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 鲸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数字吗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第二课时围绕重点,全班研讨◆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10 松鼠教学目标1.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

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三、合作探究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互相质疑,解疑)4.能言善辩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

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

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

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

冬季耳有毛簇。

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

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

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

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

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11 新型玻璃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科生字新词。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意思。

3.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4.朗读课文。

5.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初步掌握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他们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自由回答,正确的教师给以鼓励,激发其学习热情。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片关于玻璃的课文,题目叫(此时教师半数课题13 新型玻璃)看课题后教师可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片课文中有那些新型玻璃呢?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检查课题预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说一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板书: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三.讲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的语句,用“~~~~”划出描写它作用的语句。

2.学生自学后讨论:指名说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并板书:特点作用中间夹丝金属丝网报警3.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说边体会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四.分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12假如没有灰尘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 )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削弱(xuē)散射(sǎn)朝晖(zhāo)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出示: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灰尘能灰尘能灰尘能灰尘能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