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的变化
Y Y3 T3 T2 Y
T0
T1 T2
T1 Y2 Y0 Y1 Y0 O X0 X O T0
T3
X X0 X1 X2 X3
英国(出口X)的贸易条件改善 及提供曲线的推导
美国(出口Y)的贸易条件改善
Y Y1 Y0 Y2 B R C
C′
A X2 X0 X1 图3-2 提供曲线 X
O
三、相互需求论简评
商品数量 1.5 1.5
商品数量 1.5 2.5
四、绝对优势论的简评
科学的成分
—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 义者,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开展自由贸易对所有国家有利等观点仍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非科学的成分和错误观点
二、比较优势论的论证
表3-4 中美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前)
布料(米)
劳动力成本 (小时) 中国 美国 (中国的) 比较成本 4 3 4/3 3/4 商品数量 1 1 小麦(千克) 劳动力成本 (小时) 8 1 8 1/8
商品数量 1 1
(中国的) 比较优势
表3-5 中美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
3.4 要素禀赋论
3.4.1要素禀赋论的相关概念 3.4.2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 3.4.3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 3.4.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3.5要素禀赋论的简评
Eil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 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 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 与詹姆斯·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后)
布料(米) 劳动力成本 (小时) 中国 12 小麦(千克) 劳动力成本 (小时) 0
0
0
4
4
表3-6 自由贸易后中美国内消费量
布料(米) 劳动力成本 (小时) 中国 12 小麦(千克) 劳动力成本 (小时) 0
商品数量 1.5
商品数量 1.5
美国
0
1.5
4
2.5
三、比较优势论的例外情况
二、绝对优势论的假设条件
理论分析模型是2×2×1模型 劳动在国内可自由移动,但在国际间不能 两国的资源都已得到充分利用 自由贸易 规模报酬不变 没有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贸易平衡
三、绝对优势论的论证
中国和美国 小麦和布料
表3-1 中美的绝对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前) 布料(米) 小麦(千克) 劳动力成本 (小时) 中国 美国 4 6 劳动力成本 (小时) 8 2
12000 美国对玉米需求增 11000 加后愿出口的小麦 (17600) (20400)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马歇尔 阿弗里德· 马歇尔(1842—1924)出生于英国中产家 庭。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是与他夫人合写的《工业经济
学》。1890年刊行第一版《经济学原理》。另外两部 代表作是《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此 外,他还参加了政府的咨询顾问活动,在工资、印度币 制、税制、关税等方面作过实际问题的研究,写过文章。 他去世后,由其学生凯恩斯把这些文献汇编成册,定名 为《马歇尔官方文献集》。马歇尔的门徒由于先后长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
2×2×2模型 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X-劳动密集型产品,Y-资本密集型产品 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诸要素在国内能够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能 无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的障碍
X
图3-1 互惠贸易的范围
贸易条件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 相互需求法则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 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 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所得愈小;反之则贸易 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贸易所得愈大,这就 是相互需求法则(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
贸易条件(小麦: 1:1.6 玉米)
Adam Smith (1723-1790)
主要论点: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劳动专门化和熟练程度; 节省工种转换损失的时间; 促进工具改良和机械发明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 件 —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 —后天的有利条件(Acquired Endowment)
比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
表3-7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
小麦(吨/年 人) 美国 英国 6 1
玉米(吨/年 人) 4 2
国内交换比例 小麦:玉米 1:2/3 1:2
Y
小 麦
美 国 不 交 换 区
A1:2/3上限 1:1 1:4/3 1:5/3
1
英国不交换区 O 2/3 2 玉米
B1:2 下限
3.3 相互需求论
3.3.1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3.3.2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3.3.3相互需求论简评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 穆勒 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密尔 ((John Stuart Mill, 1806— 1873)经济学家和哲学家。 出生于英国伦敦经济学世家, 是詹姆斯· 穆勒的长子。 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 原理》,总结了19世纪初以 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 成了一个新的折衷主义的理论 体系,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学者的欢迎。
一、要素禀赋论的相关概念
(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Factor of Production and Factor Price )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Factor Intensity and 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 ) 在同一要素相对价格下,(K/L)X>(K/L)Y, 则X相对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 集型产品。
—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交换是人类固有的本能 —没有后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全部情况
3.2 比较优势论
3.2.1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 3.2.2比较优势论的论证 3.2.3比较优势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3.2.4比较优势论的例外情况 3.2.5比较优势论的简评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 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 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 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 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 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 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 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 1817年,大卫· 李嘉图发表了《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 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商品数量
1 1
商品数量
1 1
表3-2 中美的绝对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后)
布料(米) 劳动力成本 (小时) 中国 美国 12 0 小麦(千克) 劳动力成本 (小时) 0 8
商品数量 3 0
商品数量 0 4
表3-3 自由贸易后中美国内消费量
布料(米) 劳动力成本 (小时) 中国 美国 12 0 小麦(千克) 劳动力成本 (小时) 0 8
3.如何进行外贸?少买多卖。 4.政策措施?奖出限入。实行严格的外贸外汇管制,强 调国家干预、民族主义、殖民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强调少买 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 二、具体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 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奖出限入政策 保护关税政策 发展航运业政策 发展工业政策:晚期又叫重工主义 三、简评
第3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3.1 绝对优势论 3.2 比较优势论 3.3 相互需求论 3.4 要素禀赋论 3.5 里昂惕夫之谜
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什么是财富? 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二)财富的源泉? 1.开矿 2.对外贸易 国内贸易有益,但不会增加财富,要使财富增加必 须进行外贸。贸易双方的利益得失是“零和”的。
David Ricardo,1772-1823
一、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
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 自由贸易。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 的。 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家间不能。 产品国内生产成本固定,没有运输费用。 直接的物物交换,没有货币作为中间媒介。
(三)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度 (Factor Endowment and Factor Abundance ) 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 量比例,与拥有的绝对量无关。可从物质或 价格进行定义。 物质定义:(K/L)Ⅰ> (K/L) Ⅱ,则国 家Ⅰ为资本在丰裕的国家。价格定义: (r/w)Ⅰ< (r/w) Ⅱ 假定两国需求和生产技术相同,则物质定义 与价格定义一致。
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关系? 是否存在两国均无比较优势/成本,因 而不会发生贸易的情况? 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 对劣势地位或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 的不利程度或有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 会发生贸易。
四、比较优势论的简评
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存在着不足 —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在现实中基本不存 在; —排除国际贸易对一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没有考虑资源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没有考虑规模经济在形成贸易格局中的作 用,很难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常相似的 国家之间所发生的贸易。
3.1 绝对优势论
3.1.1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 3.1.2绝对优势论的假设条件 3.1.3绝对优势论的论证 3.1.4绝对优势论的简评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Adam Smith)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 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 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 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 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 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 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 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 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