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皮肾镜操作规范

经皮肾镜操作规范

经皮肾镜操作规范
一、术前准备
1.常规检查及尿细菌培养
2.术前IVP检查及CT检查。

3.尿细菌培养阳性者抗生素治疗3-7天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1小时给药
5.备血
6.清洁肠道
7.术前定位
二、手术操作:
1.截石位,经输尿管镜向患侧置入F5输尿管导管,并留置双
腔气囊尿管。

2.俯卧位:腹部垫枕,清毒铺巾。

B超机定位,经输尿管导
管注入生理盐水。

3.选择穿刺点:根据结石部位可选择腋后线十二肋下、十一
肋间进针。

4.穿刺见尿后留置斑马导丝。

经穿刺针切开皮肤,退针后,
筋膜扩张器F8—F16依次扩张至可容纳F16薄鞘,建立经皮肾通道,其间由输尿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

5.碎石取石:输尿管镜由经皮肾通道进入予以碎石取石。

6.取石后留置双“J”管,拔除输尿管导管,留置肾造瘘管,
退鞘并固定肾造瘘管。

三、应急方案
1.因最常见及严重并发症为出血,除术前备血外,应作好手术准备,或行开放手术止血。

严重者需切除患肾。

必要时送上级医院介入栓塞止血。

2.严重气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

3.肝、脾、肠管损伤者手术探查。

四、知情同意书
1.术后主要脏器出现意外(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肝功能不全等)的可能。

2.术中出血较多,需终止手术,择期再手术的可能,有输血的可能,有需要介入栓塞止血或开放手术止血、甚至切除肾脏止血的可能。

3.术中肾脏集合系统穿孔或者肾实质撕裂,需终止手术或者需开放手术处理、甚至需切除肾脏的可能。

4.术中造瘘通道脱出,需当时或择期重新造瘘的可能,同时有出现腹膜后积液、积血与感染的可能。

5.术中邻近脏器、组织(如胸膜、肠管、肝脏、脾脏、大血管、输尿管等)损伤,导致相应并发症的可能。

6.术后结石残留、或者复发的可能。

7.术后相关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的可能。

8.切除肾脏有肾功能不全甚至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治疗的可能。

9.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全身感染,出现菌血症或毒血症,长期发热的可能。

10.术后尿道狭窄,需长期扩张尿道甚至需手术处理的可能。

11.术后静脉血栓形成、脱落,造成肺栓塞、猝死的可能。

12.术中输尿管内置双“J”管,术后膀胱镜下拨除,有双“J”
管移位可能。

如脱落、上移至肾盂、管周结石形成,不能常
规经膀胱镜取出,而改用其它方法取出,严重者有开放手术可能。

13.术中、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不一致,按术后、术中诊断处理。

14.其他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