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名词解释

房地产名词解释

房地产有关要领及相关知识概念房地产:是房屋和土地的社会经济形态,是房屋和土地作为一种财产的总称,又称不动产。

房地产业: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包括:a.土地开发;b.房屋建设、维修、管理;c.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划拨、转让;d.房屋所有权的买卖、租赁和抵押;房地产开发:是指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按照使用性质和要求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的活动。

毛地:毛地主要指城市中需要拆迁而尚未拆迁的土地。

生地:生地是指可能为房地产开发与经常活动所利用,但尚未开发的农地和荒地。

飞地:又称插花地,指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处于他人土地范围内。

一级市场:房地产一级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

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后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又称“增量市场”,国内目前的房地产开发主要是做“增量市场”。

(20㎡/人)三级市场:投入使用后的房地产交易,亦称“存量市场”。

国外发达国家目前的房地产开发主要是做“存量市场”。

(80㎡/人)三通一平:供水、供电、道路到位,场地平整。

七通一平:供水、供电、道路、热力、供气、排水、排污,场地平整。

容积率:是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有4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0.4。

建筑密度:指在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得房率: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套(单元)建筑面积之比。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面积。

套(单元)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得公用建筑面积。

开间:在住宅设计中,住宅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进深:在建筑学上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皮到后墙壁之间的实际长度。

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但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可以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不能任意扩大。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按揭:按揭是英文"mortgage"(抵押)的音译,是指按揭人将房产的产权转让给提供贷款的银行作为还款保证,按揭人在还清贷款后,按揭受益人立即将所涉及的房产产权转让给按揭人的行为。

住房公积金:是一种义务性的住房长期储金。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结合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而实行的一种房改政策,指有关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管理、使用、偿还等诸多环节有机构成的整个运行机制和管理的制度。

具体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按照"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的原则进行归集,所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均应交纳住房公积金,即凡实行公积金制度的城市职工个人按月交纳占其工资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单位也按月提供占职工工资一定比例的公积金,两者均归职工个人所有,存入职工个人公积金帐户。

长期储蓄,专项用于住房支出,其公积金本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2)按"统一管理"的原则管理住房公积金。

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由各地人民政府设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根据责、权、利一致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由地方人民政府委托指定的专业银行办理。

(3)按"专项使用"的原则运用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职工购、建、大修住房。

如果职工积累的公积金(包括其本户成员及其亲属积累的公积金)不足以支付购、建、大修住房费用的,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可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筹资建设住房机制,加快住房建设速度,解决住房问题。

印花税:印花税的客税对象是房地产交易中的各种凭证,包括房屋因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发生产权转移时所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税率为万分之三。

契税:契税是指房屋所有权发生变更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房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

它是对房地产产权变动征收的一种专门税种,主要对个人和私营单位购买、承受赠与或交换的房屋征收契税,税率为2%~4%。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借款人购、建、修住房时以借款人或第三者能自主支配的房地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一定数额借款的一种贷款方式。

借款人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本息的,贷款银行有权依法处分其抵押房地产以获得清偿。

个人住房担保贷款: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以所购住房和其他具有所有权的财产作为抵押物或质物,或由第三人为其贷款提供保证,并承担连带责任的贷款。

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银行有权依法处理其抵押物,或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偿还本息责任。

CBD:即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务区),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CBD,如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

CBD应具备以下特征:现代城市商务中心,汇聚世界众多知名企业,经济、金融、商业高度集中,众多最好的写字楼、商务酒店和娱乐中心,最完善便利的交通,最快捷的通讯与昂贵的地价。

五证:房地产商在预售商品房时应具备《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简称“五证”。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市国土资源局核发,第二第三个证由市规划委员会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由市建委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由房地产管理局核发。

产权证书:产权证书是指“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

房屋产权证书包括:产权类别、产权比例。

房产坐落、产权来源、房屋结构、间数、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数纪要、他项权利纪要和附记,并配有房地产测量部门的分户房屋平面图。

房屋产权:房屋产权是指房产的所有者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也就是房屋各项权益的总和,即房屋所有者对该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产权置换:是指居民之间以自身原有产权房进行置换的一种业务。

一般是在中介的撮合下进行,并可由中介代办置换手续。

使用权房:使用权房是指由国家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住宅,政府以规定的租金标准出租给居民的公有住房。

公房:公房也称公有住房,即国有住宅。

它是指由国家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销售的住宅,在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拥有权、占有权、处分权、收益权)归国家所有。

目前居民租用的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售公有住房,一类是不可售公有住房。

上述两类房均为使用权房。

廉租房:廉租房是在新出台的国家房改政策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概念。

我国的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

廉租房的来源主要是腾退的旧公房等。

安居房:安居房指实施国家“安居(或康居)工程”而建设的住房(属于经济适用房的一类)。

是党和国家安排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对4㎡以下特困户提供的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由政府补贴的非盈利性住房。

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

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不是降低建筑标准。

这类住宅因减免了工程报建中的部分费用,其中包括免去土地出让金的全部,削减了大市政配套等费用的50%,并且优先享受银行信贷,其成本略低于普通商品房,并且规定了较低的固定利润率如我国目前规定为3%,故又称为经济实用房。

集资房:是指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全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者共同承担,通过筹集资金,进行住房建设的一种办法。

职工个人可按房价全额或部分出资,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用地、信贷、建材供应、税费等方面给予部分减免。

二手房:二手房即旧房。

新建的商品房进行第一次交易时为“一手”,第二次交易则为“二手”。

期房:期房是指开发商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始,至取得房屋产权大产权证止,在这期间的商品房称为期房,消费者在这一阶段购买商品房时应签预售合同。

期房在港澳地区称作为买“楼花”,这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普遍采用的一种房屋销售方式,购买期房也就是购房者购买尚处于建造之中的房地产项目。

现房:所谓现房是指开发商已办妥房地产权证(大产证)的商品房,消费者在这一阶段购买商品房时应签出售合同。

商品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发建设的房屋,均按市场价出售。

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两种。

外销房:外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外销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外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国内外(含港、澳、台)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

内销房:内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内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当地企事业单位和居民。

准现房:准现房是指房屋主体已基本封顶完工,小区内的楼宇及设施的大致轮廓已初现,房型、楼间距等重要因素已经一目了然,工程正处在内外墙装修和进行配套施工阶段的房屋。

城市居住区: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酒店式公寓:酒店式服务公寓的概念,始于1994年,意为“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市场定位很高。

酒店式服务公寓是目前在北京尚不多见的物业类型。

它是集住宅、酒店、会所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自用”和“投资”两大功效。

与传统的酒店相比,酒店式服务公寓在硬件配套设施上毫不逊色,而服务就更胜一筹了。

所谓酒店式服务公寓是指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务的公寓。

除了提供传统酒店的各项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向住客提供家庭式的居住布局、家居式的服务,真正实现宾至如归的感觉。

其最大的特点是要比传统的酒店更多了家的味道。

由于它吸收了传统酒店与传统公寓的长处,因此,备受商务人士的青睐。

与传统酒店的区别酒店式服务公寓与传统酒店的本质区别在于,这种楼盘可将每个单元出售给个体买房者,由于拥有产权的业主居住或委托酒店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出租经营,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拥有私家产权的酒店。

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是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