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B 到C 的距离是:________(4)小车从A 到C 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解析】【详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s v t=进行测量的;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由B 到C 小车的路程:6.00dm 1.20dm 4.80dm=0.48m BC s =-= ;(4)由图知,小车从A 到C 的路程:10.00dm 1.20dm 8.80dm AC s =-=, 3s AC t =, 则全程平均速度是8.80dm 2.9dm/s=0.29m/s 3sAC AC AC s v t ==≈; (5)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s v t=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 sv t= ; 小 ;0.48m ; 3s ; 0.29m/s ;大。
2.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小明两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1)如甲图所示,小华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小华发现,当左边悬挂三个钩码,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A也能保持静止.这是由于____.(每个钩码重1 N)(2)小明认为将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实验效果会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3)换成小车后,若要使小车保持静止,应当在右侧(选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1个钩码.(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两边拉力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________上的条件.【来源】2020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运动和力【答案】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小车比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增加;同一直线。
【解析】【分析】【详解】(1)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块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所以木块静止不动的原因是由于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2)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将滑动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力,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对实验的影响;(3)木块换成小车后,要使木块静止,就应该使左右两侧钩码的拉力相等,由于左边是3个钩码,右边是2个钩码,因此应该在右侧增加1个钩码;(4)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平衡,所以会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同一直线上.3.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波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波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应该选择图_____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让两个纸锥从更_____的地方开始下落;(2)小波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 .B .C .D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 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m/s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为此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①小波在某次实验中看到B 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
对此,你认为小波所得的结论_____(选填“可靠 ”或“不可靠”),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简要的做法是选择形状_____(选填 “相同”、“不同”)质量_____(选填“相同”、“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
【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中考三模物理试题【答案】乙 高 A 1.5 不可靠 没用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相同 不同【解析】【详解】(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
[2]比较下落快慢,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如果高度太矮,时间差距不明显,所以应从更高的地方开始下落。
(2)①[3]由图丁可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下落过程先变大后不变,可知纸锥先加速后匀速,因此A 图像符合题意。
②[4]由图丁可知,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C 间的距离为1cm ,所以纸锥由B 到C 的实际路程为 1cm ×30=30cm=0.3m时间为0.2s0.3m =1.5m/s 0.2sst ν== (3)①[5][6]实验(1)中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因此不能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要科学的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纸锥的锥角大小关系,应该:用质量和半径相同的,锥角不同的两个纸锥做实验。
②[7][8]为了验证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应该: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
如果质量不同的纸锥速度相同,说明最大速度与质量无关,如果质量不同的纸锥速度不同,说明最大速度与质量有关。
4.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表一小轿车表二大客车表三卡车(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来源】聚焦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基础演练——专题二十一:机械运动【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 4、7(或5、8或6、9).【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时,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相同路程时,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详解】(1)比较实验数据1与4(或2与5、3与6)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2)要得出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控制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4、7(或5、8或6、9)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
(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__。
(填“大”或“小”)(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C v =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5)通过实验可知:AC v ______BC v 。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来源】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 v t =小 大 0.03 小于 【解析】【详解】(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s v t=;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间不能太短,即小车的速度不能太快。
所以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3)[3]若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AC 段的时间AC t 较小,即AC AC ACs v t =会偏大; (4)[4]由图可知AC =10.0cm s ,AC 3s t =。
所以: AC AC AC 10.0cm =0.03m/s 3ss v t == (5)[5]由图可知: AC AC AC 10.0cm =0.03m/s 3s s v t == BC BC BC 5.0cm =0.05m/s 1ss v t == 所以AC BC v v <。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 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E ”、“F ”和“R ”形状的LED 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做成两个小孔形状不同的纸筒,纸筒另一端绷装半透明膜,做好装置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1)物理上将“F ”、“E ”和“R ”形状的LED 发光的字称为________,射出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 “较明亮”或 “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同学们将“F ”发光字固定好后,先用小圆孔纸筒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倒立的“F ”,如图所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后,再换用小方孔纸筒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3)同学们再换用“E ”和“R ”形状发光字,分别按照实验(2)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发光字 小孔形状 像的形状 半透明膜上是否呈现1F圆形倒立呈现2F方形倒立呈现3E圆形倒立呈现4E方形倒立呈现5R圆形倒立呈现6R方形倒立呈现(4)通过比较________,同学们验证了猜想一,得出结论: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同学们通过比较1、2,3、4和5、6,得出结论:___________(6)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答案】光源直线较黑暗实像1、3、5(或2、4、6)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详解】(1)[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LED发光的字是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