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有效展示吴胜渝从课堂效果和学生发展来看,“展示”这一环节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又可以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同时也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它应当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
但如果操作不好就会耗时、费力,不仅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为了展示更有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做到:“一个声音措施”、“两分钟措施”、“互不干扰措施”。
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1、“两分钟措施”,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学生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
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用语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2、“互不干扰措施”,在组内交流时,学生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
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学习畅所欲言,展示学习简洁凝炼。
3、“一个声音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个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补充、质疑。
二、汇报展示时学生,要体现趣、活、动、全:活,灵活多变,有灵动性,而不死气沉沉;全,全员参与,整体联动;趣即生动有趣,学生愿意、乐意去做;动,就是要让学生从肢体到思维均要动起来。
常见的汇报展示形式如下: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展示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
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
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在课堂的零干扰状态下主动求知,以学促教。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
一、什么是展示展示就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检验其自学的效果如何。
二、课堂展示类型1、组内小展示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展示对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
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习组长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
2、班内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
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
展示时一般由B层、C层同学展示,由A 层同学负责点评或拓展。
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
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
对展示组的人员参与度、精彩度、准确度、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打分。
每节课可任定一组为点评组,其他组为展示组。
(点评组和展示组可轮换担任)。
三、展示方式在高效课堂中,单纯的说、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再诱人的课堂也会淡然无味。
只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才能让平凡的课堂一浪胜过一浪。
在展示中,我们常用的展示形式1、口头展示: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这些内容丰富,容量大的内容2、书面展示:定理的证明,推理、探究的过程、题例的解答等3、表演肢体语言展示: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
4、实物模型展示:学习空间图形内容可以提前让学生制作,通过学生的展示、比较,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四、展示内容展示内容贵在“精”,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
(在实践教学中,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就让学生分组或自荐按照顺序把学习任务中的内容一个一个都展示出来,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抓住重难点;也有的老师只注重学习任务的展示,认为只要把学习任务中安排的内容完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忽略了课堂内容的适当拓展和延伸。
) 哪些题目适合展示?一是开放性题目;二是拓展性题目;三是难点、疑点且在学案中出现较多错误的题目。
它们要突出展示的三大特性:a问题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
(展示并不是把导学案上的内容照搬到黑板上,展示应该展示本单元的重难点。
而一些内容简单易懂其实展示的必要不大。
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展示形式(2012-12-31 18:33:08)转载▼展示形式有: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行为展示。
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其他同学阅读和理解题意和解题过程;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口阐述自己的观点;行为展示则是希望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
展示形式的选择要恰当,要符合主题,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体验。
在展示活动中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采取恰当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充分的展示自我。
使课堂由“一言堂”真正的变成“群言堂”。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提高。
口头展示,要求口头语言简短、灵活、平易、生活化,易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
书面展示,书面语言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
这就要求语言结构完整规范,讲究条理性,但是时间要求高。
展示的形式对展示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学生展示的主体和范围,是学生个体,还是小组集体,是在小组内,还是全班。
一般说来,学生个体所展示的内容都是较有难度的内容,教师抽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来展示这些内容。
通过学生用学生性的语言,用学生平时习惯的沟通方式来讲析学习内容,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但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个人复述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表达能力。
小组集体展示往往是通过表演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让学生受到某一方面的思想教育,让学习小组所有学生就某个道理或某方面必备的素质开动脑筋搜集案例,理清道理,通过表演来说服教育其他学生。
这样表演小组本身准备过程中学习了许多知识,又为说服和教育别的学生付出许多努力,自身肯定受到很好的教育。
其他小组的学生也通过他们的表演这种即新颖又鲜活的教育形式受到深深的感染和教育,教育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也有的小组展示是小组集体合作实验,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
展示的范围越小越便于学生知识落实,学生个人在小组内展示就比在全班展示效果好。
怎样才能使课堂展示更精彩、有序、高效呢?(2012-12-31 18:28:10)转载▼课堂展示是一个难点,组织不好就可能会出现“失控”局面,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比如,展示散漫、耽误时间;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受冷落;不展示的学生不关心展示,课堂气氛冷寂;等等。
怎样才能使课堂展示精彩,有序、高效呢?1、小组成员都会了才可以展示;2、组长只允许补充,不允许展示;3、不同的小组成员展示得分值(或星数)不同,A类最低,C类最高,B类居中;4、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组要积极思考,勇于挑错,谁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给谁的小组加分(或奖星);5、别的组提的疑问或错误,由提问题的小组指定展示小组的某位成员回答;6、其他组展示过的内容,以后就不再重复展示。
教学中为什么要让学生来展示?(2012-04-26 09:34:06)转载▼标签:杂谈高效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主动性,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
让学生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课,学生被动的接受,看似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而且也讲得非常透,但是教学中的效率并不高,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告动接受。
让学生展示,符合初中学生的爱动的特征,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主动学习意识,课堂学习效率就会高。
一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教学中让他们来展示,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
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
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让学生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由于我们课堂中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讲到,对于一些学生可以学明白的知识,教师没必要重复,通过展示,特别是学困生的展示,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哪部分知识学得好,哪部分知识没有学透,没有学透的知识再通过小组探究和老师的精讲来完成。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谈学生课堂展示的多种形式第二小学燕敏霞每当谈到小组展示,多数老师都会觉得是走过场,或者是少数人展示的舞台。
其实,只要我们多动脑子,在展示方式方面多多思考,就会让课堂展示生动活泼,有实效。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多次尝试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认识到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多用组内展示。
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学习的结果进行展示与交流。
形成让学生在组内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等,要求大声说,说普通话,培养学生敢说、不怕错的情绪,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如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时,存在相互推让,互相责怪现象。
为了杜绝这样种现象再次发生。
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时,我们规定按照4、3、2、1的顺序依次发言。
展示时,可以一边说,一边在画,对声音响亮,说普通话的小组给予加分。
对敢于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的学生给予加分。
使每个组员感知发言的重要性。
二、善用组间展示。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后,自己的思路更完善,想法更充分,并可从中选择优化策略,再开展组间的展示与交流。
激发小组间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展示的主动性。
这种展示可以是无声的:如组间的作业或检测题的交换批改,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感知他人的经验成果;也可以是有声的:如组间的评价,评价可以有简单的辩论,在辩论中找到知识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精于思路考,敢于否定或肯定的情绪,达到区别真伪,内化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时,采用小组PK的形式进行,可以相互找不足,也可以找优点,用充足的理由说明不足点和优点,没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别组的策略不足时,暂时不能参与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