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与礼仪题库

西方文化与礼仪题库

一.选择题(10分,每题1分,答在横线上)1.“无边的东方”是指,世界主要文化体系中除了 D 与之外,近代以来几乎都被笼统地称为“东方”。

A. 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拉丁美洲文化体系B. 非洲文化体系,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C. 拉丁美洲文化体系,犹太文化体系D. 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2.“原逻辑思维”是指___A______,其为__________A.东方逻辑,辩证逻辑B.西方逻辑,辩证逻辑C.东方逻辑,形式逻辑D.西方逻辑,形式逻辑3.欧洲有一个“中国”叫_____B__A.法国B.意大利C.布拉格D.卢森堡4.哪些国家步行者于过街天桥上的行走速度是悠闲的?CA.布拉格,罗马B.慕尼黑,希腊C.马德里,雅典D.罗马,斯德哥尔摩5.英国下午茶调制的内容及次序:____A_______A.冷牛奶—糖—茶B.茶—糖—冷牛奶C.冷牛奶—茶—糖D.茶—冷牛奶—糖6.西餐上餐次序:__C______A. 咖啡或茶—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B. 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或茶C. 头盘—汤—副菜—蔬菜类菜肴—主菜—甜品—咖啡或茶D. 咖啡或茶—甜品—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7.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___B____A.9、10月份B.7、8月份C. 11、12月份D.3月、4月份8.第一家咖啡馆出现在__D_____,萨特和波伏娃经常出现的咖啡馆为______A.巴黎,花神B.埃塞俄比亚,双偶C.威尼斯,双偶D.君士坦丁堡,花神9.最早把咖啡带回欧洲大陆的是__A____A.意大利人B.荷兰人C.爪哇人D.西班牙人10.以下哪些大学属于英国的古典大学?__C___A.伦敦大学,牛津大学B.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C.格拉斯哥大学,阿伯丁大学D.圣安德鲁斯大学,普利茅斯大学11.历史上咖啡与巧克力的关系包括:BA.巧克力站着喝,咖啡坐着喝 B.咖啡坐着喝,巧克力躺着喝C.咖啡是贵族饮品,巧克力为平民饮品D.咖啡和巧克力都是贵族饮品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答在白纸上)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从地中海向北与向西,包括了东欧、北欧、西欧直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其中东西欧洲、南北欧洲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类型是相同的。

绅士:在中世纪英国,“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

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称为“gentleman”(绅士)。

“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看齐上流社会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和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倡导传统文化与自我存在的价值观,追求品味与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他代表着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是中上层阶层男士所追求的一种社会风尚。

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建造。

彰显男人的刚毅、坚韧、含蓄、深沉、与宽宏大量的人格之美,“出类拔萃,风度不凡”。

“泛智论”: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人必须学会一切事物”。

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两个观点中的一个。

对人民来说,“一切人必须学会一切事物”,对政府而言,必须“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从“泛智论”出发,夸氏提出几个基本的教育观点:第一,国家既对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

第二,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与生俱来的智慧、道德与信仰的种子和身体得到和谐的发展,使人能过好现世生活,并为永生生活作好准备。

第三,教育的对象应为全体国民。

第四,应设立包括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在内的前后衔接的统一学制系统,确保教育的普及。

第五,在各级学校内皆设立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

“绅士教育”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

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三.简答论述题(30分,每题6分,答在白纸上)1.从文化历史简述西方的四大文化系统。

(1)地中海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的起源;(2)西欧文化系统,所谓的“大西洋文化”的主体;(3)东欧文化系统,欧亚大陆的欧洲东部地区;(4)欧洲之外,北美与大洋洲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第四个组成部分。

2.什么是礼仪?简述礼仪的起源。

致福曰礼,成义曰仪。

古人讲“礼者敬人也”。

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人们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矩、习俗,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演成风俗、礼仪,从而结台成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文化模式。

礼仪的起源:--礼仪起源于祭祀--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3.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的确立对西方文化发展的意义。

(1)理性发展的价值。

--西方文化以理性指导下的社会进步为目标,理性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2)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有一种思想的规则来代表理性,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尺度。

(3)在基督教的发展中,亚里士多德逻辑逐渐得到了肯定,成为公认的西方文化逻辑。

4. 简述西方文化的文化特征。

西方文化是一种有完整逻辑体系与观念系统的文化,根据其逻辑与观念,可以对这一文化特征作如下概括:以理性与信仰的结合为精神支柱;以民主、法制与政教分离为社会政治原则;以个性自由与社会平等博爱为社会道德与伦理的导向;以工业和科学技术为经济手段来创造社会财富。

5.欧洲社会里崇尚的“4F”是什么?摒弃的是“4P”又是指什么?崇尚的4F:Family(家庭)Friend(朋友)Festival(节庆)Fun(欢乐);摒弃的4P:Profit(利润)Performance(表现)Pay(薪水)Productivity(生产力)6.依照对于距离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心理承受力,欧洲社会大致可分为哪几个地带?具体阐述地带的特征和相应地理国家。

(1)“肘带”,即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距离,近乎到可以随时胳膊肘碰胳膊肘的“零距离”。

“肘带”国家涵盖南欧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葡萄牙以及土耳其。

(2)是东欧的“腕带”,包括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腕带”的距离稍远于“肘带”,但仍保持伸出手腕即能触摸对方的亲热度。

(3)最冷漠的要算是“指带”,其范围包括英国、荷兰、德国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诸国。

“指带”国民,喜欢与人交谈时保持一臂远的“遥指”距离,避免身体接触才令他们感觉身心舒畅。

7.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包括哪些?(1)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

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适合所在的场合。

(2)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会交方式(3)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

(4)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和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礼仪传统。

8.简述构成人类道德基础的五种观念,及与其相对应的五种社会组织,教育目的发展的六种兴趣,以及教学的四个阶段。

人类道德的基础由五种观念构成: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权利和公平。

相对应的五种社会组织:宗教社会、教化组织、行政组织、法律社会、报酬组织。

他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范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六种兴趣:经验兴趣、思辨兴趣、审美兴趣、同情兴趣、社会兴趣与宗教兴趣。

教学的四个阶段:明白、联想、系统、方法。

9.从东西方殡葬礼仪的不同,简述东西方生死观的异同。

礼仪:中国的“隆丧厚葬”与西方的“简丧薄葬”生死观:中国的“死亡文化”是儒家仁学孝道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者看来生与死表面上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但从本质上考察,则是相通的。

作为儒家核心思想的“天人合一“论决定中国文化的“生死观“而儒家思想的另一焦点问题:形神关系,即人死后是否有灵魂、是否成鬼的问题则奠定了中国无神论的传统。

西方基督教的“死亡文化”是基督教灵魂学说的一部分,意在培养人们对上帝的宗教感情,净化其道德情操。

坚定基督教轻尘世,重后世的生死观。

与儒家看重肉身不同,基督教重视灵魂轻视躯体,认为躯体是灵魂寄居场所,死后灵魂得到解脱与升华灵魂可以脱离躯体单独存在西方的丧礼实质上是在安置死通教士者的灵魂通过堂教墓地等中介,使亡者的灵魂升入天国,接近上帝获得安宁。

四.应用与练习题(30分,每题15分,答在白纸上)1.如何评价“西方文化是当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体系之一”这一文化自身的观念系统(从历史作用、文化特征、文化批判的角度);结合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同异。

2.制定一份与西北欧及南欧不同国家朋友约会的时刻表,阐述一下西北欧与南欧人时间观念上的不同。

与德国人约会,我会警觉地提早5分钟抵达;与英国人约会,我会认真地按约定时间前3分或后3分现身;与法国人约会,我会马虎地过点10分钟露面,若幸运的话,坐定后再恭候10分钟,法国友才会“准时光临”;与意大利人约会,我会漫不经心地迟到15分钟,接着打坐修炼自己稳住、稳住千万别火冒三丈的涵养。

至于意大利友,正月十五之前是否能火速赶到,听天由命吧。

时间守则上,西北欧与南欧可谓分庭抗礼。

一边是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时间紧迫症”国家,与之打擂台的则是以地中海的希腊、意大利、西班牙为联盟的“时间散漫症”国家。

这两类针尖对麦芒、互为排斥的时间观念,使得南北欧不同地域的国民,于工作乃至人生大计上,显现出互不买账的炯然风貌。

“时间紧迫症”之国民,牢记“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紧箍咒,其人生座右铭是分分秒秒都在跃进着。

相反,“时间散漫症”之国民,彻底排斥以铜臭衡量时间的低俗人生观,坚拒将每天的生活框进僵硬的最后期限内。

对南欧人来说,时间意味着享受生活,时间就是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英国人眼中,时间被看成是线形的,即一条从过去穿越现在伸向未来的直线。

他们的观念是,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时间是衡量人们活动和成就的黄金尺度。

时间散漫症”的西班牙人看来,时间不过是一件不断自我更替、循环着的东西,因此,西班牙国民从不试图与时间拼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

结果,在南欧迟到者有可能被视为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比3.如何理解“英国人是高瞻远瞩式的墨守成规”这句话。

现今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社会上、文化上,自古至今以不变应万变者,大概只有英国。

英国人对于古老的政治模式、典章制度、习惯经验,多少世纪以来恪守不渝。

比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一部完整的宪法,但英国却没有一部治国的根本大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