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乳中的生物活性蛋白及其功能特性-最新文档

人乳中的生物活性蛋白及其功能特性-最新文档

人乳中的生物活性蛋白及其功能特性
人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人乳中还包含为新生儿提供免疫保护、促进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生物活性成分,特别是包含多种生物活性蛋白[1]。

本文着重总结人乳中生物活性蛋白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是人乳中含量最高的一类蛋白,特别是初乳中乳清蛋白/酪蛋白比达到90:10,乳清蛋白中含多种生物活性蛋白。

1.1 α-乳白蛋白
α-乳白蛋白含有较多的色氨酸,色氨酸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是调节睡眠、食欲情绪等的重要因子。

α-乳白蛋白还是多种重要生物活性肽的前体,α-乳白蛋白在小肠前段先被部分缓慢水解成多种生物活性肽,这些肽在小肠中能发挥抗菌、抗氧化、益生元、促进矿物吸收等多种生物功能,生物活性肽最终在小肠末段被完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进而发挥其营养
功能[2]。

1.2 乳铁转运蛋白
乳铁转运蛋白(lactoferricin)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其含量在人类初乳中最高,其次是人类的乳汁,牛乳中最低。

研究表明LF具有调节铁的吸收、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促进细胞增长、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3]。

IF参与铁元素的跨
膜运输,能够控制体内铁离子的动态平衡。

LF具有广谱抗菌性,LF由于具有结合铁的生物活性,使得多种需要铁才能增殖的病源微生物在LF存在的条件下被抑制甚至杀死。

1.3 溶菌酶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体液,如眼泪、唾液、乳汁、血液以及蛋清中。

人乳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溶菌酶,约为10mg/100mL,其中初乳中含量最高,人乳中溶菌酶含量约为牛乳中含量的3000倍。

溶菌酶可以通过破坏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来杀灭革兰氏阳性细菌,溶菌酶作为人乳中抗菌体系的一个重要组分。

1.4 免疫球蛋白
人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其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占人乳免疫球蛋白总量的约90%,初乳中sIgA含量最高。

母亲将自身产生的对抗细菌、病毒等的抗体通过肠道-乳房免疫途径传送给新生儿。

sIgA能够抵抗婴儿肠道蛋白水解酶的分解,从而构成婴儿粘膜免疫系统的主力军。

人乳中的其他免疫球蛋白含量很低,而且很容易被婴儿肠道蛋白酶降解。

1.5 胆碱刺激酯酶
胆盐刺激酯酶(Bile salt-stimulated lipase, BSSL)是一种最初从人乳中发现的重要的消化酶。

BSSL虽然只占人乳蛋白总量的1-2%,但作为一种酶,这种含量是非常可观的。

在婴儿肠道中,BSSL主要负责将人乳中的乳脂、维生素A酯、胆固醇的水解,它是婴儿消化脂类的主要催化酶[4]。

1.6 钴胺素结合蛋白
钴胺素结合蛋白(Haptocorrin)是一种能够与维生素B12结合的糖蛋白,人乳中富含的钴胺素结合蛋白能够在胃壁分泌内因子的功能还未发育成熟新生儿体内,钴胺素结合蛋白可能代替内因子起到促进微生物B12的吸收的作用。

钴胺素结合蛋白还具有抗菌活性,研究表明即使很低浓度的钴胺素结合蛋白也能够杀灭大肠杆菌[5]。

2 酪蛋白
β-酪蛋白经分解可形成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酪蛋白磷酸肽(CPP),CPP能够促进钙、锌、铁等二价矿物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κ-酪蛋白可以抑制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等)在肠道内的吸附,因此人乳喂养的婴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低于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

3 乳脂肪球膜蛋白
在人乳中,乳脂肪以脂肪球的形式分散于乳中,在脂肪球膜上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膜蛋白,主要包括:乳凝集素(lactadherin)、嗜乳脂蛋白(butyrophilin)、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ine oxidase)等[6]。

乳凝集素可能有调节粘膜免疫的作用,对婴儿免疫系统有长期的影响。

嗜乳脂蛋白和黄嘌呤氧化还原酶可以形成复合物在乳脂的分泌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