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利用水的分解反应和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来分析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光电转换器中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利用信息来考查化学与能源问题,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利用所学课本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特点。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的物质,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不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不稳定,收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故选D。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的是A.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C.夏天鱼池里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可开始收集【答案】C【解析】A、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正确;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开始收集会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错误。
故选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C.冬天取暖时,煤炉上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答案】D【解析】【详解】A、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软水,可以用肥皂水进行鉴别,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错误;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8,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错误;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故选D。
5.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答案】D【解析】A. 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错误;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错误;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错误;D. 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正确。
故选D。
6.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答案】D【解析】A、“T-碳”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B、“T-碳”中的碳原子是不断运动的,错误;C、“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错误;D、“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
故选D。
7.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A.N2B.CO2和N2C.CO和CO2D.N2和H2【答案】B【解析】【详解】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还原性,均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氢气被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B。
8.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B.C2O3是氧化物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解析】【详解】A、1个C2O3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选项A正确。
B、C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B正确。
C、由于CO具有可燃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故选项C正确。
D、由于CO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选项D选项错误。
故选:D。
9.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 取出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答案】D【解析】A.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错误;B.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集气瓶,然后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取出,错误;C.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取出,错误;D. 由于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其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正确。
故选D。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B C D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则为氧气的体积,正确;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以上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正确;D、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答案】A【解析】【详解】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故选:A。
13.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说法正确,故A正确; B、CO 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说法正确,故B正确; C、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说法错误,是由于其碳原子排列组成不同,故C错误; 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故D正确.故选C.考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4.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g B.60g C.30g D.50g【答案】C【解析】【详解】解:10.0g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10.0g×36%=3.6g;所以 CaCO3中碳的质量为3.6g,又因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00×100%=12%,所以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3.6g12%=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