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常见急症患儿护理常规(一)发热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卧床休息。

给予舒适的卧位。

4.给予适量脂肪、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和退热效果。

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体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方式,降温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鼓励多饮水。

6.对出汗较多的患儿,及时更换湿内衣,避免受凉。

7.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二)惊厥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刺激。

3.发作时立即取平卧位,头偏一侧,按压人中止惊,同时松解患儿的衣领及裤袋,用牙垫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

5.确保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6.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并记录。

7.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外伤。

8.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9.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惊厥的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止惊的紧急措施及降温的方法。

(三)过敏性休克患儿护理常规1.立即终止与可疑致敏物质接触,更换液体及输液插管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抢救。

2.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3.立即皮下或肌注1/1000肾上腺素~(kg.次),地塞米松 mg/(kg.次)加入5%~10%葡萄糖静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给氧。

喉头水肿者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

5.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协助抢救。

6.口头医嘱复述一遍无误后执行,保留安瓿瓶以便核对。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意识、面色、末梢循环、生命体征、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8.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9.病情好转后护送住院治疗。

(四)输液反应患儿护理常规1.输液后不适者立即减慢滴数并通知医生。

2.疑为输液反应者马上停药,更换液体及输液插管。

3.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以便抢救和观察病情。

4.遵医嘱给抗过敏药物。

5. 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脉搏、体温等的变化及用药的效果,加强巡视,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医生并协助处理。

6.根据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寒颤者监测体温并注意保暖。

7.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减轻其恐惧感。

(五)昏迷患儿(门急诊)护理常规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给氧气吸入。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的改变,做好记录。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4.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外伤。

5.联系转诊科室,做好入院前各项准备工作。

(六)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常规1.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给予氧气吸入。

肺水肿时用50%酒精湿化,端坐卧位,下肢下垂,止血带轮扎四肢,应用镇静剂。

3.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呼吸、心率、尿量及缺氧的状况,给予心电监护,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4.遵医嘱用药,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按时按量,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使用利尿剂后应记录24h尿量。

5.控制输液滴数,根据医嘱及病情限制液体量。

6..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7.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七)心跳骤停患儿护理常规1.分秒必争,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2.立即通畅气道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去枕,头后仰,松衣扣,抬高下颌角,避免舌根后坠。

3.采用复苏囊复苏,同时准备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

4.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复苏药物。

6.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复苏效果。

①扪到颈、股动脉搏动,血压>60mmHg.②听到心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率。

③瞳孔收缩。

④口唇甲床转红。

7.安抚家长并作好解释工作。

8.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小儿内科患儿护理常规一、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1.根据患儿的诊断、病情及年龄安置适当的病床。

危重患儿安置在监护室。

2.填写入院病历及护理病历,测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5岁以上患儿),入院3日内,每日测体温4次,如病情稳定改为每日测1次。

每周测体重1次。

3.行入院介绍(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管床医生、护士等)。

4.依据病情安排患儿休息,通知医生接诊。

5.根据病情和年龄安排适当的分级护理和饮食种类。

6.保持病室清洁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基础护理。

每天开窗通风2次,紫外线消毒1次。

7.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8.每日记录大便次数,3日内无大便者通知医生并处理。

9.注意患儿安全,防止坠床。

禁止患儿玩弄尖锐、易燃易碎物品,防止发生意外。

10.根据不同年龄给予心理护理。

11.按疾病种类不同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18~22℃,湿度50%~60%。

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4.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时给予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无效者,可给予药物降温。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处理。

7.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8.向家长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和措施。

三、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3.卧床休息。

4.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充足水分。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扣背吸痰。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7.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情况决定给氧浓度。

8.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2)如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神经系统症状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患儿腹胀时,可采用肛管排气、小剂量盐水灌肠等减轻腹胀。

9.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四、急性肾炎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发病2周内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降至正常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血沉正常后可恢复上学,但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爱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3.有浮肿及高血压患儿,应限制钠盐摄入,血压正常给予低盐饮食;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每日<kg;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小儿热量的需要;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4.应用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尿量、水肿变化并作好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1)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应用利尿剂时每日测体重1次,每周留尿标本送尿常规检查2次。

(2)观察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眼花等提示高血压脑病。

(3)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

如发生循环充血将患儿安置于半卧位、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药。

6.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减轻其心理压力。

五、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严重水肿和蛋白尿时需卧床休息。

症状消失,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水肿时,给予无盐或低盐饮食;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摄入量不宜过多,以控制在每日2 g/kg为宜。

4.重度水肿时适当限制钠、水的入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隔日测量体重1次,有腹水时,每日测量腹围1次,并做好记录。

5.预防感染(1)肾病患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收治,病房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数。

(2)加强口腔清洁及皮肤护理。

6.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1)激素治疗期间注意每日尿量、尿蛋白变化及血浆蛋白恢复等情况,注意观察激素的副作用。

(2)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定期查血钾、血钠,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

(3)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治疗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7.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与坚持按计划用药;教会家长或较大患儿学会用试纸监测尿蛋白的变化,指导家长做好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指导定期复查。

六、哮喘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保证患儿的休息,避免刺激性气味及强光刺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避免刺激性食物。

5.缓解呼吸困难。

(1)哮喘发作时,给予坐位或半坐位,低流量持续给氧。

(2)教会并鼓励患儿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

(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呼吸困难及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6.保持呼吸道通畅,喘憋厉害者,给予吸入治疗。

必要时吸痰、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供给。

7.应用氨茶碱,宜稀释后静脉滴注,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8.向患儿及家长讲授有关用药及防病知识。

急性中毒患儿护理常规1.立即详细询问发病情况,了解毒物的种类,剂量、途径、时间。

2.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

留标本送检。

3.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

4.彻底清除毒物。

遵医嘱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清除毒物。

强酸强碱忌洗胃。

5.根据中毒物采用不同解毒剂,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毒物的排泄。

6.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出入量。

7.做好安全防护。

8.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六、急性中毒患儿护理常规1.立即将患儿置空气流通处,根据病情行心肺复苏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吸入,纠正缺氧。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4.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意识及瞳孔的变化,防治脑水肿,控制高热。

5.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6.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七、窒息(溺水)患儿护理常规1.迅速倒水,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2.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其通畅。

3.自主呼吸恢复后,采用面罩给氧,必要时加压给氧。

4.行胃肠减压,防误吸。

5.低体温者复温。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7.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8.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9.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八、中暑患儿护理常规1.将患儿置于通风阴凉的病室,室温22~25℃,松解衣扣。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3.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抢救用药。

4.测量体温,根据体温的情况进行降温。

体温低于38℃时终止降温。

5.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

6.日射病人头部用冰袋或冰帽。

7.昏迷、躁动病人做好安全防护。

8.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九、触电患儿护理常规1.根据病情行心肺复苏术、电除颤。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