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四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导学案(有答案)-2019年学习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四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导学案(有答案)-2019年学习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有答案)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历史条件(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思想路线上: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3)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1)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易混易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①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易混易错]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是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误区警示]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

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原因: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确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成就:到1958 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4.意义(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易错提醒]1.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前提是“一国两制”。

【课堂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在当时它有何重要作用?(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不仅是调动各阶级、阶层积极性,进行政治协商的机构,在当时还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第(1)问,“合影”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回答这一制度的作用。

第(2)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描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答出其意义。

第(3)问,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当堂测试】1.有学者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政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

这主要是指人民政协 ( ) ①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②始终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③以各党派平等合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④是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识。

人民政协在1949~1954年期间代行人大的职能,之后变成统一战线组织,因此②不正确,③与史实不符,故D项为正确答案。

2.1954年某会议召开,从这届会议开始政协性质有了变化。

“政协性质有了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答案 C解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B两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全国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结束,成为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机构,故其性质发生了变化,C项符合题意;D项与题干无关。

3.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这些规定 ( )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答案 A解析“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A项正确;政协建立于1949年,排除B项;1954年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政协不再是国家权力机关,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于1956年,排除D项。

4.毛泽东说:“在座的各位和广大积极分子为什么拥护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

”“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 )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C.三权分立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答案 A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A项正确。

5.我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出的代表参加,讨论并表决由国务院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各项法律、法案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坚持的原则是 ( ) A.民主集中制B.人民民主C.依法治国D.政治协商答案 B解析由题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出的代表参加,讨论并表决由国务院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各项法律、法案等”,这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B项与题意相符。

6.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 A解析材料中“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

7.“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

”由此可知 ( )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B.有助于加强和巩固各民族间的信任和团结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组成人员全部来自维吾尔族D.新疆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 B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依法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故A项错误;我国通过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进一步加强了新疆等地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合作,B项正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组成人员除维吾尔族外还有其他民族,故C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故D项错误。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等。

这一做法 ( ) A.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需要C.是巩固新中国统一的主要手段 D.主要是为了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答案 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地名等进行修改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各民族的一律平等,促进民族团结,故选B项。

9.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

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 ( ) A.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B.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要侧重的是“民主”意义。

B项错在“先例”;C项是经济意义;D项是政治意义。

A项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看体现的是民主意义。

10.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