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1.如图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 B. C. D.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 迎面走来的行人B. 小红骑的自行车C. 路旁的树木D. 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娄底市的部分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电梯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向上运动的D. 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电梯都是运动的4.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 分度值是1cm的15m皮尺B. 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C. 分度值是1mm的米尺D. 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的硬杆尺5.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A. 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 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 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 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6.卫星绕地球运行时的运动可看做是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卫星绕地球完整一周所用时间叫做运行周期T.如图所示,A、B分别为地球人造卫星,周期分别为T1和T2(T1>T2),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O为地球中心,则A、B两卫星再一次相距最近至少需要经过的时间为()A. T1﹣T2B.C.D.7.小明和小红都骑车从家到学校,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是6m/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时候小明骑车都比小红慢B. 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远C. 小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红到学校所用的时间长D. 小明从家到学校所走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小红的小8.仔细观察图片,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刻度尺测量长度B. 读取量筒示数C. 测质量加减砝码D. 测电流量程的选择9.某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5m/sB.10m/sC.4.8m/sD.不知路程无法计算10.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120cm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 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11.A、B、C 三人各乘一部电梯,A看见楼房在上升,B看见A上升,A看见C静止不动,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 A上升B. B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C. B下降,但比A下降得慢D. C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12.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A. 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 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 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 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二、填空题13.________叫匀速直线运动.14.如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________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15.甲、乙两位同学快步行走,甲的速度为3m/s,乙的速度为2m/s,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________;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________。
16.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 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在10s 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 m/s.17.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________分 ________秒.18.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________次,即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秒,打点计时器从左向右打出的点如图所示,可知物体运动越来越________(选填“快”、“慢”)。
A、B两点时间间隔是________秒。
19. 以平稳行驶的列车、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填空: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车厢的座椅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20.如图所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运动到相距30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收________信号,自动控制对接,直到相互接触时耗时150s.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________的,且速度为________m/s.三、实验探究题2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 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四、综合题23.如图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甲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如图乙所示).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到达E处(E处图中未画出).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1(2)汽车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我们判断从A到D过程,汽车做________运动.(1)从银川到西安单程的运行时间是________.(2)列车从银川到中宁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5.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①“泰州18km”的含义为________;②“40”的含义为________.(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________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9: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看手表,时间为上午10: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是多少?________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A不符合题意;B、刻度尺使用规范,方法正确,B符合题意;C、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C不符合题意;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2.【答案】B【解析】: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只有和她自己骑的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ACD错误.故选B.【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答案】D【解析】: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电梯为参照物,地面与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地面是向下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乘客是向上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就不同.4.【答案】D【解析】【分析】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不同需要.【解答】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成绩一般在1~3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1m小于3m的自制硬杆长尺就可以.选项A中的皮卷尺由于有弯曲性,不易竖直,故不符合要求;选项B和C中的刻度尺量程不符合要求.故选D.5.【答案】A【解析】【解答】A、一臂展的长度约等于小明的身高为0.15m,5臂展约为8m,A符合题意;B、一步幅的长度约为人身高的三分之一为0.5m,10步幅约为5m,B不符合题意;C、一拃的长度约为0.15m,4拃的长度约为0.6m,C不符合题意;D、物理课本的百度约为0.5cm,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6.【答案】C【解析】【解答】解:多转动一圈时,第二次追上,有:t﹣t=﹣2π,解得:t=.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两行星相距最近时,两行星应该在同一半径方向上,两行星相距最远时,两行星应该在同一直径上,由于A的周期小,故A转得较快,当A比B多转一圈时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7.【答案】D【解析】【解答】解:A、小明的平均速度是5m/s,小红的平均速度是6m/s,根据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可以知道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比小红慢的,但不表示任何时候都慢,故A错误;B、根据速度的公式v= 可以变形得到:s=vt,由此知道路程是由v和t共同决定的,题目中只给出了v,没有提到t,所以无法确定s的大小,故B错误;C、根据速度的公式v= 可以变形得到:t= ,由此知道时间是由s和v共同决定的,题目中只给出了v,没有提到s,所以无法确定t的大小,故C错误;D、小明和小红做的是变速运动,所以平均速度只能描述出两人全程平均的运动快慢的情况,却无法判定在任一时刻的快慢情况,更无法保证每时每刻小明都比小红快,由已知可得,故D正确.故选D.【分析】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变速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物体实际运动过程中,有时比这个速度大,有时比这个速度小.8.【答案】B【解析】【解答】解:A、长度测量中刻度尺要与物体的被测边平行放置,故A错误;B、读取量筒示数,视线要与液面凹形底部平行,故B正确;C、用天平测质量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故C错误;D、在不知被测电流时,应采用大量程试触,试触时将一根导线接在其中一个接线柱上,另一根线迅速接触另一接线柱,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情况选择量程.图中两根线已接在电流表的接线柱上了,故D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到刻度尺、量筒、天平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答案.9.【答案】C【解析】【解答】解:设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半程与后半程的路程都是s,因为v= ,所以物体的运动时间:t前= = ,t后= = ,全程的平均速度:v= = =4.8m/s.故答案为:C.【分析】要求平均速度,应先求出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不要错误的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10.【答案】D【解析】【解答】A.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80 cm,A不符合题意;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不符合题意;C. 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 s ,C不符合题意;D.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11.【答案】B【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A看见楼房在上升,说明电梯在下降;A看见C静止不动,说明A与C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即A与C具有相同的速度下降;B看到A上升,则B乘坐的电梯下降,且比A下降的速度更快,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应先确定参照物,然后观察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12.【答案】A【解析】【解答】解:A、以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小明和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故A正确,C错误;B、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小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相对于小华是运动的;故B错误;D、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后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二、填空题13.【答案】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解析】【解答】解: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过程是复杂的,速度或方向也是经常变化的.14.【答案】甲;0.75【解析】【解答】解:(1)两个球的图象之间时间间隔相同,根据s=vt,甲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相同,应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越来越大,说明该小球速度越来越快,做变速直线运动;(2)由图象可知,甲物体运动路程为s=6cm=0.06m,时间t=4×0.02s=0.08s,其速度v= = =0.75m/s.故答案为:甲;0.75.【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同,根据图中刻度尺对应的数据读出物体移动的距离,结合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移动的速度.15.【答案】2:3;3:2【解析】【解答】解:甲的速度为3m/s,乙的速度为2m/s,则二者的速度之比:v甲:v乙=3:2,通过的路程相同,则路程之比为1:1,由公式v=得,时间之比:t甲:t乙==2:3;当时间相同时,则时间之比为1:1,则所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v甲t:v乙t=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