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旅游学概论》是展示旅游世界的窗口、快速反馈旅游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热点问题、跟踪旅游业发展动态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把握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内容结构,全面掌握旅游现象的发展历程、三大结构和产业构成和发展趋势等知识,能够正确认识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和相关的现象,了解旅游的深远前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素养。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Management > i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to show the world of tourism, quickly feedback the cutting-edge information and hot issu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rack the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y and content of tourism science, and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henomenon, the three major structur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comprehend and analyze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he related phenomenon preliminary,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prosp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wareness and quality.- 1 -2.设计思路:本课程力图反映我国旅游业和旅游研究新发展,注重旅游现象介绍和原理论述的结合,强调对基本原理的揭示和理解;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有关基本知识和理论在旅游业经营与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意义,注重与国际旅游学术界相关研究的比较,强调基本教学内容与国家社会中的普遍性共识接轨。
课程内容共包括四个基本板块:第一个板块;介绍有关认识旅游活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其他板块内容的前提条件。
第二个板块,讨论旅游需求与购买者市场,从需求角度认识旅游现象和问题;第三个板块:讨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供给以及旅游业作为一个集合产业的基本构成,从供给角度认识旅游业构成;第四个板块为旅游影响研究板块,讨论旅游业的开发和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第一个板块包括第一章与第二章。
主要内容涵盖梳理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包括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人类早期的迁徙活动,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旅游的兴起,以及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等;在此基础上,认识旅游活动,包括旅游活动的界定、类型、特点和常用的测量指标。
第二个板块包括第三章和第八章。
主要内容涵盖旅游者的界定、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旅游者的类型划分;旅游市场的概念、市场细分方法、全球国际旅游市场基本状况、我国旅游业的入境市场、国内市场与出境市场。
第三个板块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主要内容涵盖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保护的原则和措施等;旅游业的界定、基本构成,旅游业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游业的产品;旅行社行业、饭店与住宿业、旅游交通、旅游景点等主要经营部门的构成状况。
第四个板块包括第七章和第九章,主要内容涵盖政府对旅游发展干预的必要性、- 2 -手段;国际旅游组织以及我国的旅游组织;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及其主要表现,产生这些影响的基本原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目标等。
3.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之前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一)专业教育目标“旅游学概论”是旅游、酒店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之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导入性学科。
本课程从培养具有旅游专业素养的要求出发,综合理论讲解、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与分析旅游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将国内外旅游热点问题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及时引进课堂,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1. 知识1)熟悉现代旅游活动规模得以不断增大的原因,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轨迹。
2)掌握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界定,熟悉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熟悉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
3)熟悉旅游者的统计口径,掌握我国对旅游者统计范围的划定与解释,掌握实现个人旅游需求所需具备的条件以及认识这些条件的实现意义,熟悉消遣型旅游者和差旅型旅游者的基本特点。
4)掌握旅游市场及市场细分的知识,熟悉旅游客流的流动规律,熟悉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与特点,熟悉旅游目的地在选择重点客源市场时应予考虑的主要因素。
5)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各种- 3 -分类标准、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6)熟悉旅游业的基本构成、一般特点,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及其对旅游业实际工作的寓意。
7)熟悉旅行社、饭店、交通运输、景点等旅游行业各自扮演的角色、基本业务,以及发展状况和行业趋势。
8)了解政府支持发展旅游业的动机,对旅游发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以及用以调控旅游发展的手段,熟悉各类非营利性旅游组织的作用。
9)熟悉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熟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和基本原理,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背景和基本原理。
2. 能力1)掌握和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旅游知识和基本原理,观察、认识、分析和理解国内外旅游现象和我国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 素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旅游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别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二)思政教育目标旅游学概论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系统接受旅游学科的知识、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助推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本门课程主要思政教育目标为:1. 通过中国旅游人物感悟和中国旅游事迹介绍,树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为党为国做贡献的理想信念。
- 4 -2. 通过组织同学心目中的旅游学与旅游活动话题讨论以及国内外旅游学者文献梳理,培养学生探究旅游学科理论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热爱旅游专业的情感。
3. 通过祖国山河景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赏析、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讲解以及红色旅游学习考察活动,培养旅游审美能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意识、增强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4. 综合分析旅游经济影响热点案例、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热点案例分析以及旅游环境影响热点案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增强旅游环境保护意识。
5. 结合不文明旅游时事热点事件分析讨论,加强我国推行文明旅游相关举措解读,树立文明旅游意识,提高旅游文明素质。
6. 通过参与旅游企业考察学习、旅游从业者指导培训和旅游岗位职业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树立旅游服务意识,强化旅游职业素养。
三、学习要求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及解决旅游发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分析地学习和借鉴。
1.课前预习1)完成教师提供的先导材料的阅读;2)阅读教材,明确本次课程将要学习探讨的主要知识点;3)完成教师要求的其他课前准备工作2.课中教学1)积极发言,回答教师提问;2)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3)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3.课后复习与自学- 5 -1)完成教材内指定作业;2)围绕教师提供和自行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业;3)通过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学习内容,完成教师指定的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
4)通过教材、视频、参考资料等,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自学;在课堂讨论中发言积极的学生将在平时成绩体现;在研究报告、课堂讨论中有创新见解的学生将获得加分;能够指出教材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错漏之处的,将获得加分。
四、教学进度- 6 -- 7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版2. 主要参考书:[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2版[2]Chris Cooper等著,张俐俐等译,旅游学——原理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史蒂芬.佩吉等著,刘劼莉等译,现代旅游管理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4]王德刚:旅游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王洪滨:旅游学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6]田里: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7]孙文昌:现代旅游学导论,青岛出版社,2000年版[8]董观志:旅游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李伟:旅游学通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10]马勇: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1]张广海等:旅游管理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2]相关网络资源,包括知网、电子书库等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8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小组学习评分标准(1)作业的评分标准(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⑶课程论文及研究性文章评分准则- 9 -- 10 -- 11 -⑷小组写作学习评分标注小组展示互评评委姓名______________目的:给大家提供一次批判性对待同学们团队合作、并能够获得有建设性意见反馈的机会。
这项评估请独立完成。
- 12 -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该小组的得分,所有评委打分的总和将作为该小组的总分,,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