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粒子和宇宙 课件

粒子和宇宙 课件


参与的 相互作用
参与强相互作 用
不参与强相互 作用
传递各种相互 作用
发现的粒子
备注
质子、中子、介子、 超子
电子、电子中微子、 μ子、μ子中微子、τ 子、τ子中微子
光子、中间玻色子、 胶子
强子有内部结构,由 “夸克”构成;强子 又可分为介子和重子
未发现内部结构
光子、中间玻色子、 胶子分别传递电磁、 弱、强相互作用
2.轻核聚变是放能反应: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 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3.核聚变的特点. (1)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轻核聚变比重核裂 变释放更多的能量. (2)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 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3)普遍性: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 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ΔE; (3)求 1 s 内参与上述热核反应的质子数目.
解析:(1)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 应方程为 411H→42He+201e.
(2)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ΔE=4mp-(mα+2me). 根据ΔE=Δmc2 得 ΔE=[4mp-(mα+2me)]c2=(4mp-mα-2me)c2.
(4)意义: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即存在 分数电荷.
【典例 2】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
为 u 夸克和 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 夸克带电荷量为 23e,d 夸克的带电荷量为-13e,e 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 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d 夸克组成,中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d 夸克组成
5.恒星的演化. 宇宙尘埃→星云团→恒星诞生→氢核聚合成氦核→ 氦核聚合成碳核→其他聚变过程→无聚变反应,形成白 矮星或中子星或黑洞.
拓展一 核聚变的特点及应用
1.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接 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 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 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 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就要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 万开尔文的高温.
7 核聚变 8 粒子和宇宙
知识点一 核聚变
提炼知识 1.核聚变. (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并释放出 能量的反应. (2)举例:21H+31H→__42H__e_+10n+17.6 MeV.
(3)条件: ①轻核的距离要达到 10-15 以内. ②需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2.受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约束核聚变材料的方法: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B.质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中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d 夸克组成
C.质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d 夸克组成,中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
D.质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中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
拓展二 对粒子的认识
1.新粒子的发现及特点.
新粒子 反粒子
发现 时间
基本 特点
1932年
质量与相对 应的粒子相 同而电荷及 其他一些物 理性质相反
μ子 1937年
K介子 与π介子
1947年
超子
20世纪 60年代后
比质子 的质量 小
质量介于 电子与核 子之间
其质量比 质子大
2.粒子的分类.
分类 强子 轻子 媒介子
典型问题——轻核聚变释放核能的计算方法
轻核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的计算可分为以下两种: (1)根据质量亏损计算.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 量亏损(Δm)的千克数乘以真空中光速(3×108 m/s(u)相当于 931.5 MeV 能量, 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 931.5 MeV,即ΔE=Δm×931.5 MeV.②
3.夸克模型. (1)夸克的提出: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 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2)夸克的种类: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 粲夸克(c)、底夸克(b)和顶夸克(t).
(3)夸克所带电荷:夸克所带的电荷量是分数电荷量, 即其电荷量为元电荷的-13或+23.例如,上夸克带的电荷 量为+23e,下夸克带的电荷量为-3e.
(3)设单位时间内参与热核反应的质子数为 N,依据 能量关系得:
N·ΔE Pt= 4 , 有 N=4ΔPEt=(4mp-m4αP-2me)c2.
答案:(1)411H→42He+201e (2)(4mp-mα-2me)c2 4P
(3)(4mp-mα-2me)c2
名师点评 (1)核聚变反应和一般的核反应一样,也遵循电荷数 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这是书写核反应方程式的重要依据. (2)核能的计算关键是要求出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 损,然后代入ΔE=Δmc2 进行计算.
解析:根据质子和中子所带的电荷量,经验证: 质子11H 带电荷量为 2×23e+-13e=e.
中子10n 带电荷量为23e+2×-13e=0.故 B 项正确. 答案:B
名师点评 (1)明确各种粒子的信息,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2)粒子具有对称性,一个粒子必存在一个其反粒子, 所以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
注意:式①中Δm 的单位为 kg,式②中Δm 的单位是
u,ΔE 的单位是 MeV.
【典例】 使两个氘核聚变生成一个氦核要放出多少 核能?
解析:聚变的核反应式为 221H→42He. 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通常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
法一:先查出氘核和氦核的质量 mD=2.014 102 u,mHe=4.002 603 u. 然后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用质能方程计算出释 放的核能. 法二:先查出氘核和氦核的结合能 ED=1.11 MeV,EHe=7.07 MeV.
4.宇宙的演化. 宇宙大爆炸约―1―0-→44 s温度为 1032 k,产生了夸克、轻 子、胶子等粒子约―10―-6→s后温度下降到 1013 K 左右,强子 时代→温度下降到 1011 K 时,轻子时代→温度下降到 109K 时,核合成时代一―万―年→后温度下降到 104,混合电离 态→温度下降到 3 000 K 时,中性的轻原子继―续―冷→却恒星 和星系.
知识点二 粒子和宇宙
提炼知识 1.“基本粒子”不基本. (1)直到 19 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 中子是基本粒子. (2)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的新粒子 并不是由以上基本粒子组成的,并发现质子、中子等本 身也有复杂结构.
2.发现新粒子. (1)新粒子:1932 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 年发现了μ 子,1947 年发现了 K 介子和π介子及以后的超子等. (2)粒子的分类: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3.夸克模型的提出: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 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然后采用“先拆散、后结合”的方法,即先把 2 个氘 核分解成 4 个自由核子(2 个中子和 2 个质子),再使这 4 个自由核子结合成氦核,比较前后两个过程中释放的结合 能,同样可得出结果.
如法一,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Δm=2mD-mHe =
2×2.014 102 u-4.002 603 u=0.025 601 u, 释放出的核能为 ΔE=0.025 601×931.5 MeV=23.847 331 5 MeV. 答案:23.847 331 5 MeV
4.核聚变的应用. (1)核武器——氢弹:一种不需要人工控制的轻核聚 变反应装置.它利用弹体内的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 压引发热核聚变爆炸. (2)可控热核反应: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典例 1】 太阳的能量来自下面的反应:四个质子
(氢核)聚变成一个 α 粒子,同时发射两个正电子,若太阳 辐射能量的总功率为 P,质子11H、氦核42He、正电子01e 的 质量分别为 mp、mα、me,真空中的光速为 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