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感觉、知觉、记忆、性格、行为的定义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叫记忆。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行为:行为是个体和周围环境的函数。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与自然需要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类独有的。
.人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以及个性倾向等人的心理现象的总称。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气质的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血液多血质快乐、好动、反映迅速敏捷,喜欢与他人交往、兴趣易变换,外倾粘液粘液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沉默寡言,情不外露,善于忍耐,内倾黑胆汁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细小事物,内倾黄胆汁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充沛,情绪易激动、心境变换激烈,外倾.行为的决策过程一般决策重大决策多对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的了解和认识少低对了解情况的必要性的认识高短做出决策所需的时间长. 动机、需要、需求的概念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
需求:用来满足一种需要的特殊消费方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①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食物、水分、空气。
②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稳定的职业、参加保险、受保护、有秩序、免除恐惧和焦虑、婴儿无力应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时安全需要强烈③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并获得某种地位。
④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得到满足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在生活中更有能力、更有创造性。
反之,缺乏自尊会导致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8 结合自己或他人度假旅游的经历,分析旅游动机的多元性。
此答案为主要旅游动机的答案:1.健康2.社交、尊重和自我完善的需要3.获取乐趣4.好奇心---新奇性(novelty)与复杂性(complexity)5.冒险结合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理解单一性需要和多样性需要的平衡。
单一性需要---人们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复杂性需要---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的向往和追求单一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社会知觉原理有哪些?对搞好旅游活动有什么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知觉自我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表情的知觉对他人性格的知觉角色知觉表情是个体情绪状态的外显行为,是个体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也是向他人传达信息的一种工具。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他人人格知觉--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印象。
个体将他人许多有意义的特征进行比较、概括与综合,形成一种总的印象。
但这些特征的重对他人人格知觉中,处于中心位置是中心特征;而文雅还是粗鲁则被认为是边缘特征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即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特定场合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的看法。
是个体对于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这种地位、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的知觉。
人际关系知觉:包括“自-他”关系认知,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他-他”关系的认知,即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判断人际关系的几个主要方面“空间因素、交往频率、类似性因素”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
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
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的客体。
自我认识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过程,是在意识活动中将自己存在的状态、关系、特点、价值、追求等综合为一体,加以体察、领悟、认识,即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干什么等等。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有哪些?旅游知觉的特性有哪些?(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理解性(三)旅游知觉的组织性(四)知觉的恒常性 14 人们是怎样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知觉的?作为旅游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旅游者对你所经营的旅游目的地有一个比较正确知觉?影响旅游地知觉的因素:旅游者拥有的旅游经历、对旅游地的知觉失真、旅游者对旅游地仅掌握少量的信息。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外国人心中的知觉形象是怎样的?请用所学原理说明要使中国这个旅游目的地更加符合人们的决策标准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学习(learning基于练习的过程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持久的改变(相对一致的变化)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首先,利用经典性条件反射作用使消费者通过联想来形成对各种品牌的有力形象和印象。
其次,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将产品或服务同一种有利的情绪状态联系起来。
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在管理中的运用:正强化:施加后能提高行为发生频率强化物。
负强化:移除后能提高行为发生频率的强化物。
惩罚:一种旨在制止行为发生的不愉快刺激。
消退:某一行为不再产生预期的结果而消失的情况。
又称代理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记录以得到强化的过程。
觉察到的风险:功能风险、社会心理风险。
消除风险的方法:1.降低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2.信赖一种品牌的产品3.寻求信息 21 产生购买后失衡的原因1.可供选择的信息太多2.决定之后,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减少购买后失衡的方法1.有选择地接受新信息2.坚信自己的选择 22 态度(attitude)是个体对待人、事、物和思想观念的一种内在心理反应,是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旅游偏好是指旅游者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一种消费心理倾向。
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向成分。
态度的特征:(一)对象性(二)习得性(三)稳定性和可变性(四)内隐性态度形成的过程:1.服从阶段2.同化阶段3.内化阶段态度形成的途径:个人经验;极端深刻的事例;群体的态度。
提高旅游产品形象:1.微笑服务与仪表2.营业地点和服务网点3.时间便利4.有形商品与设备。
通过改变态度影响旅游行为:传(四)激发潜在动机(五)改变储存的知识。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特质(trait)是持久的品质或特征,这些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生活方式(life style)是指人们如何花费自己的时间(活动),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他们认为什么比较重要(利益)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周围世界的看法(观点)。
生活方式也被称为消费心态特征(psych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简述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根据其理论,特质使行为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它们将一个人对于各种刺激的反应联系并统一起来。
[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在许多情况下,有首要特质的人常常是他的主要情操和优势倾向代替了他的人、他的身份。
核心特质代表一个人主要特征的本质。
次要特质不太明显的、不太受人注意的,一致性、一般性都较少的那些人格特质。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1.本我(id):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构成,本我被快乐原则所支配。
根据帕洛格的人格类型模型来说明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
超我(superego):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
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ego):是一个基于现实的自我方面来调和本我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冲突。
自我是受到现实原则支配的。
娱乐性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来源于儿童自我形态。
父母自我心态的旅游动机主要表现在教育和文化上的益处、家庭团聚、工作之余消除疲劳、经济状况、地位、声望,义务等。
由于健康的原因而形成的旅游动机,主要来源于成人自我形态,其作用主要是合理的做出旅游决策。
(P101、T5,具体内容见课本P100)第八章一个群体成。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或称参考群体,就是指一个人在其思想、态度和信仰形成时能给他以影响的群体。
亚文化又称副文化,或者是次文化,指不占主流的或某一局部的文化现象。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由诞生到经历的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直至消亡的过程。
42 社会阶层用来描述一个社会中的所有等级的人。
被分在同一社会阶层里的人社会地位大致相等,从事基本相似的职业,他们凭借着他的收入水平倾向于相似的生活方式,并由共同的情趣。
为什么一个家庭及其成员的态度和行为随着时间会起变化?以你认识的几个家庭为例,说明他们是怎样做出家庭旅游决策的?家庭旅游决策:(一)家庭旅游决策的角色结构[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二)家庭旅游决策方式丈夫主导型妻子主导型共同影响,一方决策型共同影响,共同决策型举例说明文化与亚文化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天人合一;循例从众;重义轻利;克己节欲。
46 客我双方彼此施加的影响:说服:即讲道理,就是通过给对方将一系列有关知识和具体实事,使对方形成新的态度,改变其原有的某些观点和行为。
提示:也叫暗示诱导:诱导的方法最重要之点,就是不强制对方去做,而是让对方自主的去选择。
在客我直接接触中主客双方可能出现怎样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在主客双方身上都有哪些明显的表现?(看书P143—P144)通常,处于Ⅰ区的客人最易于交往,他和同样处于Ⅰ区的服务员交往的结果只能是好的。
如果客人的心理状态处在Ⅲ区,难度是最大的。
客人心理状态处于Ⅳ区是最危险的。
(参照书上心理状态图示)在主客交往中,主客双方处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要想达到理想的交往效果,旅游消费服务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状态?遵循哪些基本的交往策略?主客交往的基本策略:投石问路——服务探测策略先谋后事——服务战略策略接风杨帆——服务心理策略以退为进——劣势定位服务策略以情感人——柔性服务策略为了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服务员应具备以下个人素质:(1)明确的角色意识(2)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辨别力(3)出色的表现能力(4)较强的感染力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对旅客和服务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
服务态度的心理功能(1)感召与逐客功能:感召功能是指良好的服务态度对旅客所产生的吸引力。
逐客功能是指低劣的服务态度给旅客造成的心理反感和心理威慑。
(2)感化功能与激化功能:感化功能轻于感召功能;激化功能正好与感化功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