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14级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座号题目一二三四总分分数一、选择题(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ān 熏.xūn 晃.动huàng 针灸.jiǔB.胯.上kuà够戗.chuāng 偶.尔ǒu 偏.方piānC.禅.让shàn 禅.宗chán 给.予gěi 称.心chēnD.恃.才放旷shì圭臬..guī niè常戚.戚qī凄.厉qī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与时具进狭隘振聋发聩精悍B.两全齐美奇跡安常处顺伺候C.闲情逸致蒙昧引疚自责蹋实D.枉费心机匡正夙兴夜寐妨碍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念叨: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惊惶:惊慌害怕。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虔诚:恭敬而又诚意。

)D.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抖:哆嗦,晃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所做的各种事,动机都是利己的,不管大家怎样评说,他还是不以为然....。

B.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都不可同日而语....。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D.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5.《合欢树》一文的体裁是()。

A.记叙文 B.文学评论C.回忆性散文 D.小说6.对《合欢树》一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

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

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一段的论证方法是()。

A.拟人论证 B.对比论证C.比较论证D.比喻论证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________,才能达到天地境界。

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

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________道德规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________的人。

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________他这种觉解。

A.理解遵守习惯给以B.了解遵循习惯给予C.了解遵守习性给以D.理解遵循习性给予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的时候,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B.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C.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对其某些方面的喜爱,某些方面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的风格。

D.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相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实物资料考察,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龙,________,一般都是长体,颈部也比较细,弯曲程度大,无足无爪的多。

总之,这个时期的龙,与蛇的相似程度大,与________有较大的差异。

①形态大部分与蛇接近②大部分形态与蛇接近③特点粗体、粗颈,弯曲程度小的鳄鱼、蜥蜴④鳄鱼、蜥蜴粗体、粗颈,弯曲程度小的特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填空题(10分)1、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

散文随笔荣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王蒙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3、冯友兰,字,河南人。

中国当代著名家、家。

三、阅读《合欢树》7——12段,完成练习(30分)(7)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8)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

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9)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10)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11)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12)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下列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的结尾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B. 合欢树既是无私母爱的象征,又是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事业成就的象征,它还是母子合欢的象征。

C. 选文第二段写母亲对合欢树“心思全在别处”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由痛苦到惊喜的心理变化。

D.文章浓墨重彩描写合欢是就是为了凸显浓浓的母爱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工作显然比文章获奖更重要。

3、第(8)段从写作顺序而言,属于叙,作者为什么要回忆母亲对合欢树精心摆弄、伺候的情形?(4分)4、先前作者不愿去看合欢树,现在又“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当时为何不愿去,现在又为何后悔呢?(4分)5、解释“悲伤也成享受”在文中的含义。

(5分)6、文章为何不以“我与母亲”为题,而以“合欢树”为题?(6分)7、香港作家李碧华在日本一家小书店看到一本名为《给母亲的短柬》的小册子,收集了各阶层不同的人曾不敢、不忍、不好意思、没来得及向母亲说的话——“在我小时候,曾骂你去死吧!现在想起来,我多么痛恨自己……”“在电话里说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我偷偷写个字条,对不起,妈妈”“妈,你快乐吗?满足吗?在你猝然离世后四年,我才有力气问你这问题……”……带着从《合欢树》一文中得到的启示,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则短柬,把不敢、不忍、不好意思向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5分)四、作文(40分)一位年迈的北美切基罗人教导孙子们人生真谛。

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

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

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

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和平、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虚、仁慈、宽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

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心灵深处,所有人的内心深处。

”听完他的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

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

”如果你是这位老者的孙子,你是否听懂了老者话中的含义?请结合以上故事,以“善与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参考答案一、1——5 DDDCC 6——10 BBBBD二、1、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任两个),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病隙碎笔》荣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青狐》3、芝生,哲学,哲学史三、1.D 2.AC3.插叙(1分)原因是母亲对合欢树精心摆弄的过程就是对“我”精心呵护照顾的过程,写树其实就是写人,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无私的爱。

(3分)4. 我”当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想去看看合欢树,但是又怕睹物思人。

而现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已能摆脱悲伤,勇敢地活下去,可以告慰在天之灵的母亲了,经不住对母亲的牵挂,想去看看合欢树了,只可惜,进出小院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方便了。

5. 母亲的去世是令人悲伤的;独自一人回忆起往事,想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温馨;同时,母亲的爱、命运、苦难让他明白生存的意义,并鼓舞他在逆境中更坚强,因此这样的悲伤也是种享受。

6. 因为合欢树是由母亲一手栽种,呵护,培养的,这与作者的个人命运相似;其次,合欢树又是母爱的象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恩德造福于子女;第三,合欢树也是作者与他母亲情义的见证者,它象征着母子合欢的寓意,因此以合欢树为题,更能表达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义,也更能表现作者在有所成就后,真正理解母亲的爱,却又无以为报的悲痛和内疚之情。

“我与母亲”这题目则不能将这些深意体现。

7.无错别字,语句通顺,言之成文,富有感情,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