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填空题以及溶质质量分数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实验室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和取水用到的仪器是()A .80克,用100mL量筒B.80克,用托盘天平C .20克,用100mL量筒D.20克,用托盘天平2.下列对20%的氯化钠溶液的理解无错误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1:5B.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20gC.该溶液100g水中溶有溶质20gD.该溶液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53.下列做法中,能够使20℃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是()A.升高温度到30℃B.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溶剂C.降低温度到10℃D.温度不变,加入少量氢氧化钙固体4.以下四种实验操作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向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5. 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7.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A.B.C.D.8.相同温度下,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放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均完全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B.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C.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小于乙9.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对该溶液理解正确的是()A.溶液中氯化钠16g B.溶液质量为16gC.每100g溶液中含氯化钠16g D.每100g水中含氯化钠16g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B.8gCaO溶于92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C.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11.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加入硝酸钾晶体B.恒温蒸发溶剂C .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12.要使40°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1)升高温度至60℃(2)降低温(3)加入4克硝酸钾(4)加入4克水(5)蒸发掉4克水,再恢复到40℃A .(2)(4)B.(1)(4)C.(2)(3)D.(2)(5)二.解答题(共18小题)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要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其方法是(至少写两种).(3)图中P点的含义是.1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填“<”、“>”或“=”).(2)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3)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乙相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序号).A、m甲>m乙B、m甲<m乙C、m甲=m乙D、不确定.15.请根据如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的物质是(填写代号);(2)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填写代号);(3)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填序号)①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的浓度也相等②t2℃时,A、B、C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③将t2℃的A、B、C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④将t2℃的A、B、C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B)>m(A)=m(C)⑤将t1℃的A、B、C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都不可能发生变化⑥将t1℃的A、B、C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填字母序号);(2)在t2℃时,把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g,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17.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的物质是;(2)若将硝酸钾溶液由A点所示状态转化为B点所示状态,可采用的方法是;(3)当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处的温度范围是℃.18.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2)①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3)t1℃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写两种方法)1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根据图回答:(1)交点P的含义是;(2)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3)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用一定的方法,将某温度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20.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在℃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相等.(2)要将3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即可).(3)将3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10℃,此时,A、B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21.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P点表示的含义是.(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2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P点的意义是;(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的方法提纯甲;(3)使30℃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4)使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5)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23.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温度/℃0246溶解度/g KNO313.331.663.9110N H4Cl29.437.245.855.2(1)下述图1中,甲可表示的溶解度曲线.(2)6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是.(3)20℃时,按图2所示操作:B中的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2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减小”)(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盛有100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液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溶液质量(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25.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2)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3)当温度在20℃~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甲、乙、丙填空)(4)40℃时,等质量饱和溶液中含水最少的是物质.(5)4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一定”或“不一定”).2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图中P点的含义是.(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或“<”).20℃时,将50g 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用最简整数比表示).(3)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②下列操作能使E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a.加入20g甲 b.加入100g水 c.升温至40℃d.加入150g 4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2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2)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28.(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P点的含义是.②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③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填字母).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2)硫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1234硫酸钠溶解度/g4.59.620.240.848.440℃时,在100g水中加入48.4g硫酸钠,然后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g.29.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甲”或“乙”);(2)某同学在t1℃时进行如图2实验,充分搅拌得到相应的液体①一③.①一③形成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3)在溶液③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4)若固体甲中含少量固体乙,在提纯固体甲时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5)若甲为KNO3,如图3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E.浓硫酸.3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回答:(1)在甲图中,t3℃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随着温度的升高,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是;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要将B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填“冷却”或“蒸发”).(2)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3)丙图中,S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在℃时S A=S B>S C;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物质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