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论文:浅谈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论文:浅谈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论文:浅谈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摘要]货币资金由于其可直接用于个人消费,因此它成为不法分子贪污、挪用和盗窃的对象。

近年来,非法挪用资金、设立小金库的案例时有发生,其金额之巨大、涉及人数之多,令人瞠目。

因此本文首先从货币资金的含义和特点出发来分析货币资金在企业资产中的特殊性,由此来揭示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其控制原则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和核算方法的建议,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关键字]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方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货币资金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企业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管好企业的货币资金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从货币资金控制的主要内容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探讨。

一、货币资金的含义和特点(一)货币资金的含义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库存现金是指通常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银行存款是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经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处现金、银行存款以外其他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外埠存款等。

(二)货币资金的特点1、极强的流动性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重复性的有关货币资金的支付和收款业务,例如采购材料、支付职工薪酬、缴纳税款和归还银行借款等业务,由于这些交易和事项的完成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这也就决定了它具有极强流动性的特质。

2、同其他经营业务的广泛联系性货币资金与其他经济业务的循环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销售与收款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和生产循环。

一般而言。

企业所涉及的货币资金业务主要是货币资金收入、支出、货币资金在其不同项目之间的流动以及零星备用金业务。

由此可见货币资金与企业其他经营业务具有广泛的联系。

3、国家宏观管理严格要求性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因此国家对此制定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内部会计控制——货币资金》、《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来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

三、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成因(一)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1、现金收支业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有未按规定设置库存现金限额、现金收入不入账、不重视现金的清查盘点工作、无凭证或账簿、少列、多列总额等。

2、银行收支业务管理中的漏洞有私自提现、支票套物、涂改银行对账单、未经授权而背书转让或出借支票、多头开户、套取利息、截留公款等。

3、票据使用中也同样存在的漏洞。

例如,票据不一致:开票时套写或者利用虚假复写的方法,使发票联与记账联的数量金额不一致,从而贪污差额部分;用盗取的发票或购买的假发票,向客户开票重复收款或报销,隐匿现金;在票据的管理上,包括领用、核销登记等等,都需要按照手续进行,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操作不够规范,其中采购过程中存在领用空白支票的现象,而且比较严重。

4、岗位分离(1)企业日常在实施“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和“钱账分离”的方面通常都基本符合规范。

但在遇到特殊情况,如员工临时出差、休假或生病等意外情况时,企业往往缺乏明确的交接制度,只能临时指派人员兼任,因此存在既是不相容的职务也由一人担任的现象。

(2)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纳不兼管账户这一要求许多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但在其他的岗位分离制度中却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很多控制都无法落实,例如“办理货币资金的业务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体制”等。

(3)对“出纳人员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要求,大部分企业都未按规定执行,银行对账单的领取工作依然交由出纳去银行办理,同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也是交由出纳来编制,这些操作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二、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1、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没有有效的执行。

控制环境薄弱、组织机构安排过时、这些都与现代企业制度严重脱节。

2、忽视了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要点。

现金的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的管理是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从企业存在的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领导并不重视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度,既是日常经营活动是按照规定来执行的,但是当遇到特殊情况时依然缺乏规范的制度来保证这一控制的有效实施。

3、会计、出纳岗位职的责划分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牵制机。

这一点在规模小、会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较为常见,因为企业负责人为了节约成本预算,常常要求财务人员一人多职,出纳除了要办理现金、银行存款收付的本职业务外,还要兼保管银行存款全套印鉴和审核会计凭证等会计业务,这些往往是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监督力度不够。

没有对货币资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也没有对货币资金业务相关人员和岗位的设置情况进行测试检查,所以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也不清楚,长期下去不仅会造成资金的账实不符、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漏洞也不能及时修复,最终导致制度的约束力逐渐下降,为不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三、货币资金的控制原则1、合法并符合实际原则首先,任何一个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都应该根据《企业法》或者《公司法》的职权分工和组织构架来建立;其次,会计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与相应职权的配置要求应当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内进行,《会计法》特别对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保管、稽核、债券、收入、费用、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特别规定更是应予特别遵循的重要要求。

再次,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应根据《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来建立和运行。

2、成本效益的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应当效益大于成本,因此企业在设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时都应当遵循这项原则使控制效益大于控制成本,否则这项控制措施就是不值得设置的。

在设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时应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发展来权衡效益和成本。

另外,内部控制效益有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内部控制成本又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间接的控制结果。

3、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在企业中,如果某些职务集中在一个人或者同一个岗位上办理就会增加舞弊与错误的发生机会,或者是增加掩盖舞弊与错误的可能性,那么这些职务就是不相容职务。

为了能够有效地发现舞弊和纠正错误,企业对所有不相容职务都应当交由不同的人员或不同的岗位来执行,也就是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形成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制衡机制的重要基础。

4、制衡的原则企业内部的任何一个职员或岗位,既是控制者又是被控制者,在拥有控制权力的同时也要承受同等被控制压力的原则就是制衡原则。

在企业内部,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下各项相关工作岗位之间应当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只有岗位间相互制衡才能有效避免由于权利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错误与舞弊,因此,当发现有失控岗位出现时应既是重新分配职权和岗位。

四、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方法(一)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的范围包括各种收入及欠款回收。

通过检查销售、采购业务或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回和归还情况,或余额截止日后人账的收入和支出,查找未人账的货币资金。

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发票、收据控制。

发票、收据控制是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人账的一种完整性控制手段。

2、银行对账单控制。

银行对账单控制是利用银行对账清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以确保银行存款存在性与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

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以发现未达账项,分析其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3、往来账核对控制。

往来账核对控制是通过定期与对方核对往来账余额,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以评价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人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的一种控制方法。

(二)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1、账实盘点控制。

企业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 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的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

将结果与实际中的会计记录进行比较,当结果与记录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分析,查清责任,同时应当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2、库存限额控制。

库存限额控制是利用核定企业每日货币资金余额,超过库存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或汇交某一银行账户,从而降低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

利用此方法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统筹使用,特别适用于货币资金短缺的企业。

3、岗位分离控制。

首先,企业在建立健全岗位分工的控制体制时应先建立岗位责任制和业务操作流程;其次,先根据业务操作流程划分出不可相容的职务,然后据此设置合理的岗位并且明确各个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限,使之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然后,财务人员还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减少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最后,还应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

(三)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是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的控制方法。

企业可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在合理预测一定时期货币资金存量的情况下,通过实施一些推迟货币资金支付的采购政策和加速货币回笼的销售政策,还可以通过收回投资等方法,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但同时应权衡采取以上措施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或机会成本,选择一项最优的解决方案。

要实现以上目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筹资、投资决策时,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并要求参与分析、决策的人员不得少于三人。

(四)内部监督制度1、加强对现金的监督与检查对企业的库存现金,除按规定要求出纳人员做到日清月结以外,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领导也应对现金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与监督。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现金溢余与短缺,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2、实行内部稽核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督,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来监督相关岗位、人员的设置安排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现象;在管理和核算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审查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收付凭证,另外还要审查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执行的情况,每笔货币资金的收付是否都经过了会计人员的审核、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合理合法、数字是否准确。

3、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指导和监督要加大对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的推进力度,财政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法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内部控制实施力度,强制企业管理着对内部控制效果作出保证,强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审,切实引导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