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
环境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
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因此,认真研究素质教育
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非常重要。
一、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内涵,把握学校发展方向。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教
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通俗讲,素质教育,就是对每一名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教育。
就义务段而言,
一是让学生完成当前学业,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创造条件;二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培育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及优秀品质,提高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为融入社会投身国家建设做准备。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的十大任务之一。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
减负,
贵在课堂高效。
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课堂。
二、提高自身素质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每一位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
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增强地理科学意识,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综合发展等问题,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素
养都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
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和基础。
只有整体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和教学能力,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地理课程改革。
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能够对学生进行较
准确地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来安排教学。
在“全面了解学生”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喜欢的授课风格等。
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其次,教师要“努力研读教材”。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教学,就应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认认真真地研读每一章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地理新课程的基
础性目标。
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灵活教学”方式。
目前,课堂教学是现代
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核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
学习的效果。
三、重新认识教材
高中地理新教材应体现改革思想,有几点认识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编写要符
合实际需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教师;二是教材编写有一定的伸缩性、灵
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三是教材编写应认真汲取有关现
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及时吸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编写中的成功经验,注
意总结教学实践中所摸索、创造出的行之有效的编写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方便广
大教师教学;四是教材编写应倡导启发式,对知识内容,学生特点、仪器设备、
教具手段等要素综合考虑,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学得主动而积极,既掌握知识,又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五是教材编写应渗透整体观念、联系
观念、综合观念等,避免编写形式简单化,教学方法僵化,谋求编排体例、教学
方法的最优组合。
四、改变教育方式
1、设计“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理念。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提供的信息,利用教材和地图册等
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协作讨论, 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地理知识。
2、把握地理学科特色,运用地图教学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在地理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
画图的习惯。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意境地图”,在头脑中形成
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填图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空间
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形成有创见的思维和创造个性,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则是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
协调发展的思想。
把学生的视野延展到课本之外,鼓励学生在认识、了解自然与
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在怎样解决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上能够敢
于开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应首先从思想观念
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运用地理基础知
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地理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
实施,符合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素质性人才的标准。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
师是主要的实施者。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
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