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1=∠2,∠3=30°,则∠B 的度数是( )A .20B .30C .40D .602.如图,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3cm 得到△DEF,若△ABC 的周长为20cm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A .20cmB .22cmC .24cmD .26cm3.不等式x+1≥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D .4.已知实数a ,b ,若a >b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7>b-7B .6+a >b+6C .55ab >D .-3a >-3b5.已知实数x ,y 满足254()0x y x y +-+-=,则实数x ,y 的值是( ) A .22x y =-⎧⎨=-⎩B .0x y =⎧⎨=⎩C .22x y =⎧⎨=⎩D .33x y =⎧⎨=⎩6.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AB//CF ,∠F=∠ACB=90°,则∠DBC 的度数为( )A .10°B .15°C .18°D .30°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a ,-b)在第一象限内,则点B(a ,b)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8.已知平面内不同的两点A (a +2,4)和B (3,2a +2)到x 轴的距离相等,则a 的值为( ) A .﹣3 B .﹣5 C .1或﹣3 D .1或﹣5 9.点 P (m + 3,m + 1)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A .(0,﹣2)B .(0,﹣4)C .(4,0)D .(2,0)10.方程组23x y a x y +=⎧⎨-=⎩的解为5x y b=⎧⎨=⎩,则a 、b 分别为( )A .a=8,b=﹣2B .a=8,b=2C .a=12,b=2D .a=18,b=811.如图,将△ABC 沿BC 边上的中线AD 平移到△A'B'C'的位置,已知△ABC 的面积为9,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4.若AA'=1,则A'D 等于( )A .2B .3C .23D .32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二、填空题13.若方程33x x m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4.一棵树高h (m )与生长时间n (年)之间有一定关系,请你根据下表中数据,写出h (m )与n (年)之间的关系式:_____. n/年 2 4 6 8 … h/m2.63.23.84.4…15.若不等式组1x x a⎧⎨⎩><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6.《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现在的传本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记录算题,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其中记载:“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木长几何?”译文:“用一根绳子量一根长木,绳子还剩余4.5尺,将绳子对折再量长木,长木还到余1尺,问木长多少尺?”设绳长x 尺,木长y 尺.可列方程组为__________.17.已知方程x m ﹣3+y 2﹣n =6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 ﹣n =_____.18.如图,直线//a b ,点B 在直线上b 上,且AB ⊥BC ,∠1=55°,则∠2的度数为______.19.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532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20.用不等式表示x 的4倍与2的和大于6,________;此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为了扶贫户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某实验学校校友会在今年开学初,到新华书店采购文学名著和自然科学两类图书.经了解,购买30本文学名著和50本自然科学书共需2350元,20本文学名著比20本自然科学书贵500元.(注:所采购的文学名著价格都一样,所采购的自然科学书价格都一样) (1)求每本文学名著和自然科学书的单价.(2)若该校校友会要求购买自然科学书比文学名著多30本,自然科学书和文学名著的总数不低于80本,总费用不超过2400元,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购书方案. 22.规律探究,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111111434a ⎛⎫==⨯- ⎪⨯⎝⎭第2个等式:2111147347a ⎛⎫==⨯- ⎪⨯⎝⎭ 第3个等式:311117103710a ⎛⎫==⨯- ⎪⨯⎝⎭ 第4个等式:41111101331013a ⎛⎫==⨯- ⎪⨯⎝⎭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以上规律写出第5个等式:=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2)用含n 的式子表示第n 个等式:=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n 为正整数) (3)求1234100a a a a a +++++23.解不等式组533(2)1233x x x x ->-⎧⎪⎨-≤-⎪⎩,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找出它的整数解. 24.补充完成下列解题过程: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l 所截,且//a b ,12100∠+∠=°,求3∠的度数.解:1∠与2∠是对顶角(已知),12∠∠∴=( ) 12100∠+∠=︒(已知),得21100∠=︒(等量代换). 1∴∠=_________( ).//a b (已知),得13∠=∠( ).3∴∠=________(等量代换).25.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354522x y ax by -=⎧⎨+=-⎩和2348x y ax by +=-⎧⎨-=⎩有相同解,求(a)b-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B ∥CE ,再根据性质得∠B=∠3. 【详解】 因为∠1=∠2, 所以AB ∥CE 所以∠B=∠3=30故选B 【点睛】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2.D解析:D【解析】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平移的距离等于对应点的连线段的长,则有AD =BE =3,DF =AC ,DE =AB ,EF =BC ,所以: 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AB +BF +FD +DA=AB +BE +EF +DF +AD =AB +BC +CA +2AD =20+2×3 =26.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理解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平移的距离即是对应点的连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将四边形的周长作相应的转化即可求解.3.A解析:A 【解析】试题解析:∵x+1≥2, ∴x ≥1. 故选A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4.D解析:D 【解析】A.∵a >b ,∴a-7>b-7,∴选项A 正确;B.∵a >b ,∴6+a >b+6,∴选项B 正确;C.∵a >b ,∴55a b >,∴选项C 正确; D.∵a >b ,∴-3a <-3b ,∴选项D 错误. 故选D.5.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粗,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实数x ,y 满足254()0x y x y +-+-=,∴40x y +-=且2()0x y -=,即40x yx y+-=⎧⎨-=⎩,解得:22 xy=⎧⎨=⎩,故选C.【点睛】本题只要考查了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为负数和平方后所得的数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板的特点,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D=45°,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EDF=45°,∠ABC=30°,∵AB∥CF,∴∠ABD=∠EDF=45°,∴∠DBC=45°﹣30°=1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一点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解析】【分析】先根据第一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判断出a、b的符号,进而判断点B所在的象限即可.【详解】∵点A(a,-b)在第一象限内,∴a>0,-b>0,∴b<0,∴点B((a,b)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特征:第一象限正正,第二象限负正,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8.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点A(a+2,4)和B(3,2a+2)到x轴的距离相等,得到4=|2a+2|,即可解答.详解:∵点A(a+2,4)和B(3,2a+2)到x轴的距离相等,∴4=|2a+2|,a+2≠3,解得:a=−3,故选A.点睛:考查点的坐标的相关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到x轴和y轴的距离相等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或互为相反数.9.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点在x轴上的特征,纵坐标为0,可得m+1=0,解得:m=-1,然后再代入m+3,可求出横坐标.【详解】解:因为点P(m + 3,m + 1)在x轴上,所以m+1=0,解得:m=-1,所以m+3=2,所以P点坐标为(2,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在坐标轴上的特征,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点在坐标轴上的特征. 10.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将x=5,y=b代入方程组得:10{53b ab+=-=,解得:a=12,b=2,故选C.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1.A解析:A【解析】分析:由S△ABC=9、S△A′EF=4且AD为BC边的中线知S△A′DE=12S△A′EF=2,S△ABD=12S△ABC=92,根据△DA′E∽△DAB知2A DEABDSA DAD S''=(),据此求解可得.详解:如图,∵S △ABC =9、S △A′EF =4,且AD 为BC 边的中线, ∴S △A ′DE =12S △A′EF =2,S △ABD =12S △ABC =92, ∵将△ABC 沿BC 边上的中线AD 平移得到△A'B'C', ∴A′E ∥AB , ∴△DA′E ∽△DAB ,则2A DE ABDSA D AD S''=(),即22912A D A D '='+(), 解得A′D=2或A′D=-25(舍),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平移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移变换的性质与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12.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 【详解】∵点P(1,-2),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小于0,∴点P(1,-2)在第三象限,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关键是熟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二、填空题13.m >-3【解析】【分析】首先解方程利用m 表示出x 的值然后根据x 是正数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 的不等式即可求得m 的范围【详解】2x=3+m 根据题意得:3+m >0解得:m>-3故答案是:m>-3【点睛】本题考解析:m >-3 【解析】【分析】首先解方程,利用m 表示出x 的值,然后根据x 是正数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 的不等式,即可求得m 的范围. 【详解】33x x m +=- 2x=3+m ,根据题意得:3+m >0, 解得:m>-3. 故答案是:m>-3.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简单不等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学生往往在解题时不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这一点而出错.解不等式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4.h =03n+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先设出通式然后将已知的条件代入式子中求出未知数的值进而求出函数的解析式【详解】设该函数的解析式为h =kn+b 将n =2h =2解析:h =0.3n+2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先设出通式,然后将已知的条件代入式子中求出未知数的值,进而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详解】设该函数的解析式为h =kn+b ,将n =2,h =2.6以及n =4,h =3.2代入后可得2 2.64 3.2k b k b +=⎧⎨+=⎩, 解得0.32k b =⎧⎨=⎩,∴h =0.3n+2,验证:将n =6,h =3.8代入所求的函数式中,符合解析式;将n =8,h =4.4代入所求的函数式中,符合解析式;因此h (m )与n (年)之间的关系式为h =0.3n+2. 故答案为:h =0.3n+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解析式,也称为函数关系式.15.a>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不等式组取解集的方法即可得到a的范围【详解】∵不等式组有解∴a>1故答案为:a>1【点睛】此题考查不等式的解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解析:a>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不等式组取解集的方法即可得到a的范围.【详解】∵不等式组1xx a⎧⎨⎩><有解,∴a>1,故答案为:a>1.【点睛】此题考查不等式的解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16.【解析】【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是:绳长-木长=45;木长-绳长=1据此可列方程组求解【详解】设绳长x尺长木为y尺依题意得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在于列出方程解析:4.5 11 2x yx y-=⎧⎪⎨=-⎪⎩【解析】【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是:绳长-木长=4.5;木长-12绳长=1,据此可列方程组求解.【详解】设绳长x尺,长木为y尺,依题意得4.5 11 2x yx y-=⎧⎪⎨=-⎪⎩,故答案为:4.5 11 2x yx y-=⎧⎪⎨=-⎪⎩.【点睛】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在于列出方程.17.3【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出关于mn的方程求出mn的值再代入m-n进行计算即可∵方程xm-3+y2-n=6是二元一次方程∴m-3=1解得m=4;2-n=1解得n=1∴m-n=4-解析:3【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出关于m、n的方程,求出m、n的值,再代入m-n进行计算即可.∵方程x m-3+y2-n=6是二元一次方程,∴m-3=1,解得m=4;2-n=1,解得n=1,∴m-n=4-1=3.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18.【解析】【分析】先根据∠1=55°AB⊥BC求出∠3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BC∠1=55°∴∠3=90°-55°=35°∵a∥b∴∠2=∠3=35°故答案为:35°【解析:【解析】【分析】先根据∠1=55°,AB⊥BC求出∠3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BC,∠1=55°,∴∠3=90°-55°=35°.∵a∥b,∴∠2=∠3=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