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综合复习(一)
——怎样理解文中的词语班级姓名
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
1.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抓住词语中一两个关键的难字,运用字典、词典等
工具书查出它们的意思,那么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显而易见了。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因
而理解时要做到词不离句。
这样才能准确理解。
3.用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比较分析。
4.探求词的本义或来源,弄清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一)对与错
我7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
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手遥指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颠倒了。
”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这个呢。
”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放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了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敢肯定错了?”
“我摆过地图,它就是错的。
”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
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
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已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七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
不过,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
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
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可作为一个大人,再纠缠到对与错之中,便被认为是幼稚了。
我们生活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之中,早已淡漠了孩子时期的标准答案。
“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最佳行为方式。
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
在利益面前,责任和原则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
聪明的大人不会做指出别人错误的蠢事,他们宁可把它当作背后的笑料。
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了,为了这孩子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莫名其妙:
不以为然:
恼羞成怒:
2.“固执”原本指不听别人的意见,一意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是个贬义词。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在文中是什么用法?
3.文章结尾“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为了这孩子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一句中,“此”和“大人的秘密”分别指代什么?
(二)童稚可嘉
若让你形容女孩子好看的眉毛,你会怎样?
你会不会马上想到柳叶儿或者月牙儿什么的形象来?或者堆砌出许多甜腻
的词儿来?可是,我就在一个小男孩的作文里,看到这样的句子:“阿姨的眉毛淡得好像忘了长出来一样。
”我就惊叹,小孩子怎么会有这般让人跌眼镜的发现?
还记得一个6岁的小女孩,作过一首美妙绝伦的题为《爱》的小诗:“妈妈是一杯酒,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
”
短短几句,童心盎然却又形象逼真,丝丝入扣!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给女孩子的文章,却怎么也定不下标题。
一个女孩子读了便道:“何不取‘花开的声音’呢?”
我惊呆了:花开的声音!一个小女孩何以有如此奇妙万千却合情合理的想象?
试想:因为花开,一个春天都不寂寞了,花儿怎么会寂寞呢?花怎么能独自开着却没有声音呢?
突然发现有时候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甚至这种智慧,含着最深的哲理。
因为孩子的世界有许多大人看不透的东西。
1.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有几种解释,请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1)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
()
A.饮酒过量
B.沉迷
C.用酒泡制
(2)因为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看不透.的东西。
()
A.穿透
B.暗暗地告诉
C.透彻
D.显露
2.试给短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的大意。
3.下面哪句话正确地概括了全文的中心?请在括号内打“√”。
(1)赞扬了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
()
(2)赞扬了孩子世界里有许多大人看不透的东西。
()
(3)表达了“我”对孩子的理解与喜爱。
()
4.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请举一例说明“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
(三)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硬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突然晃动起来。
一个小姑娘把心爱的镜子摔坏了。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在进行课堂练习。
教室里低低有了议论:
“臭美!扮什么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
”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打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
他知道他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地拿出了小镜子。
他看到她将镜子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
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
“有反射作用。
”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有56位同学变成了57朵花,有一个位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
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
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总数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
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作进步的努力,一次次对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周围伸出自己温暖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联系上下文解词。
异口同声:
2.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简要概括。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具体指什么。
(1)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硬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
..晃动起来。
“花朵”指:
(2)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
.......再度平静。
“一池吹皱的春水”指:
4.读了短文,谈谈你对美丽的深层理解。
(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
(四)生命的铁链
有个老铁匠,他打的铁链比谁的都要牢固。
可是他木钠不善言,卖出的铁链很少。
有人说他太老实,但他不管这些,仍旧一丝不苟地把铁链打得又结实又好。
有一次,老铁匠打好了一条铁链,装在一艘大海轮的甲板上做了主锚链。
可这条巨链放在船上很多年都没有派上用场。
有天晚上,海上风暴骤起,风急浪高,随时都可能把船冲到礁石上。
船上其它的锚链都放下了,但是一点也不管用。
那些铁链此时像纸做的一样,根本经不住风浪,全都被拉断了。
最后,大家想起了那条老铁匠打的主锚链,把它抛下了海去。
全船一千多名乘客的安全现在都系在这条铁链上。
铁链坚如磐石,像只巨手紧紧抓住船,在狂虐的暴风雨中经受住了考验,保住了全船一千多人的生命……
其实,我们有很多时候也像那位老铁匠一样,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
于是,很多人无法忍受寂寞,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产生了怀疑,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善待自己的工作,甚至自暴自弃。
这样将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力打着一条“铁链”,它不是铁做的,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学识和恒久的努力为材料,在某一个时刻,肯定会用到它。
是否牢固坚韧,就看你在平时是否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每一锤。
1.“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力地打着一条‘铁链’”这句话中,“努力地打着一条‘铁链’指什么?
2.“是否牢固坚韧,就看你在平时是否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每一锤。
”这句话中,“扎扎实实地打好每一锤”是什么意思?
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