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佑《无机化学》·教学进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此为宋天佑教授在吉林大学采用本书授课的实际教学进度,需要注意的是:1.为满足物理学背景的学生需要,将理论部分集中,故将配位化学一章提前讲授。
2.第五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讲解与教材略有差别。
2013级教学进度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理想气体1.1.1 理想气体的的状态方程1.1.2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课间ppt 48(指讲到本章ppt的第48页,下同)(共用时30分钟)1.2 稀溶液的性质1.2.1 溶液的浓度1.2.2 饱和蒸气压1.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3. 拉乌尔定律1.2.3 溶液沸点升高1. 饱和蒸气压图2. 沸点升高计算公式(第1次课)结束ppt 111(20130917)1.3 晶体结构基本概念1.3.1 对称性1. 旋转和对称轴2. 反映和对称面3. 反演和对称中心1.3.2 晶体和点阵1.3.3 晶系和点阵型式1. 7个晶系2. 14种空间点阵型式1.3.4 晶胞课间ppt 1861.4 酸碱理论1.4.1 阿仑尼乌斯理论1.4.2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1. 酸碱定义2. 酸碱反应1.4.3 路易斯酸碱理论1. 理论要点(第2次课)结束 ppt 251(20130924)2. 酸碱的软硬分类1.5 化学反应速率1.5.1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1.5.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1.5.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 阿仑尼乌斯公式2. 反应进程—势能图(第3次课)结束ppt 335(20130926)讲课时间 60 分钟。
第一章共用约5 学时。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2.1 热力学基本概念2.1.1 体系和状态函数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2.1.3 体积功2.2 热化学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恒容反应热课间ppt 652. 恒压反应热3.反应进度与摩尔反应热(第4次课)结束ppt 106(20131008)4. Q p和Q V的关系2. 2. 2 盖斯定律2. 2. 3 生成热1. 生成热定义2. 标准生成热的应用2.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间ppt 1612.3.1 过程进行的方式1. p-V线与体积功2. 体积功的极限3. 可逆途径和自发过程2. 3. 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 3. 3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2. 3. 4 熵1. 状态函数熵(第5次课)结束ppt 213(20131010)2.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2. 3. 5 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1. 自由能判据2.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3. 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课间ppt 266第二章共用约 5 学时。
第三章化学平衡3. 1 平衡常数3. 1. 1 经验平衡常数3. 1. 2 标准平衡常数3. 2 化学反应等温式3. 3 化学平衡的移动(第6次课)结束ppt 63(20131015)3. 4. 几种重要的化学平衡3. 4. 1 水的解离平衡3. 4. 2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1. 一元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课间ppt 1212. 缓冲溶液3. 二元弱酸的解离平衡3. 4. 3 水解平衡3. 4. 4 沉淀溶解平衡(第7次课)结束ppt 175(20131017)3. 4. 5 配位解离平衡第三章共用约 3 学时。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4. 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4. 1. 1 微观粒子的性质4. 1. 2 薛定谔方程与波函数课间ppt 204. 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4. 2. 1 四个量子数1. 主量子数n2. 角量子数l3. 磁量子数m(第8次课)结束ppt 72(20131022)4. 自旋量子数m s4. 2. 2 与波函数相关的图像1. 概率和概率密度概念2. 电子云图3. 径向分布和角度分布4. 径向概率分布图5. 角度分布图课间ppt 1454. 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4. 3. 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4. 3. 2 核外电子排布1. 排布原则2. 核外电子的排布4. 3. 3 元素周期表1. 元素的周期2. 元素的区和族(第9次课)结束ppt 217(20131024)4. 3. 4 科顿轨道能级图4. 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4. 4. 1 原子半径1. 原子半径概念2. 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4. 4. 2 电离能1. 电离能概念2.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3. 电离能与价态之间的关系4. 4. 3 电子亲和能1. 电子亲和能概念2. 第一电子亲和能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4. 4. 4 电负性(第10,11次课)结束(20131029,20131031张萍上两次课)第四章共用约 6 学时。
第五章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5. 1 价键理论5. 1. 1 共价键的形成5. 1. 2 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5. 1. 3 共价键的键型1. σ键2. π键5. 1. 4. 键参数1. 键能2. 键长课间ppt 713. 键角5. 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5. 2. 1 中心价层电子的总数和对数5. 2. 2 电子对数和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5. 2. 3 分子构型与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5. 2. 4 多重键的处理5. 2. 5 影响键角的因素(第12次课)结束ppt 124(20131105)1. 孤电子对和重键的影响2. 中心和配体电负性的影响5. 3 杂化轨道理论5. 3. 1 杂化概念5. 3. 2 杂化轨道的数目、形状、成分和能量5. 3. 3 各种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5. 3. 4 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构型1. sp 杂化2. sp2杂化3. sp3杂化4. s-p-d 杂化课间ppt 1895. 不等性杂化5. 3. 5 杂化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关系5. 4 分子轨道理论5. 4. 1 分子轨道理论在化学键理论中的位置5. 4. 2 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5. 4. 3 线性组合三原则1. 对称性一致原则2. 能量相近原则3. 最大重叠原理5. 4. 4 分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第13次课)结束ppt 245(20131107)1. 同核双原子分子2. 异核双原子分子第五章共用约 5 学时。
第六章晶体结构6. 1 分子晶体和分子间作用力6. 1. 1 分子的偶极矩1. 永久偶极课间ppt 112. 诱导偶极和瞬间偶极6. 1. 2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6. 1. 3 氢键1. 氢键的基本概念2. 分子内氢键3. 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6. 2 离子晶体和离子键6. 2. 1 离子键的形成(第14次课)结束ppt 70(20131112)6. 2. 2 键能和晶格能6. 2. 3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6. 2. 4 离子晶体的特点6. 3 离子极化学说简介6. 3. 1 离子极化现象6. 3. 2 影响变形性和极化能力的因素6. 3. 3 离子极化对晶体类型的影响6. 3. 4 反极化作用课间ppt 1506. 4 金属晶体和金属键6. 4. 1 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1. 六方紧密堆积和面心立方紧密堆积2. 体心立方密堆积结构6. 4. 2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6. 4. 3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第15次课)结束ppt 205(20131114)1. 理论要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6. 5 原子晶体和混合晶体第六章共用约 4 学时。
第七章配位化学基础7. 1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7. 1. 1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1. 结构异构课间ppt 432. 空间异构7. 1. 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 命名的基本原则2. 配体的名称3. 配体的先后顺序7. 2 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7. 2. 1. 中心与配体的关系7. 2. 2. 螯合物的稳定性7. 2. 3. 中心和配体的性质(第16次课)结束ppt 103(20131121)7. 3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7. 3. 1 配位单元的构型与中心的杂化方式7. 3. 2 中心杂化轨道的类型1. n s n p n d 杂化2. (n-1)d n s n p 杂化7. 4 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7. 4. 1 d 轨道在晶体场中的能量分裂1. 正八面体场2. 正四面体场和正方形场课间ppt165(用时35分钟)7. 4. 2 分裂后 d 轨道中电子的排布7. 4. 3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1. d-d 跃迁2. 电荷跃迁(第17次课17)结束ppt 219(20131126)(用时35分钟)7. 4. 4 晶体场稳定化能1. 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2. 晶体场稳定化能与配位单元的构型第七章共用约 4 学时。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8. 1 原电池8. 1. 1 基本概念1. 半反应2. 盐桥3. 电池符号8. 1. 2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1. 电极电势(第19次课)结束ppt 39 (20131128)(用时45分钟课)2. 原电池的电动势3. 标准氢电极4. 其他类型的电极5. 标准电极电势表课间ppt 946.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第20次课)结束ppt 146 (20131203)8. 2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8. 2. 1 E ⊖ 与电池反应的 r G ⊖m 和K ⊖ 的关系8. 2. 2 元素电势图1. 判断酸性的强弱2. 求取电对的电极电势课间ppt 1953. 歧化反应和逆歧化反应8. 2. 3 水溶液中离子的热力学函数8. 3 E与E⊖的关系——能斯特方程8. 3. 1 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8. 3. 2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8. 3. 3 能斯特方程的应用1.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第21次课)结束ppt 146 (20131205)2. 生成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3. 生成配位化合物对电极电势的影响8. 4 电解和化学电源8. 4. 1 电解1. 原电池和电解池课间ppt 3002. 分解电势和超电势8. 4. 2 化学电源简介(第22次课)结束ppt 334 (20131210)(用时25分钟课)第八章共用约 7 学时。
统计(1)少上15分钟(3)少上30分钟(10)(11)少上90分钟(17)少上20分钟(19)少上45分钟(22)少上20分钟本轮次化学原理课共用39学时第九章卤素9. 1 卤素单质9. 1. 1 物理性质1. 存在状态2. 颜色3. 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9. 1. 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 与金属的反应2. 与氢气的反应3. 与其他非金属反应4. 与水的反应9. 1. 3 单质的生产和制备1. 氯气的生产和制备(课间ppt68)2. 单质氟的生产和制备3. 单质溴、单质碘的生产和制备(第1次课)结束ppt88 (20140304)(用时20分钟课)9. 2 卤化氢和氢卤酸9. 2. 1 物理性质1. 沸点和存在状态2. 气体密度3. 在水中的溶解度9. 2. 2 化学性质1. 酸性2. 还原性3. 热稳定性9. 2. 3 卤化氢的制备1. 卤化物与高沸点酸反应2. 卤素与氢气直接化合3. 卤化物水解法9. 3 卤化物9. 3. 1 金属卤化物1. 金属卤化物的生成2. 难溶性金属卤化物(课间ppt148)3. 卤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9. 3. 2 卤素互化物和多卤化物1. 卤素互化物2. 多卤化物9. 4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9. 4. 1 次卤酸和亚卤酸1. 次卤酸的化学性质2. 次卤酸的制备3. 亚卤酸及其盐(第2次课)结束ppt198 (20140307)9. 4. 2 卤酸及其盐1. 卤酸的性质2. 卤酸及其盐的制取9. 4. 3 高卤酸及其盐1. 高卤酸及其盐的性质2. 高卤酸的制备第九章共用约 4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