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 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020 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高达25%的G3子宫内膜样腺 癌基因检测表现为高拷贝型,预后最差。
(3) MSI-H/dMMR推荐帕姆单抗,NTRK基因融合阳 性推荐拉罗替尼/恩曲替尼。
WEI
42
3、分子分型检测推荐流程:
43
十、前哨淋巴结活检原则
(1)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无子宫外转移病灶,病变 局限子宫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用作手术分期。
WEI
8
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初始及 辅助治疗
(非保留生育功能)
1.病变局限于宫体初始治疗:
(1)能耐受手术: 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术后辅助治疗。 有条件者首选微创手术。 (2)不适宜手术者: 首选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3)无法耐受手术和放疗:内分泌治疗。
10
2.I 期分期手术后处理:
(2)虽然不是分期指标,仍推荐取腹水细胞学并单独报告。
(3)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和淋巴结评估是病灶局限于子宫 者的最基本术式,某些有转移患者也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
(4)手术可经腹、经阴道或腹腔镜或机器人进行,需完整取 出子宫,避免用子宫分碎器和分块取出子宫。在不影响治疗 效果的前提下,首选微创手术。
2020 NCCN(第1版)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解读
安徽省立医院 杨光
1
2020.3.6 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 布了《2020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1 版)》。子宫肿瘤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 肉瘤。
(2)子宫颈注射染料法已被证实是一种识别高危转移风 险淋巴结效果确切的方法。
(3)放射性标记胶体99mTc;1%异硫蓝+1%亚甲蓝及专 利蓝;近红外线摄像定位成像染料吲哚菁绿(ICG)。
WEI
45
(4)盆腔前哨淋巴结最常见部位为髂外淋巴结中部、髂 内淋巴结腹侧或闭孔区的上部。少数在髂总淋巴结骶前区
1.适合手术者:
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手术分期,有条件者首选微创手 术。有大块病灶者考虑行最大限度减瘤术。
术后处理: ØⅠA期首选全身治疗+阴道近距离放疗或外照射放疗±阴 道近距离放疗。 ØⅠA期(局限于内膜者)可行阴道近距离放疗。 Ø浆液性及透明细胞癌全子宫切除标本没有肿瘤残留的患 者可观察。 Ø术后如为ⅠB~Ⅳ期,行全身治疗±外照射放疗±阴道 近距离放疗。
(5)淋巴结评估包括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即 使病变局限于子宫,淋巴结切除术也是分期手术 的重要部分。淋巴结切除可以判断预后,为后续 治疗提供依据。
(6)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外、髂内、闭孔和髂总淋 巴结。
(7)深肌层主动脉旁淋巴结并达肠 系膜下动脉和肾血管水平。
1. 局部复发:
复发位置既往未接受过放疗:外照射放疗±阴道
近距离放疗;手术切除±术中放疗
(1)病灶局限于阴道:术后补充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2)病灶局部扩散到达盆腔或髂总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者:术 后补充外照射放疗±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3)复发到达上腹部和腹膜者:微小残留病灶术后可补充化疗 ±外照射放疗;上腹部巨大复发灶按播散性病灶处理。
23
uⅠA 期/G1~3 级/LVSI 阳性、ⅠB期/G1~2级/LVSI阳性、 ⅠB期/G3级±LVSI及Ⅱ期患者:行影像学检查
—阴性按照完全手术分期后相应方案处理。 —阳性或可疑,再次手术分期或对转移病灶进行病理学确 诊;术后辅助治疗和完全手术分期后相同。
24
五、子宫内膜样腺癌 复发的治疗
(与复发位置、是否接受过放疗相关)
—需结合分期、组织分化和高危因素
11
2.I 期分期手术后处理:
ØIA期,G1-G2级:首选观察; LVSI和(或)年龄 ≥60岁时阴道近距离放疗(有2个高危因素强烈推荐 阴道近距离放疗)。 ØIA期,G3级:首选阴道近距离放疗; 无肌层浸润 时考虑观察 ; 高-中危组推荐外照射放疗(2B级证 据)。
1.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减瘤手术,尽可能达 到R0; 2.也可考虑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 3.远处转移:姑息性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化疗±外照 射放疗±立体定向放疗。
Ø暂无法手术切除者:
1.局部转移: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化疗,再 评估能否手术; 2.远处转移:可化疗后根据疗效选择手术/放疗。
—行宫颈活检或MRI检查
结果阴性:手术方式同肿瘤局限于子宫体时 结果阳性或宫颈肉眼可见病灶:
能手术者:(1)筋膜外/根治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手术分期 ; (2)先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后再全子宫+双附 件切除+手术分期;
不宜立即手术者:(1)先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 放疗±化疗,再行手术;
(2)先化疗,再行手术。若仍不宜手术,则外照射 +阴道近距离放疗。
(2)其他受累组织/器官(输卵管、卵巢、阴道、宫旁、 腹膜、大网膜及其他)
WEI
34
(3)腹水细胞学。
(4)淋巴结(如切除): p前哨淋巴结需进行超分期以检测较小肿瘤转移灶; p孤立肿瘤细胞分期为N0(i+),虽不会提高分期,但影 响辅助治疗决策; p淋巴结转移的水平(如盆腔,髂总及腹主动脉旁); p孤立肿瘤细胞转移、微转移及肉眼转移的淋巴结数目; p术者或术中寻求病理咨询完成前哨淋巴结组织标本的肉 眼评价,以保证标本中包含淋巴结组织
—强烈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1、化疗:
38
2、激素治疗:
39
九、分子分型检测及推荐 流程
1、分子分型类型:
—根据临床预后分为4种亚型
u POLE 突变型 u 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 u低拷贝型 u高拷贝型
WEI
41
2.临床意义:
—判断预后及指导靶向治疗
(1)POLE 超突变型预后良好。
WEI
35
(5)对Ⅲ期、Ⅳ期和复发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雌激素受 体检测。
(6)对晚期或复发浆液性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HER2的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7)由于诊断的可重复性存在争议,在子宫内膜癌,尤 其是高级别肿瘤中进行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评价以判断组织 学类型这一方法尚未成熟。
WEI
36
八、复发、转移、高危患者 的全身治疗
(8)某些患者可考虑前哨淋巴结活检。
(9)切除可疑或增大的淋巴结排除转移非常重要 。
(10)某些患者可能不适合做淋巴结切除术。
(11)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需行大网 膜活检。
(12)Ⅱ期患者应以术前检查结果为基础选择筋 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以达到 阴性手术切缘。
四、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全手术 分期后的处理
WEI
16
6.III-IV期分期手术后处理:
Ø推荐行化疗±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Ø基于临床试验结果,指南推荐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而 不是序贯治疗。 Ø需评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的风险选择联合治疗,在 ⅢC期患者首选化疗联合放疗。
WEI
17
三、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原则
(1)评估腹膜、膈肌及浆膜层有无病灶,任何可疑部位活检 以排除子宫外病变。
12
2.I 期分期手术后处理:
Ø IB期,G1级:首选阴道近距离放疗 ; 无其他高危 因素时考虑观察。 ØIB期,G2级:首选阴道近距离放疗 ; 高-中危组考 虑外照射放疗 ; 无其他高危因素时考虑观察。 ØIB期,G3级:放疗[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全身治疗(2B级证据)
13
3.怀疑或肉眼宫颈受侵:
—指手术范围不足并可能存在高危因素(肌层浸润或宫颈侵犯等)
uⅠA期/G1~2级/LVSI阴性/年龄<60岁;ⅠA期/G3级/年龄 <60岁/LVSI阴性/无肌层浸润者:观察 uⅠA期/G3级;ⅠB期/G1~2级、年龄≥60岁及LVSI阴性者: 行影像学检查
—阴性,行阴道近距离放疗 —阳性,再次分期手术,术后处理参照完成分期手术者
(5)前哨淋巴结分期术另一个潜在价值在于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只能通过强化的病理超分期技术检出。
WEI
46
(6)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需严格遵守前哨淋巴结检测流程, 单侧无法检出者行该侧的淋巴结系统切除;任何可疑或明 显增大的淋巴结均需切除;前哨淋巴结检出失败者,进行 术中评估可指导治疗。
(7)需结合病理超分期技术以检出小转移灶:做连续病 理切片及对多个HE染色玻片的详细阅片,±细胞角蛋白 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
1. 2020年指南(第1版)主要更新
u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引入了高-中危组 患者的定义,根据危险因素分层,详细推荐了术 后相应辅助治疗手段。对Ⅱ期患者不再强调根据 组织分化程度选择辅助治疗。Ⅲ~Ⅳ期患者术后 辅助治疗方式主要推荐全身化疗±外照射放疗±阴 道近距离放疗。 u新增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检测的流程及推荐原 则。 u新增了子宫肉瘤分子分型和病理学分析检测原则。
WEI
7
2.保留生育方法:
(1)合适患者遗传咨询或基因检测。
(2)可选择甲地孕酮、醋酸甲羟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 系统。 (3)治疗期间每3~6个月分段诊刮或内膜活检,内膜癌持续 存在6~12个月,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若6个月 后病变完全缓解,鼓励患者受孕,孕前仍每6个月监测1次, 若暂无生育计划,予孕激素维持治疗及定期监测。 (4)完成生育后或内膜活检发现疾病进展,即行全子宫+双 附件切除+手术分期
3
新版指南仍采用“FIGO 2009 分期”
4
主要内容
1.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指征和方法; 2.子宫内膜样腺癌初始及辅助治疗; 3.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原则; 4.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全手术分期后的处理; 5.子宫内膜样腺癌复发的治疗; 6.高危类型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7.病理学评估原则; 8.复发、转移、高危患者的全身治疗; 9.分子分型检测及推荐流程; 10.前哨淋巴结活检原则; 11.热点及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