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换药流程PPT
(By 2002 WCET meeting)
T 清除坏死组织
• 外科清创或锐利刀片 • 酶性清创:使用酶制剂促进坏死组
织、血块和纤维组织溶解 • 自溶清创:使用水合或保湿敷料 • 机械清创:湿到干的敷料;加压冲
洗;水疗法 • 化学性清创:含碘产品 • 生物/寄生虫清创:蛆虫治疗
清创
外科清创
清创刀
最佳伤口处理方案的步骤
1 伤口评估 全身性/局部性
4
辅助治疗 原发病处理
2 确定
伤口需求
3 选择
合适产品
5
跟踪与 继续教 育
第一步:伤口评估
创面局部评估的目的……
治疗原发病
确定患者的关注
全身性评估患者
预期能顺利 愈合
创面局部评估
•愈合延迟 •感染 •不确定因素
“普通”创面
“复杂”创面
选用合适的敷料护理, 配合必要的辅助治疗
4
辅助治疗 原发病处理
2 确定
伤口需求
3 选择
合适产品
5
跟踪与 继续教 育
第五步:跟踪与教育
1 伤口评估 全身性/局部性
4
辅助治疗 原发病处理
2 确定
伤口需求
3 选择
合适产品
5
跟踪与 继续教 育
主要内容
换药的目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最佳伤口处理方案的步骤 换药操作流程 换药的质量标准 伤口清洗液的选择 换药的注意事项
换药操作流程(一)
换药前:
➢ 核对医嘱。确定换药的时间、所需溶液、药物及敷料 等。
➢ 核对患者。解释目的及过程,取得配合。
➢ 预备环境。换药室。温度适宜,光线充足,注意保护 隐私。
➢ 协助舒适、便于换药的体位。 ➢ 初步检查伤口,评估所需敷料种类、大小与数量。 ➢ 清洗双手,戴口罩。 ➢ 用物准备。
严重定植/ 局部感染
感染
感染=微生物数量×毒力/宿主抵抗力
细菌培养的方法
棉签或咽拭子擦拭(定性,常用) 组织活检(定量,少用) 滤纸法(定量,少用)
➢ 取样:生理盐水清洗后,戴上无菌手套,按摩伤口内5-10秒,用无菌 棉签“十点法”或“Z字法”取样。但循证表明,取自伤口中心和伤口 边缘的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没有不同。
换药的基本原则
无菌原则 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促进伤口愈合
换药的基本技术
无菌技术 移除敷料的方法 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包扎固定方法 污物的处理
主要内容
换药的目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最佳伤口处理方案的步骤 换药操作流程 换药的质量标准 伤口清洗液的选择 换药的注意事项
感染伤口的处理原则
减压和固定 清创 外科手术 局部/全身治疗
➢伤口冲洗液/消毒剂/杀菌剂 ➢抗生素(局部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敷料(抑菌/杀菌)
M 保持创面湿度平衡
创面过干:影响伤口床上皮细胞增生;影响生长 因子作用。
创面过湿:导致蛋白流失;破坏了伤口周围的皮 肤,成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干扰重要的细 胞介质(如生长因子)的正常活动。
换药操作流程(二)
换药时:
➢ 打开一次性换药包,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取出一把镊子,分别夹取 棉球若干个放于两个弯盘内,分别倒适量生理盐水和碘伏。
前
后
将无菌培养的幼蛆虫放在伤口表面,盖上浸泡生理盐水的纱布,外层 覆盖闭塞性敷料,每2-3天换1次。重复更换到坏死的组织被清除干净。
自溶性清创——使用水凝胶敷料
I = 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 Control 感染/炎症的控制
伤口内细菌侵害的程度可分为:
细菌数量
污染/定植
伤口床准备 Wound-bed Preparation
复杂
创面
“复杂”创面
“伤口床”准备
T
清除坏死组织
I
抗感染处理
M
渗液的管理
E
创缘的处理
伤口床 准备完成
“普通”创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IME 原则
T = Tissue management 清除坏死组织 I = Infection control 控制感染 M = Moisture Balance 湿润平衡 E = Edge of Wound 伤口边缘
17
第二步:确定伤口需求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产品
康惠尔山——根据伤口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敷料
渗出液
黑色期 黄色期 红色期
伤口分期
粉色期
内层敷料 +
外层敷料
清创胶
藻酸盐填充条 溃疡糊
银离子抗菌敷料 泡沫敷料
溃疡贴 透明贴
溃疡粉
溃疡贴 透明贴
第四步:辅助治疗/原发病处理
1 伤口评估 全身性/局部性
用物准备
换药车上层置一次性换药包(止血钳两把、无菌弯盘两个、棉球 数个、纱布两块)、无菌剪刀、新型敷料、生理盐水、0.5%碘伏、 无菌棉签、清洁弯盘、3%双氧水、75%酒精、清洁手套、一次性 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巾或中单、绷带、胶布、速干手消毒剂、 剪刀、直尺、相机,必要时备冲洗用注射器和尼龙针头
处理的目标在于:促进伤口的湿润平衡(选择适 合的敷料)
E = Edge of wound 伤口边缘
伤口干燥时,伤口边缘的上皮化和再修复就会 迟缓,伤口边缘就会出现坏死组织和结痂。
肉芽过度增生——也会影响上皮化。需要去除 诱发因素(最常见的是菌群失衡或创伤)
变钝或破坏的创缘可能提示菌群失衡。
换药车下层置生活垃圾篓、医疗垃圾篓、锐器盒。
换药操作流程(二)
换药时:
➢ 暴露伤口,将治疗巾置于伤口部位之下。
➢ 将准备放置污染敷料的弯盘放于近治疗部位。
➢ 移除胶布与敷料:戴清洁手套,一手固定皮肤,一 手轻撕下胶布(必要时用酒精去除胶布痕迹),抓 住敷料的最外层,关注渗液的性状、量及气味后, 脱下手套时将敷料包裹在手套内一并丢入医疗垃圾 篓中。如外层敷料粘连较紧,可用生理盐水湿润后 再移除。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伤口换药流程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换药的目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最佳伤口处理方案的步骤 换药操作流程 换药的质量标准 伤口清洗液的选择 换药的注意事项
伤口换药的目的
观察伤口 去除坏死组织 清洁创面 引流通畅 促进组织生长
Wound-bed 准备
伤口床准备 Wound-bed Preparation
将一个复杂伤口通过各种手段去除不利因素,转变为简单伤口,使其 顺利愈合。这一过程就是伤口床准备。伤口床的准备就是为了加速自 体愈合或增强其他治疗手段疗效而进行的伤口管理。
为2000年一美国学者提出,为难愈性伤口提供了一种系统、有步骤的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