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共15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共15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SFT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来源性梭形细胞 肿瘤,1931年首次提出。
起初认为该病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而人 们对SFTs 的认识逐渐深入,证实了 SFTs起 源于一种CD34+的树突状间叶细胞,具有
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外皮 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特性。
肿瘤性坏死。
此外,肿瘤广泛浸润也是诊断恶性的重要依 据。
鉴别诊断
血管外周细胞瘤 间皮瘤 滑膜肉瘤 纤维肉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治疗及预后
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辅 以化疗。
谢谢!
大体形态特点
SFTs的大体形态依发生的部位而有所不同。 胸腔内,常为孤立性肿块,可隆起于胸膜 ,也可
呈息肉状向腔内生长。 颅内多见于脑膜、脑室系统,其中脑膜最常见,
肿瘤多突起于脑膜,与脑实质界限清晰,一般不 伴脑组织浸润;而脑室内常呈息肉样生长,蒂较 窄,部分可沿脑室生 长。 位于内脏器官和软组织者,绝大多数为孤立性实 质性肿块,圆形或不规则形,呈膨胀性生长,境 界清楚,少数呈分叶状、卫星灶状分布。
良恶性诊断
SFT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表现, 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2019版WHO软组织肿瘤病理学分类中关于 MSFTs的诊断推荐使用以下标准: 除了典型的良性 SFTs 形态学表现外,还可见 恶性表现:
细胞生长活跃,密集分布;
细胞多形性;
核分裂像多见,一般每 10 个高倍镜视野大于 4个;
组织学特征
细胞组成上,SFTs 由较为单一的梭形细胞 构成,细胞形态变化较小,有时可见上皮 样细胞,不同的细胞形态可出现在同一肿 瘤内。
上皮样细胞的出现,往往提示肿瘤的生物 学行为转化
免疫表型特征
目前认为绝大多数SFTs 都表达CD34、 CD99、Bcl-2,其中 CD34 是公认的比较特 异和准确的免疫标记物.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 20-70 岁,无 明显性别差 异。
临床表现依发生部位和肿瘤大小不同而异,
多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如肿块巨大 累及重要脏器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低血糖在西方较为常见,约5%的SFTs 病例 在临床上可检测到低血糖,这是因为肿瘤
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后者可产生 降血糖效应。
大多数SFTs 的生物学行为呈良性或交界性,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s,MSFTs)非常罕见。
目前SFTs被认为是胸膜及胸膜外组织发生 的间叶源性肿瘤,同时伴有CD34过度表达。
临床特征
可发生于身体多Βιβλιοθήκη 部位,如胸膜、鼻腔、 口腔、腹膜、腹股沟、头颈部、软组织、 四肢、肾脏、宫颈、舌及脑膜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