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管理会计学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期间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
贡献毛益的概念
含义: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单位贡献毛益 m 贡献毛益总额 M 贡献毛益的相关概念 ①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②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5. 与完全成本法比较
(1)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2)存货的计价不同
(3)分期损益计算程序不同
70 40.5 42 — 51 9 3.5 24.5 21.5 15 6.5 3
80 52 48 9 42 3 4.0 28 21.5 15 6.5 6.5
解法二:利用公式计算(完全成本法) 19×6年 ① TR 14万×5 = 70万元 ② 已售产品生产成本
210 15 42 12.35 54.35 3 14 42 17 17
1 5 5 1
000 000 000 000
1 000 4 000 5 000 0
15 000 15 000
根据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
(1)按变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
某公司贡献式利润表
摘要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销售管理费用 小计
边际贡献总额 固定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 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小计 税前利润:
5 000 5 000 10 000 15 000
5 000 5 000 10 000 15 000
15 000 15 000 30 000 45 000
(2)按完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
某公司传统式利润表
摘要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 本期生产 期末存货
毛 利:
单位:元
第三年
50 000 31 000 6 000 25 000 0
19 000
第一年
50 000 29 167 0 35 000 5 833
20 833
第二年
50 000 29 833 5 833 30 000 6 000
20 167
合计
150 000 90 000
60 000
期间成本: 销售管理费用 小计 税前利润: 5 000 5 000 15 833 5 000 5 000 15 167 5 000 5 000 14 000 15 000 15 000 45 000
2.变动成本法:
P1=8000×12-8000×5-(24000+25000)=7000元 P2=7000×12-7000×5-(24000+25000)=0 P3=9000×12-9000×5-(24000+25000)=14000元
观察结果: ① 第2、3年,二种方法确定的利润不 同差异为3000元
2.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 用处理为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 本较完全成本法下为低。当然,变动 应用的基础 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 下就高了。 企业全部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
本和固定成本。 3.产品成本构成: 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变动 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③销管费 6.5万 + 70万×5%=10万元 ④ 税前利润 5.654万元 与变动成本法比较 ΔP= 2.65万元,原因?
19×7年 ① TR 16万×5 = 80万 ② 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64.58万元 ③ 销管费 6.5万 + 80万×5%=10.5万 ④ 税前利润 80万-64.58万-10.5万=4.92万元
完全成本法 第3年税前利润
简化计算公式:
完全成本法P =P变+(期末存货FC-期初存货FC)
③ 变动成本法下各年税前利润随销量的 变化而变化。 ④ 制造成本法下各年税前利润的变化本 题是特例。有时销量上升而税前利润反 而下降。它的税前利润的变化受产量影 响较大。
练习1:设企业产品售价10元,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5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5000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每年5000元, 企业连续3年产销量如下: 1年 - 6000 5000 1000 2年 1000 5000 5000 1000 3年 1000 4000 5000 0
解:① TR=1 200×50 = 60 000元 ② 已售产品生产成本
=(20+18000÷ 1500)×1200 =38400元
③ 销管费 = 4×1200 + 5000=9 800 ④ 税前 P = 11 800元
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
1.变动成本法概念: 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 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 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 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 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期初存货(件) 本期生产(件) 本期销售(件) 期末存货(件)
要求: (1)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第二年税前利润。 (2)由(1)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税前利润。 (3)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第二年已售产品成本,由此计算 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已售产品成本。
练习 2: 19×6与19×7年格林公司生产1种产品。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1.3元,直人工费1.5元,变动性制 造费用0.2元,合计AVC=3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预算 年度数 150 000元,年预计产量150 000件,售价SP=5 元,销售及管理费是每年65 000元的固定费用加上销售 额5%的销售佣金。实际产量如下:
差异原因?
分析原因--主要应考虑单价、销售量、
非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 本等因素:
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 量均为已知常数,计算出来的销售收入是 完全相同的,不会导致营业利润出现差额。
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本 都属于期间成本,只是在计入利润表的 位置和补偿途径方面有形式上的区别, 所以不会对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是 否出现差额产生影响。
1.完全成本法:
P1 800012 5 8000 24000 25000 7000 元
24000 P2 700012 5 7000 7000 25000 3000 元 8000 24000 P3 900012 5 9000 9000 25000 11000 元 8000
2、应用的基础
企业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 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3.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构成:
直接材料 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4.确定收益(税前利润P)
P = 销售收入-已售产品生产成本-销管费
例 :某企业经营A产品,单位售价50元, 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20元,单位变动性销管费 4元,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18 000元,全年固 定性销售及管理费5 000元,存货计价采用先 进先出法。产量:1 500件、销售1 200件、存 货300件。试计算企业年税前利润。
注意:由 于两法单 位产品成 本不同, 因此销售 成本、存 货成本的 水平不同
见教材P37【例3-2】
传统式或贡献式,毛利或 贡献毛益。
(3)分期损益计算程序不同
◆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例:设A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三 年的产量都是8 000件,销量分别是 8 000件、 7 000件、9 000件。单价12元,单位变动性生产 成本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基于正常生产能力 8 000件每年共计24 000元。销售与行政管理假 定全部为固定成本,每年25 000元。 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确定税 前利润。
成本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之间产生 了差异。
② 既然由①得两种方法在同一会计期间税前P的差异 原因是存货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转移引起的,则完全 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确定可由变动成本法确定税前利润简 化计算如下: 完全成本法 第2年税前利润
24000 0 1000 件 8000 3000 元 24000 14000 1000件 8000 11000 元
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费用 变动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合计
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贡献毛益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营业成本合计
营业毛利 减:期间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固定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利润
单位:元
第三年
50 000
25 000 0 25 000 25 000
第一年
50 000
25 000 0 25 000 25 000
第二年
50 000
25 000 0 25 000 25 000
合计
150 000
75 000 0 75 000 75 000
5 000 5 000 10 000 15 000
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
学习目标: 了解完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了解变动成本法的含义、特点 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差异 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第一节
1、完全成本法概念 :
完全成本法
指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 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成本都包括 在内,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损 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税前利润)的方法。
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 成本均属于其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 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也不可能使分期 营业利润出现差额。
营业利润的变化规律见第三节
固定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产生的影响
●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
生产成本的水平出现了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