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A型选择题1、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数的是()A、率B、构成比C、相对比D、百分位数E、比2、表示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用A 构成比B 观察单位C 相对比D 率E 百分比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在比代替率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E、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4、以下哪项指标不属于相对数指标( )A.出生率B .某病发病率C .某病潜伏期的百分位数D .死因构成比E .女婴与男婴的性别比5、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年均人口数6、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率相等D.尚不能得出结论E.以上均不对7、某地区某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0α,以后历年为1α,2α,…,n α,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1...10+++n nαααB. 110+⨯⨯n n αααC.nn 0ααD.n n 0αα -1E.10-a a n8、按目前实际应用的计算公式,婴儿死亡率属于( )。
A. 相对比(比,ratio )B. 构成比(比例,proportion )C. 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 )D. 率(rate )E 、以上都不对9、某年某地乙肝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9.8%,这种指标是 A .集中趋势 B .时点患病率 C .发病率 D .构成比 E .相对比 10、构成比:A.反映事物发生的强度B 、反映了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与全部构成的比重C 、既反映A 也反映BD 、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E 、表示某一事物在时间顺序上的排列11、构成比之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总和: A.必大于1B、必小于1C、必等于1D、随着资料的变化而变化E、随着各构成部分大小改变而变12、某日门诊各科的疾病分类统计资料,可以作为:A.计算死亡率的基础B、计算发病率的基础C、计算构成比的基础D、计算相对比基础13、计算率的平均值时:A.将各个率直接相加来求平均值B、以总的绝对数值为依据求平均值C、先标化,再按A法计算D、按求中位数的方法求平均值E、以上都不对14、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常用的指标是A.平均数B.标准化死亡率比C.变异系数D.相对数E.动态数列分析指标15、.动态数列分析中的定基比和环基比属于A.相对比B.率C.构成比D.平均数E.频数16、某地1971-1995年床位发展情况列于下表。
1971年与1975年比较,累计增长量为年份年份1971140019722100197322001974230019752500A.(2500-1400)/1400B.2500/1400-1C.2500-1400D.(2500/1400)×100E. 2500/140017、甲地恶性肿瘤死亡率比乙地高,标化后甲地恶性肿瘤死亡率比乙地低,其原因可能是()A.甲地的老年人的比例比乙地高B.甲地的老年人的比例比乙地低C.甲地的青年人的比例比乙地高D.甲地的诊断水平比乙地低E.甲地的诊断水平比乙地高18、甲丙两地计算标准化肺癌死亡率后作比较,可以消除()A、不同年龄组肺癌死亡率差别的影响B、抽样误差C、总人数不同的影响D、性别、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E、以上都不是19、标准化后的总死亡率()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C、它不随标准的选择变化而变化D、它可以作为任意两组资料比较的依据E、以上都不是20、在两地某病患病率的比较中,为消除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作直接法标准化的要求是-------A、两地人口年龄构成相仿B、要有标准的年龄别该病的患病率C、要有两地人口的年龄别该病的患病率D、要求两地人口数相仿E、以上都不对21、率的标准化法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内部构成的差异,使率具有更好的可比性B、把率变成实际水平C、使大的率变小,小的率变大D、使率能够在任意两组资料中对比E、以上都不是22、欲比较两地死亡率,计算标准化率可以().A.消除两地总人口数不同的影响B.消除两地各年龄组死亡人数不同的影响C、消除两地各年龄组人口数不同的影响D、消除两地抽样误差不同的影响E、以上都不是23、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为40/10万,按年龄构成标准化后,甲地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10万;乙地为38/10万,因此可以认为()。
A、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B.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C、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D.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E、以上都不是24、为了研究粪管措施的效果,拟比较已经实行无害化处理的甲乡和尚未实行的乙乡的居民钩虫感染率,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其正确比较的方法是()A、两个率比较的u检验B、两个率比较的2 检验C.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在做比较E、可以直接进行比较25、根据下述资料,则病情甲疗法乙疗法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轻型403690605388.33重型604270402767.50合计10078781008080A. 乙疗法优于甲疗法B. 甲疗法优于乙疗法C. 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相等D. 此资料应先求标化率再做假设检验E、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不相等26、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若要比较各个年龄组的死亡率,则该做标准化B 、只有当要比较总体死亡情况,而且希望归因为人口分布不同之外的其他因素时,标准化才有意义C 、虽然人口分布不同,但各个年龄组的死亡率相同或相差不大时,没有必要做标准化D 、不同比较组的人口分布不同,各年龄的死亡率也不同,但有明显的交叉,此时不宜做标准化E 、以上都不对十章二节分类资料统计推断27、关于样本率p 的分布正确的说法是( ).A.当n 足够大,且p 和1-p 均不太小,p 的抽样分布逼近正态分布B.服从正态分布C.服从负偏态分布D.服从t 分布E.服从2χ分布28、率的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是( )。
A.)p 1(p - B.n )p 1(p - C 、1n p- D 、n)p 1(p -E 、1n p - 29、某医生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检查粪便蛔虫卵阳性情况,得阳性率为20%,则此阳性率的标准误Sp 为A.4.0%B.0.4%C.0.04%D.1.6%E.0.2%30、关于率的标准误,正确的是()A.反映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率和总体率间的差异B.反映的是有无抽样误差C.由率的方差除以根号n计算得到D.反映二项分类事件的的离散指标E.以上都不对31、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平均为10%,某地随机抽查150人,其中HBSAg 阳性30人。
问该地HBSAg阳性率是否高于我国平均阳性率?应当选用下列何种假设检验方法?A.配对χ2检验B.成组χ2检验C.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的Z检验D.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比较的的Z检验.E. 方差分析32、.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平均为10%。
为研究某地的HBSAg阳性率是否高于我国平均阳性率,随机抽查了100人,其中 HBSAg阳性20人。
若检验结果P<0.05,作何结论A.接受H,两样本率相等B.拒绝H,两样本率不等C.接受H,两总体率不等D.接受H,样本率与总体率相等E.拒绝H,两总体率不等3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样本率比较可用u检验B.两样本率比较可用t检验C、两样本率比较时,有u=2χD.两样本率比较时,有t2=2χE、两样本率比较可用方差分析34、两个样本率差别的假设检验,其目的是( ) 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C.推断两个样本率与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D.推断样本率与总体率有无差别E.推断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同35、反映观察频数与理论差距的最好指标是()A、∑(A-T)2B、()TT A2-C、T TA-D 、()∑-TT A 2E 、∑(A -T )36、若2,05.02n x x '≥则( )A 、P ≥0.05B 、P ≤0.05C 、P <0.05D 、P =0.05E 、P >0.0537、x 2值的分布形状取于( ) A 、自由度n ' B 、样本含量n C 、理论值TD 、观察值与理论值之差的平方(A -T )2E 、()TT A 2-38、22χμ=的条件是2χ分布的自由度( ) A 、大 B 、小 C 、1ν= D 、ν=∞ E 、以上都不对39、对三行四列表资料作c 2 检验,自由度等于A. 1B. 2C. 3D.4E. 640、x 2检验中,自由度n '的计算为( ) A 、行×列(R ×C ) B 、样本含量n C 、n-1D 、(R -1)(C -1)E 、nn n CR41、以下关于2χ检验的自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拟合优度检验时,υ=n-2(n 为观察频数的个数) B 、对一个3⨯4表进行检验时,υ=11 C 、对四格表检验时,υ=4D 、若205,.0υχ>2,05.0ηχ,则ηυ>E 、自由度等于行数×列数42、下列哪项检验不适用2χ检验( )。
A 、样本均数的比较 B.两样本率的比较 C.多个样本构成比的比较 D.拟合优度检验E.以上都适合43、如样本来自某总体,x2当值小于3.84时,样本为来自总体的概率()A、99%B、95%C、<1.0%D、>5.0%E、<5.0%44、分析计数资料时,最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是()A、t检验法B、正态检验法C、秩和检验法D、x2检验法E、方差分析45、在卡方界值(x2)表中,当自由度一定时,x2值愈大,P值()A、不变B、愈大C、愈小D、与x2值相等E、与x2值无关46、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某格子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理论频数()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E、随该格子实际频数的增减而增减47、从甲乙两篇论文中,查到同类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以及2χ检验结果,甲论文2χ>2χ0。
01(1),乙论文2χ>2χ0.05(1)。
若甲乙两论文的样本量相同,则可认为()A、两论文结果有矛盾B、两论文结果基本一一致C、甲论文结果更可信D、甲论文结果不可信E、甲论文说明两总体的差别大48、.四格表中如有一个实际数为0,()。
A.就不能做2χ检验B.就必须用校正2χ检验C.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2χ检验D.肯定可做校正2χ检验E、只能用确切概率法49、对四格表资料做2χ检验,如果将四格表的行与列对调,则对调前后的()A.样正2χ值不等B.非校正2χ值不等C.确切概率法的P值不等D.非校正2χ值相等E、非校正2χ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50、四格表的自由度()A、不一定等于1B、一定等于1C、等到于行数×列数D、样本含量减1E、一定不等于151、四格表2χ检验基本公式()∑-=TTA22χ的应用条件为()A、ARC>5B、TRC>5C、TRC>5和n≥40D、ARC>5和n≥40E、1<TRC<5和n≥4052、比较两个大样本率时,同时用u检验和χ2检验,有()A.u检验比χ2检验准确B.χ2检验比u检验准确C.u检验和χ2检验两者等价D.u检验和χ2检验两者不等价E.u检验和χ2检验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不可比53、2χ值的取值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