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篇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整理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2. 同一时刻, 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时差)地方时-----每个地方所在经度的时间.东面的时间始终要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达到某一时刻.A.时区和区时(1)时区的划分:为了统一时间, 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是区时。
B.日界线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 日期要加一天,时刻不变由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要减一天,时刻不变C.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1)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 (规定)(2) 零时线: (变化)当零时区为正午12时时,全球只在同一天;其他时间,全球均有两个日期.D.区时计算方法(1)用已知的经度推算时区;经度数÷15°= 商整数即为时区数余数>7.5°商+1=时区数<7.5°商=时区数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两地时区差即为时差;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之和即为时差。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E.特别的计时方法-----------------------------------------------------------------------------------------------------------------3.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4.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三轴椭球体-------------------------------------------------------------------------------------------------------------------小结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 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3.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4. 使地球形成“三轴椭球体”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 昼夜长短及昼夜长短的变化(1)关于时间的计算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2.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3.昼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4.夜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5.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或24点(2)关于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一:根据昼弧、夜弧的弧度即:昼长(夜长)=昼弧(夜弧)弧度?15°昼弧度数是指昼弧所跨的经度数;夜弧度数是指夜弧所跨的经度数. 方法二: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计算即: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昼长+夜长=24小时---------------------------------------------------------------------------------------------------------------------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 (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2) 随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 = 90°—︳Φ-δ ︳式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H=90°—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有关太阳高度计算题计算原理: a=纬度差2.关于楼间距的计算计算原理:s/h=COT Hs=h*COT HS:楼间距 H:当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h:------------------------------------------------------------------------------------------------------------------4. 四季的形成(1)天文四季: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2)气候四季一般把3、4、5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3)传统上的四季二十四个节气,以“四立”为四季的起点----------------------------------------------------------------------------------------------------------------------5. 形成五带---------------------------------------------------------------------------------------------------------------------小结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篇二: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遵化市堡子店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导学过程:(应有教师活动:环节、措施;学生活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篇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图文解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图文解析(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
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本文来自:【爱学啦】原文地址:/dili/ziran/16109.html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
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