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

浅谈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

浅谈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
【摘要】宗教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环境的理想化诉求而产生的。

宗教艺术是大众摒弃物质和精神而追求梦想的一种理想国的表现模式。

它是实现自由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目标。

宗教艺术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实现宗教艺术是需要较高技巧的;它的思想内涵是寄托在神灵上的,并且它否定了个体的价值。

另外,宗教艺术又强调对自由的追求。

因此,宗教艺术有一种限定美。

【关键词】宗教艺术;限定美;探讨
本文将要探讨的是带有双重色彩的宗教艺术。

它既有宗教色彩又有艺术色彩。

所以,它表达的是对自由的渴望,但是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作为宗教和艺术的组合,它并不是以人的自由为中心的,而是将人的自由托付于崇拜对象。

和其它艺术相比较而言,宗教艺术的美并不是透过形式向外扩散的,而是将表达方式寄希望于崇拜对象,通过崇拜对象的理想来获取自由。

所以,笔者以为宗教的多样化成就了其限定之美。

下面笔者将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有前提的自由
不论是哪种艺术,都会有一个理论体系对其进行说明
和补充。

而对于宗教艺术来说,它的理念是对一种境地的诠释,是人们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寻找到的慰藉。

人所处的境界逾高,对于寻找慰藉的渴望就愈迫切,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每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感觉透不过气的时候――也就是说当社会动荡不安、温饱不能得到满足、现实生活变得枯燥、自身价值无法得到体现时,寻求精神慰藉的需要就将变得非常迫切。

精神世界越丰满的人,其追求自由的决心就越大,特别是文人。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安慰时,会在思想上找寻自己的“理想国”,于是就产生了宗教。

若说文人艺术是文人为渡过湍急的河流而制造的独木舟,那么宗教就代表了失意的人们的希望。

即使这种希望非常渺茫,但人们还是宁愿相信有了该种希望就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满;人们对宗教的崇拜程度取决于社会环境,人们相信宗教可以给人带来希望,与其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不如投入精力、金钱和时间来供养自己的信念。

另外,宗教如果被国家的统治机构所用,那么宗教艺术的限定美就更能体现出来。

宗教艺术的自由是有前提的自由;对宗教艺术追根溯源,笔者发现宗教艺术有其限定性。

这是因为宗教艺术虽然带来了崇拜效应,但是它是通过收受人们一部分财产来打造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是以残酷的现实生活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宗教艺术是宗教和艺术的结合;它是以物质基础来实现相对自由的。

二、自由的路径
相比于其它艺术而言,宗教艺术是追逐极致的自由的。

其它艺术所追逐的自由是很短的。

当艺术学家沉淀于自身的精神世界中时,会获得相当短的自由,因为他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这样的艺术是现实与精神世界的纽带。

而宗教艺术是不一样的。

对忠诚于自己偶像的教徒来讲,触碰地最多的是自己的理想世界;因此,人们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活在别人或自己创造出的“乌托邦”式的世界之中,而不用考虑回到现实世界。

不难看出:教徒们所追逐的是一种绝对自由;而宗教艺术是实现绝对自由的载体。

而且,教徒们所追求的灵魂自由或转生等理念也是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这些理念也是宗教绝对自由的体现。

然而这种绝对自由只是目的,而要实现该目标就必须通过一个纽带来完成。

信徒们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他们通过信奉自己的神,来达到灵魂不灭的目的;这些都可以通过艰难的修炼得来,但是信徒们需要神来对他们进行引导;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然而这是个无神论的世界,而且面对现实世界中无神论者的批评,信徒们将他们对神的信念具象化,让自己崇拜的神在人世间留下痕迹;因此,大规模的宗教艺术和小塑像很快流行起来。

艺术是人们的精神或感情的感性体现,而宗教精神的体现大部分是通过宗教举止来实现的;而且,宗教艺术对精神只是辅佐作用,它不能直接表现出感情,因此具有限定美;相比其它艺术而言,它在显现艺术性的同
时,其宗教因素也会起作用。

这是宗教艺术限定之美的第二个内容。

三、神的意念
虽然宗教艺术是基于信徒们的精神诉求的,但是它不是精神世界的归属。

它类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仅要用技巧将其表现出来,而且要倾注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家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了其作品当中,那么这件作品就被赋予了气质。

倘若艺术家只会运用技巧将作品完成,但是并未倾注自己的感情,那么艺术家就只能被称为艺术匠师;纯正的艺术是技巧和感情的复合体。

然而宗教艺术相比于其它艺术稍有不同,它所显示的不是人的技巧和感情,而是神的意念;也就是说它更注重技巧。

因此,宗教艺术比它类艺术更接近于“工艺美术”。

信徒们在打造神像时不论有着何种程度的虔诚,或者拥有何种不良思绪都会被神像经打造过的形象所吞没。

宗教艺术制造方式是限定的,不论造像者的感情怎样,最后获得的都是注重形式的艺术品,因此就有了价值。

该类价值不是造像者的感情生成的,而是教徒们心目中的神带来的;这些塑像实际上是神的代表,得到的是信徒们的崇拜;它是信徒们实践神的意旨的一种方法。

不论是崇拜的对象,还是信奉的路径,都是信徒自己选择的。

因为自身的信念非常坚定,因而被这种信念所束缚就难以避免;教徒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基于这一理念的。

只要
拥有技巧制造出神的塑像,那么教徒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宗教艺术限定美的第三个内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宗教艺术是被限定的,拥有一种限定美。

和它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一样,宗教艺术只是在感情表现中起到纽带的作用,而不能使感情具体化。

宗教信徒为了找寻一种极致的自由,自我设置了一个纽带。

因此,与它类艺术比起来,它并不是精神世界的体现,而只是实现精神的路径。

所以,宗教艺术不可规避地带有限定之美而且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而它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宗教艺术限定之美的探究,笔者只是抛砖引玉,以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颖超,刘德来.论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2):24-26.
[2] 徐义强.仪式、象征与宗教艺术遗产――红河哈尼族叫魂仪式的人类学考察[J].民族艺术研究,2012,25(5):112-118.
[3] 刘巍.浅谈宗教、艺术与宗教艺术[J].学理论,2010,(19):184.
[4] 田青.科学・宗教・艺术―兼谈人类认知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J].艺术评论,2012,(5):38-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