形式上相对,也要内容上相关。
答案示例(1)千家灯火夜如年(2)火树光腾不夜城六、(50分)21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