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学习总结
没有一种文化主张可以判断为优于其它的文化主张。在精神美 德等级中,宽容雄居高位,而道德主义——即试图以自己的道德或 文化准则来评判他人——则处于次要地位。
——[美]弗朗西斯《大分裂》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
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
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同文明的原则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中国文化对未来社会的贡献
得道多助 兼爱互利 崇尚自然 和而不同 崇尚自然 体验人生 德性实践
学习借鉴西方文明 西方文化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局限:
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的同时,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 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罗素
文化取向多元化趋势
“西方文化中心论” “文明冲突论” “多元文化论”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 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 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 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 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 展。”
不同文明相遇与相处过程
1
2
3
融合
交流 碰撞 三、规划精品旅游线,借助名牌效应
文化交流是指由文化传播所引 起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 借、文化移植、文化整合的过程。 文化融合是一种文化吸收另一种 文化的元素,并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 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规律是:
文化冲突——文化适应——文化转型——文化融合
科学理性精神 民主法治意识 个性自由思想
人情重于理性 人治大于法治
权力高于科学
印象重于现实 习惯重于改革 经验代替规范
融合东西方文明,促进自 身发展
要求: 科学与人文融会
个体与群体统一
法治与德治结合 人类与自然协调
举措:
提高文化自觉
调整文化心态
加强文化调适 推进文化整合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基本线索
17世纪“好奇”——18 世纪“赞美”——19世纪“不屑”
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
17世纪“礼遇”——18 世纪“淡漠”——19世纪“震惊”
趋势
经济全球化所决定
全球性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提供手段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 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