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淋巴瘤基础知识

淋巴瘤基础知识

12
分组: A组:无全身症状 B组:有全身症状,包括无感染原因的发热(38℃
以上,连续3天以上); 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减 轻10%以上);盗汗(入睡后出汗)。
13
霍奇金淋巴瘤实验室检查
1. 血象示贫血多见于晚期患者。偶见溶血性贫 血,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合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全血细胞减少见 于进展期病例或淋巴细胞消减型患者。外周 血淋巴细胞减少(<1.0×109/L)、血沉增快、 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 生化检查可见高血钙、高血糖等。
b) 方案2(CAOP方案):即方案1加入阿霉素 (A),完全缓解率为67%。
c) 方案3(M-BACOD方案):即氨甲蝶呤(M) +争光霉素(B)+阿糖胞苷(A)+环磷酰胺 (C)+长春新碱(0)+地塞米松(D),完47
放射治疗 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单纯放
疗。放疗还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 移植时辅助治疗。
8
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是霍奇金淋 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常呈无痛性、 进行性肿大。淋巴结肿 大可以压迫邻近器官组 织造成功能障碍和相应 临床表现。如一侧肢体 水肿、胸腹水、少尿等。
淋巴结外器官受累,常
见部位是小肠、胃和咽
淋巴环。可累及神经系
统造成截瘫、累及骨骼
9
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
2. 病毒感染:包括EB病毒、嗜人T淋巴细胞Ⅰ 型病毒、人疱疹病毒8型等
3. 细菌感染:目前已知NHL中的胃黏膜相关组 织淋巴瘤的发生90%以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关。
4. 遗传因素
34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
1. 局部表现
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最经典的临床表现。 特点为无痛性、渐进性增大。部分淋巴结在 迅速增大时会出现局部的压迫症状,伴有肿 胀与疼痛感。浅表淋巴结肿大在颈部、锁骨 上、腋下部位多见。深部淋巴结肿大在纵隔、 腹膜后、肠系膜部位多见。受侵犯淋巴结部 位常表现为跳跃性的,无一定规律性。
48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适应症:<55岁,重要器官功能无异常,中、 高度恶性或缓解期短,难治易复发 方式: 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身骨髓体外净化 异基因骨髓移植
49
生物免疫治疗 干 扰 素: 抗增殖及生长调节作用
复发、难治的低度恶性NHL应用 单克隆抗体:针对B细胞 有效率50%
2. 根据病变部位可在支气管镜、纵隔镜、胃镜、 结肠镜等内镜辅助下取组织细胞标本。
3. 各种手术方式获取淋巴结或病变部位细胞标 本。
4. 骨髓穿刺和活检。
44
非创伤性检查 1. 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沉、乳酸
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和肝肾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全身CT、磁共振、正电子发
非霍奇金淋巴瘤
26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类(附图)
27
28
B细胞淋巴瘤分类的免疫表型及鉴 别
29
30
B细胞淋巴瘤与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 断
31
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及其相应的基因改变
32
33Βιβλιοθήκη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 导致NHL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明确,应是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免疫功能异常:不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 功能失调均是相关因素。
17
方案1(MOPP或COPP方案):为经典方案,即氮芥 (M)或环磷酰胺(C)+长春新碱(0)+甲基苄肼 (P)+强的松(P), 在MOPP方案的基础上加入第 五种药物,如加博莱霉素成B-MOPP方案;加VP-16 成E-MOPP方案等,可提高5年生存率及完全缓解率。
方案2(ABVD方案):即阿霉素(A)+博莱霉素 (B)+长春新碱(V)+氮烯脒胺(D),ABVD方 案完全缓解率为62%,与MOPP方案无交叉耐药。近 年推荐将MOPP与ABVD二方案交替应用,疗效较佳。
2. 免疫学检查提示本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表 现迟发性皮肤免疫反应低下,CD4+细胞减 少。
14
附: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有什 么症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症 状是肝、脾肿大、腹水、黄疸。 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 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 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 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 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 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 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 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CT)等。
45
其他:全身一般状况评估性检查。
以上诸多检查手段中,以淋巴结活检及影像学
检查的意义最大和最为常见。
46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

单药化疗方案
联合化疗方案
a) 方案1(COP方案):即环磷酰胺(C)+长 春新碱(0)+强的松(P),完全缓解率为 39%~50%。
血或出现皮疹。
56
淋巴瘤病人放疗时常见的药物反应
全身反应:厌食、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 血象反应: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局部反应:放射性皮炎、食管炎、咽炎、肺炎、
骨炎
57
淋巴瘤的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CR):可见的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 个月。
部分缓解(PR):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 垂直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其它病灶无增 大,持续超过1个月。
套细胞淋巴瘤 :中年人多见,诊断时已处于 晚期,可出现结外病变包括多灶性肠黏膜下结 节
边缘带淋巴瘤:中年人多见,不少患者有自身 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幽门螺杆菌 性胃炎累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者称MALT淋巴 瘤,可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4
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比较
5
霍奇金淋巴瘤
6
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类及特点
临床分期及分组
Ann Arbor系统虽然最初为霍奇金淋巴瘤设计, 但也常规应用于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TNM分期系统对于原发皮肤的非霍奇金氏淋 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TNM分期系统对指 导治疗和预测预后更有价值。
Lugano分期常用于原发胃肠淋巴瘤分期 Rai和Binet分期常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器官(ⅢE)、脾+器官(Ⅲ S E) Ⅳ期:一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弥漫性受累、
播散性受累
38
分组: A组:无全身症状 B组:有全身症状,包括无感染原因的发热(38℃
以上,连续3天以上); 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减 轻10%以上);盗汗(入睡后出汗)。
39
Lugano分期
I期 局限于胃肠道(单发或多发非 连续病灶)
18
放射治疗 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单纯放
疗。放疗还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 移植时辅助治疗。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适应症:<55岁,重要器官功能无异常,中、 高度恶性或缓解期短,难治易复发 方式: 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身骨髓体外净化 异基因骨髓移植
20
生物免疫治疗 干 扰 素: 抗增殖及生长调节作用
淋巴结外器官受累主要为胃肠道、皮肤、骨 髓、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在甲状腺、骨骼、 生殖系统、鼻腔部等也是易侵犯的器官。淋 35
鼻腔病变原发在鼻腔的淋巴瘤大多数是NHL。 病理类型主要是NHL中的鼻腔NK/T细胞淋巴 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早期病变多局限在 一侧鼻腔下鼻甲部位,表现为鼻塞、鼻出血、 局部黏膜溃疡等。随着疾病进展可侵犯对侧鼻 腔或邻近的组织和器官,表现为耳鸣、听力下 降、咽痛、声嘶、面颊部肿胀等。肿瘤侵袭可 破坏骨质造成鼻中隔、硬腭穿孔等相应的症状。
淋巴瘤基础知识 北京宽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录入
员梁玉华写
1
定义
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 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 肿瘤
以实体瘤的形式生长 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 织器官中,最易受累 及的部位有淋巴结、 扁桃体、脾及骨髓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
2
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1. 霍奇金淋巴瘤 2. 非霍奇金淋巴瘤
3
其他淋巴瘤
2. ESR(正常值附图)≥50mm/1h 3. 超过三个部位 4. B症状 5. 结外病变
23
ESR正常值
魏氏法 <50岁:男性 0~15mm/h,女性 0~20mm/h;
24
霍奇金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IPS)
目前采用IPS来判断进展期患者的预后: ① 白蛋白 <40g/L ② 血红蛋白<105g/L ③ 男性 ④ 年龄≥45岁 ⑤ Ⅳ期病变 ⑥ 白细胞增多 ≥15x10^6/L ⑦ 淋巴细胞减少 少于0.6x10^6/L或总数少于8% 上述因素中每增加一项则5年无进展生存率下25
36
2.全身表现 发热 盗汗及消瘦 皮肤瘙痒和皮肤病变 腹部表现 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是最常 见病变部位,胃肠道则是最常见的结外病 变部位。
37
临床分期及分组
Ann Arbor 临床分期法 Ⅰ期: 一个淋巴结区(I)或单一器官(IE)受累 Ⅱ期: 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淋巴结(Ⅱ)、
器官(Ⅱ E) Ⅲ期:膈上下(Ⅲ)、伴脾(Ⅲ S)、
低度恶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 人应用
50
手术 仅用于活检、脾原位淋巴瘤、脾亢
51
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指数ipi&aaipi
52
FLIPI(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① Nodal Areas(淋巴结受累区域)≥5
② LDH(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正常
③ Age(年龄)≥60y
④ Stage(临床分期)Ⅲ-Ⅳ
II期 侵及腹腔;
a) II1 累及局部淋巴结,
b) II2 累及远处淋巴结
40
分期及描述
危险度分级
Rai分期
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