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三年级下册庆丰收导学案

音乐三年级下册庆丰收导学案

汤河学校音乐学科导学案

年 月 日制订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李杰

课 题 欣赏课庆丰收 课 型 单一课

达成目标 1.通过游戏、击鼓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学会并有感情的演唱《苗家儿童庆丰收》。

3、通过实践,创编舞蹈,节奏,来表现歌曲。

重 点 1、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2、掌握歌曲节奏,体会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难 点 感受音乐的意境

教 学 流 程

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对话、导入新课

二、介绍苗族乐器、进行节奏练习

安全教育一分钟

师:同学们好!听说咱班的同学都很聪明,是真的吗?那我要问同学们几个问题,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你是哪个民族的?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民族的短片,大家猜猜看是哪个民族的。(课件播放苗族舞蹈短片)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苗族的风土人情。

同学们以前见没见过短片中苗族人演奏的乐器?想不想看看是什么样?他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播放芦笙、铜鼓画面及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总结芦笙、铜鼓的音色特点。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件乐器,你看一下跟谁很相似?(芦笙)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三、新歌教学

(笙)传下去看一看、摸一摸,他跟芦笙有什么区别?

哪位同学能让它发出声音?(学生尝试演奏)老师为大家演奏一段,体会跟芦笙的音色是否相同。

师:同学们,这又是什么?(鼓)谁能让它发出声音?

谁能让他有节奏的发出声音?引导学生创编节奏。

教师打节奏,引导学生能够有强弱地来拍击。

在练习中掌握节奏x .x xx | x x x |

1、初听歌曲,(录音)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歌曲?(欢快的、高兴的)

2、复听歌曲,(教示范唱)

思考:这首歌曲与以前所学习的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延长与节奏的结合)

3、学唱歌曲:

师生配合演唱第一句(强弱的变化)

65 6 | x x x | 65 3 | x

x x |6.5 35 |25 3| x .x xx

|x x x |

吹芦笙 敲铜鼓 苗家儿童 庆丰 收

老师唱,学生打节奏,学生唱,老师打节奏。

范唱后两个乐句

1 21 61 | 15 3 |1 3 2

1|6 60|1 21 61 |15 3 |1 3 2

1|6 60|

你 吹 我敲 多热闹 年年添幸 福 吔你吹 我敲 多热闹

四、创编舞蹈,节奏,说唱来表现歌曲

年年 添幸 福 吔

比较强弱,第一句弱,第二句强。

在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力度的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对比:加了节奏的歌曲与不加节奏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教师范唱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节奏对歌曲的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舞蹈:

同学们,吹芦笙的动作是怎样的?敲铜鼓呢?(找学生做动作),少数带动多数,引

导学生边唱边跳。

2、节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歌曲,大家听一下,与我们所学的歌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播放“幸福拍手歌”(都是演唱与节奏的结合)

教师演唱,学生打节奏。启发学生:两首歌曲的节奏能不能互换一下呢?互唤后的效果怎样?

引导学生创编与这两首歌曲都不同的节奏。把学生创编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谈一下不同的节奏所起的作用是否一样?

总结:歌曲加入不同的节奏就会表现不同的情绪。

课堂

小结 这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你们有收获吗?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用心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就会发现更多的奥妙。

最后让我们一起演唱“苗家儿童庆丰收”。

附课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