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毒理学课件 第6章

环境毒理学课件 第6章

安全性(safety)则是一种相对的、实用意义 上的安全概念,是指在一定接触水平下,伴随 的危险度很低,或其危险度水平在社会所能接 受的范围之内的相对安全概念。
安全性和危险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同 一个问题。
可接受危险度水平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任何活动都伴随一 定程度的危险性,绝对的安全即零危险 度是不存在的。当接触某种化学毒物人 群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接近或略高于非 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 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 度水平(acceptable risk level)。
行试验
选择实验动物的要求
收集化学物质有关的基本资料
➢化学结构 ➢组成成分和杂质 ➢理化性质 ➢化学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原料和中间体
化学结构
根据结构式有时可以预测一些化学物质 的毒性大小和致癌活性。 如西方和我国运用量子力学原理,提出 几种致癌活性与化学结构关系的理论, 有助于推算多环芳烃的致癌活性。
是在了解某种物质的毒性及危害性的基础上,全 面权衡其利弊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从确保该物 质的最大效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最小危害 性的角度,对该物质能否生产和使用作出判断或 寻求人类的安全接触条件过程。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根据化合物的种类和用途来选择国家、部委和 各级政府发布的法规、规定和行业规范中相应 的程序
第六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性评性程序
化学物质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世界上已投入生产和 销售使用的化学物质,美国化学文摘(CAS)至1990 年底其数量已达1000万种之多,其中约有10万种 已投入市场,而且每年估计有千种以上新的化学物 质相继投入生产和使用
这些化学物质在影响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 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化学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这些资料可通过向有关部门了解, 或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获得必要时需 由实验室测定而获得
原料和中间体
了解化学物质生产流程、生产过程 所用的原料和中间体,可以帮助估 测化学物质的毒性
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包括使用方式及人体接触途径、用途及 使用范围、使用量,化学物质所产生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群健康效益等, 这些将为毒性试验的设计和对试验结果 进行综合评价等提供参考
我国食品和农药等安全性评价程序
致癌危险性短期生物学筛选试验一般首选三个试验
Ames试验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
析) 显性致死试验(或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当三项试验呈阳性时,除非该化学物质具有十分重
要的价值,一般应放弃继续实验;如一项阳性,再 加两项补充试验仍呈阳性者,一般也应放弃
对一种化学物质进行毒理学评价时,需要采取 分阶段进行的原则
一般来说,投产之前或登记、销售之前,必须 进行第一、二阶段的试验。凡属我国首创的化 学物质一般要求选择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的 某些有关项目进行测试
对于有一定毒性资料的仿制品,则根据实际情 况决定是否进行进行评价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收集化学物质有关的基本资料 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选用人类实际接触和应用的产品形式进
实际安全剂量
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接触剂量是实 际安全剂量(vritual safe dose, VSD)。 例如在终生致癌试验中,引起肿瘤发 生率接近或相当于可接受危险度水平 的化学毒物剂量即可作为这种化学毒 物致癌作用的实际安全剂量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物质的毒 理及潜在的危害,对该物质能否投入市场作出取 舍的决定,或提出人类安全的接触条件,即对人 类使用这种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的研究过程称 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toxi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第二节 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
毒理学评价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蓄积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动物皮肤、粘膜试验 吸入刺激阈浓度试验
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组成成分和杂质
化学物中存在杂质,有时可能导致错误 的评价,特别是对于低毒化学物,在动 物试验中可因其中所含的杂质而增加毒 性。有时还需了解在配制、储存时组成 成分及性质有无变化,或在环境中可形 成哪些转化产物等
理化性质
主要了解其外观、比重、沸点、熔点、 水溶性或脂溶性、蒸气压、在常见溶 剂中的溶解度、乳化性或混悬性、储 存稳定性等
30天亚急性毒性试验或2细胞基因突变实验-细菌致突变试验 Ames试验或大肠杆菌试验或枯草杆菌试验
(2)真核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 微核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 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可在下列测试项目中再 选两项进行最后综合评价:DNA修复合成试 验、显性致死试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和体外细胞转化试验
第一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基本概念
安全与安全性 可接受危险度水平 实际安全剂量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安全与安全性
安全(safe)是指一种化学物质在规定的使用 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 害,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亦不至于对接 触者(包括老、弱、病、幼和孕妇)及后代产 生潜在的危害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 90天喂养试验 • 喂养繁殖试验 • 喂养致畸试验 • 传统致畸试验
代谢试验(毒物动力学实验)
• 胃肠道吸收 • 测定血浓度,计算生物半减期和其他动力学指标 • 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 • 排泄(尿、粪、胆汁),有条件时可进一步进行代谢产
受试物样品及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一般试验多采用大鼠。为了减少 同种动物不同品系造成的差异,试验中最 好采用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动物的生理常 数,营养需要和应激反应比较稳定的纯系 动物或内部杂交动物和第一代杂种动物
进行毒性试验的样品,必须是生产过程 (包括原料、配方)已经固定不变有代表 性的样品,其成分规格必须稳定,应为实 际生产使用和人类实际接触的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