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并用来对照反省自己。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穿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对是孔子。
文学常识回顾:既然说到孔子,我们不得不提一本书,它是---《论语》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和《论语》《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提到《论语》,我们会想到与它相关的文学常识,四书五经,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评价:看来你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们一起看大屏幕,不会的同学,抓紧时间写在课本上。
整体感知: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论语。
学习论语十则。
请大家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首先先检查同学们的课前预习情况,是否将课文读熟,能否做到字音准确。
(子曰:)评价:大家读得非常好,老师没有听出任何错误来。
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翻译基础,课前也让大家参考工具书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将文章进行翻译,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翻译的又快又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长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或发现,就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现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它们。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的使命重大,而且路途遥远。
把实现仁、德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价:同学们课前预习效果可真棒,老师为你们点赞!感悟文章:这简单的十句话包含着学习、生活的许多哲理,下面老师为同学们一点小小的提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十则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谈学习态度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谈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品味文章:同学们,我们来学习这些哲理,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优秀。
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这富含哲理的十句话,认真感悟!谈感悟:学完这十则,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哪位同学能起来说一说那句话让你的收获最大。
例:“自己的感悟”“学与思结合的重要性”“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我们学习”板书:1谈学习态度2谈学习方法3谈修身做人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在纸上,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论语>十则》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则》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一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好在《论语十则》的课下注释十分详细,并且选取的这十则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我提前要求同学们参考工具书在课下进行翻译,若遇到理解不了的地方,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答案的探索。
学习《论语十则》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让他们理解并且运用其中的学习方法。
道理浅显易懂,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我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有诸多收获。
《<论语>十则》效果分析一、学生学习效果分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学生的参与状态。
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比较多样:课前自主预习、课下小组交流合作、课堂师生活动、课堂小组交流等;二、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地参与教学过程,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三、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感悟道理。
(二)学生的交流状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取小组同伴的建议。
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
(三)学生的达成状态。
学生在谈收获时,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悟。
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二、教师教学效果分析整堂课,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他们感悟十则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主人。
《<论语>十则》教材分析学习这篇课文,能当堂成诵是关键,理解不必求深,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就算达到了目的。
全篇课文除去“XX 曰”等字眼,不过二百字,完全有可能在40-50分钟之内成诵。
要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并以灵活、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诵背练习。
课文内容当然要经过讨论,但要控制讨论的规模,一般只宜用师生、生生交谈的形式,个别的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要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作独立思考,联系本人的实际,以加深体会。
《<论语>十则》评测练习一 填空:1、 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的一部书。
二、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为: , 。
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 。
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 。
四、解释加点的词: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不信. 传.不习 温故.罔.殆. 诲女. 是知. 弘毅.五、翻译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4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5 “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6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7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论语>十则》课后反思1. 在教《论语》时,感觉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