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一个”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词语,它在数量词的基础上衍生出指称功能。
留学生在使用“一个”的过程中,常出现重复使用、过度类推、搭配不当、位置错误、忽略使用、与语境不符等六个方面的偏误。
本文对这些偏误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关键词]“一个”;对外汉语;指称功能;教学建议
“一个”作为数量词,最基本的意义为表示数量义。
在很精确并强调只牵涉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时用此义。
其数词“一”一般都要重读且不能省略。
如:
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一个”不作为数量词时,还有表示“唯一”或“单独”,表示“同一个”,表示“全、满”的周遍意义等用法。
这些用法不在本文的偏误讨论范围之内。
量词“个”在使用过程中,与之结合频率最高的数词就是“一”,数量词“一个”由于频繁使用,在表量的主要功能之外,逐渐衍生出表示不确定指称的辅助功能。
房玉清指出:“‘一个’既表示数量,又有指称和把类名个体化、具体化的功能。
”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博雅汉语》系列为例,“一个”从初级阶段起步篇到高级阶段飞翔篇中出现了
158次,其中以数量词面貌出现的占65%,具有指称功能的为35%。
一、“一个”的偏误分析
“一个”的多种用法使留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而出现偏误,我们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124条错误用例进行统计,得出如下情况:
下面,我们逐一对各种偏误进行分析:
(一)重复使用
1.与已有的代词重复使用
(1)我也想当一个令别人受影响的一个女性。
(2)人们听一个某一首歌曲,然而很多人满意这首歌曲。
2.与有近似语义的词语重复:
(3)人情味儿,宗教方面说,人死的问题不是一个个人决定的。
(4)男女老少都成为一个一体了。
上述两例偏误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对词语的语义理解不当:“个人”本身含有“一个”、“自己”的意思;“一体”是合为一个整体,两者不能同现也不能互换。
(二)过度类推
汉语量词数量多、搭配复杂,量词“个”能代替很多专用量词。
但是,尽管“个”有表量范围宽泛、语法功能多样性以及运用的高频率等突出的特点,它却不能取代其它量词的语义、语法作用。
[1]163成年人学习外语时,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运用已学到的外语规则,造成“过度泛化”,或因不清楚多数名词需要专有量词修饰,或没学过量词与名词的某些固定搭配,而统统用“个”代替,造成误代,如:(5)吸烟不但对个人健康没有一个好处,而且……
(6)人与人之间可能要有一些吵架,国与国的话,甚至发生一个战争。
(7)因为那个时候在中国生活困难,爷爷就让他走,找一个好生活。
“生活”、“目标”、“人生”等泛指的抽象名词,不需要使用数量词“一个”。
(三)搭配不当
“一个”与句中词语的语义搭配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加类指名词可以表示属性义,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语义搭配错误,如:
(8)在我的印象当中,和尚应该是一个很善良、与世无争的人。
原文并未出现某个确指对象,可知“和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代称。
(9)世界上哪有一个人愿意帮助爱人自杀?
“人”在例句中是泛指所有的人,“一个”用在“有NP”结构中变为数量词,不表示泛指。
2.在表示确指的、独一无二的普通名词之前使用“一个”,如:
(10)现在她是我的一个妻子和给我缓助的朋友。
(11)当然学外语是都是很难、很苦,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地区的我来说,学汉语是一种乐趣。
妻子和“我”并不代表某一类人,而是确指的个体,不应当使用表示不确定指称的“一个”。
3.一般情况下,“一个”不用在专有名词和人名之前,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有时会出现这种偏误:
(12)四十年代的父亲,离乡背井由家乡福建省南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印度尼西亚。
(13)刚来中国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梁静茹这歌手。
只有当专有名词临时性地转作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普通名词,才能够使用“一个”,但上面两个例句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四)忽略使用
某些句子或中应该使用指称词“一个”,而学习者往往忽略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出现新的信息或听话人并不知道的已现信息时,应当使用“一个”来指称该信息,不少学习者忽略了这一点,造成“一个”缺用,如:
(14)再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了还不到二十岁的童僧。
“一个”常用于指代未知的或前文未出现过的信息,学习者在处理这类情况时容易忽略“一个”的使用。
2.在“是一个NP”句中,“(一)个”的后面常常是偏正结构,且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往往是带有评价性的修饰语,用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
(15)虽然我对服装事业方面较陌生,但我在原公司的时候,工作成绩也不错,可以说是能干的人。
判断句“是一个NP”,使用“一个”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当表示某人、事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时,如果没有固定的数量搭
配,则必须使用“一个”,如:
(16)他家一共十口人,而且他是八个兄弟之最后。
(五)位置错误
1.汉语的语序与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系语言的语序差别较大,学习者受母语语序的影响,无法正确理解汉语语序,会产生名量词位置错误的偏误。
当数量词组的名词前用形容词进行修饰时,学习者的语序经常发生混乱,导致句子不通顺。
例如:
(17)外国友人很喜欢故宫,是一个地方很壮观。
2.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对多项定语中何处应该用“一个”、何处不该用存在理解的误区,往往出现位置错误或多余使用“一个”的现象,如:(18)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母亲,可是对我来说我母亲是一个传说、一个神秘和一个值得崇拜的对象。
“神秘”和“值得崇拜”在此处共同修饰中心语“对象”,修饰并列定语时,“一个”一般只出现在第一个定语之前。
(六)与具体语境不符
无论“一个”是作为数量词,或是作为指称词,其使用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否则容易出现与语境不相符的偏误。
(19)我们能留给后面的人什么呢?一个也没有。
如果单从字面理解,第一句没有错,“一个”也可以表示“全、满”的意义,但结合前文的具体语境“我们能留给后面的人什么呢”,使用“一个”与前文不相协调。
(20)我忘不了我的爸爸,在他的指导下我今天有机会在中国参加一个高等水平考试。
“一个”在具体名词、名词短语之前,用于不确定的指称,而根据文中语境,例句中的水平考试特指“我”参加的这一次,是确指,应该使用代词“这个”。
二、教学对策与建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主要错误。
教学应以数量词用法为主,以指称词用法为辅。
(一)初级阶段教学建议
初级水平的学习者使用“一个”的偏误主要表现在量词“个”过度类推、重复使用、与语境不符、搭配不当等四个方面,根据这些偏误,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适度推广数量词“一个”。
按照常规教学过程,教学量词“个”和数量词“一”之后,“一个”首
先以数量词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
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夸大量词“个”和数量词“一个”的作用,注意教学与其它名词有固定搭配的量词,以补充学生的量词知识。
2.避免重复使用。
初级水平的学生常常在句中重复出现“个”、“一个”、“某个”、“之一”等语义相近的词语,造成重复使用,对这种错误应及时纠正。
3.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
在与上下文语境的配合方面,“一个”常用于指称上文未出现或已出现但听话人未知的信息,而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常在已知信息前附加“一个”导致错误。
4.搭配规则从简教学。
搭配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一个”与专有名词、普通名词的搭配使用上,虽然其它搭配错误也存在,但限于学生水平,此阶段应尽量教学简单的搭配规则。
(二)中级阶段教学建议
到了中级阶段,学习者开始熟悉“一个”的基本使用规则,在重复使用、与语境不符等方面的偏误明显减少,这一阶段,教学者应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
1.先放后缩,纠正过度类推。
对中级阶段的学习者,教学者应找出使用“个”的条件及其适用范围,使学生明确哪些名词可以使用数量词“一个”修饰,哪些必须与专用量词搭配。
2.详细讲解使用规则,减少错误。
这一阶段应使学生明确“一个”何时表示属性义、何时表示个体义,并适当教学带“一个”的常用句式,如:判断句“是一个NP”句、含有“一个”的无定名词主语句等,使学生学会判断是否应该使用指称词“一个”。
3.注意“一个”的位置。
“一个”在多重定语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教学者应及时提醒中级阶段的学习者注意“一个”在多重定语结构中的常规位置及其在不同位置所传达出的说话人对主客观信息的区分。
(三)高级阶段的教学建议
对高级阶段的学习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表示“唯一”或“单独”、表示“同一个”、表示“全、满”的周遍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