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注释】 春、秋分日的判断 (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2)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3)顺公转方向按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顺序确定。
【点拨】 昼夜长短的空间对称特点
(1)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 与 B、C 与 D)(即纬度相同):昼长、 夜长相等。
【拓展】 四季与二十四节气图
(1)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节气,北半球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 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如小暑与芒种,立夏 与立秋,小雪与大寒,寒露与惊蛰等。
(2)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节气,北半球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 反,日出日落方位不同,如惊蛰与清明,立春与立夏,处暑与霜降 等。
能力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角度Ⅰ.昼夜长短的计算 试/题/调/研
(2019 江苏卷)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 2 118 米, 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
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读表,回答 1~2 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度越高,昼
冬半年
_越__短___________,夜
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出现___极__夜_________
越长
现象
春、秋 图 2 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__3__月__2_1__日_____或 9 分日 月 23 日前后,全球各地___昼__夜__平__分_____
(2)季节变化规律。
名师注解 【点拨】 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
(1)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 与 B、C 与 D):两 地昼长、夜长相等。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 与 C、D 与 A):一 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拓展】 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①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 ②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 ③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 (2)根据昼夜长度差,判断纬度高低:昼夜长度差越大,纬度越 高;赤道地区昼夜长度差等于 0。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____等__长________,且距春分(秋分) 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___越 __小_________。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从_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__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直射点越 __近__(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__大__。
3.五带的划分
名师注解 【注释】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远日点 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 夏至日以东。 【联想】 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B.兰州(104°E,36°N)
C.杭州(120°E,30°N)
D.南宁(108°E,23°N)
4.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C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 本题组以小明同学与父母微信朋友圈对话为命题材料, 考查了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和日出日落方位判断的相关知识;做 题时要强化从图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根据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和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和材料中的信 息综合分析,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根据图文信息和储备知 识推测城市的位置和日落方向,蕴含了尊重自然规律观和科学探究 观。第 3 题,据图中小明发朋友圈的时间(7 时 29 分)、爸爸回复的 时间(7 时 31 分)和天津的经纬度位置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南半球,且小明和爸爸所在城市同时位于晨线上,小明所在城市位 于天津的东北方向或西南方向,呼和浩特位于天津西北方向,A 项
5.若黄赤交角变为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 B.温带范围变大 C.7 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
解析 第 4 题,黄赤交角变为 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 各地昼夜等长,也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 5 题,黄赤交角变为 30°, 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减小, 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7 月昼变短、夜变长,昼夜差值加大。黄赤交 角的变化不影响出现极昼的天数。
(4)轨道与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 前,其大小是 23°26′。
(2)影响。 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 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叫回归年。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南北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度越高,昼
夏半年
__越__长__________,夜 __越__短__________
值, __北__极__圈__及__其__以__北__地__区___
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 _昼__短__夜__长_______,纬
图3中 _北__半__球__各__地___________
(2)相对于赤道或地心对称的点(A 与 C、B 与 D、A 与 D、B 与 C):南北半球昼夜相反(即北半球点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点的夜长)。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 __昼__长__夜__短______,纬
图1中 __北__半__球__各__地___________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游客于 7 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是( B )
解析 本题组以日出日落时刻表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分布规 律、太阳视运动等知识;同时考查了获取信息、地理计算能力,以 及运用地理原理推断实际现象的能力。以表格信息、太阳视运动图 为素材,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以日常的日出日落时刻为 切入点,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蕴含了科学探究的观念。第 1 题, 由表中各日期的日落时刻减去日出时刻,可计算出四个日期各自的 昼长,经计算可知,日期②昼长最接近 12 小时;雾灵山位于北京 与承德交界处,春秋分日昼长为 12 小时,则日期②最接近春秋分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故 B 项正确。第 2 题,7 月太 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可排除 C、 D 两项;该地位于北京(40°N)附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则 B 项正 确。
昼 长 时 数 = (12 : 00 - 日 出 地 方 时 )×2 = ( 日 落 地 方 时 - 12 : 00)×2
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 (1)赤道上,昼长=夜长=12 小时。 (2)极昼区,昼长=24 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 长=24 小时。
(3)根据昼夜长短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12昼长 日落时间=12+12昼长 【注释】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 时刻(正午 12 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 90°。
【联想】 正午时日影朝向 (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 子、或朝南。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重/难/突/破 (一)相关信息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 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的时间要统一,如都是 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
能力提升
能力 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 角度Ⅰ.地球公转特征
试/题/调/研 (2020 威海模拟)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 为晨线。读图,回答 1~ 3 题。
1.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D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A ) A.兰州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3.图中表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的箭头,正确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 1 题,a 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 半球冬至。第 2 题,读图可知,此时北京、上海、广州已为白天, 只有兰州位于黑夜,因而即将日出的是兰州。第 3 题,此时太阳直 射 180°经线,即 180°经线正对太阳,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为 逆时针,因而④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019 天津卷)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 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 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下图)。读图,回答 3~ 4 题。
3.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D )
A.呼和浩特(112°E,40°N)
角度Ⅱ.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试/题/调/研
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 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回答 4~5 题。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 变为 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