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甘肃省中部。
兰州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
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
它东迎陕西,西通新、青,北接宁、蒙,南达川、藏,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冲。
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327mm,年均气温10.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
景观:滨河路、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白塔山、中山铁桥、省博物馆、五泉山、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等。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首先值得一去的是市区北侧黄河岸边的滨河马路。
沿这条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你可欣赏到黄河的雄姿,并参观天下黄河第一桥、水车园和黄河母亲雕塑,白塔山公园内还有独具特色的黄河奇石展览,这是一条黄河文化旅游长廊。
多少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去甘肃省博物馆看一看,以丰富阅历,只需一两个小时,你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中国的八千年彩陶文化、青铜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系统历史。
五泉山公园是一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风景区,常为游客在兰州的首选目的地。
傍晚时分,最好能乘坐缆车,登上兰山公园,俯瞰黄河拥抱金城兰州的雄伟气势,相信这种景观在别的城市绝难看到。
兰州市郊县也有许多旅游景点。
永靖县有高峡平湖刘家峡水库和“十万佛窟”炳灵寺;榆中的兴隆山和永登的吐鲁沟则为陇原著名的森林公园,成为游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
兰州是游客到甘肃,乃至西北各省区旅游的依托中心和中转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
天水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秀丽,被誉为“陇上小江南”。
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先生在《中国西北角》中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自豪,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
” 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称。
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的挖掘证明,早在78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
天水的建城史,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从先秦到明清,天水均为各时期的州、郡、府等行政区的首府。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天水古文化,如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麦积山文化和三国文化等,灿烂的天水古文化是华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景观:麦积山石窟、卦台山、甘谷大像山、伏羲庙、玉泉观等。
天水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天水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出土于秦安县境内的大地湾原始部落遗址,发现人类4000-7800年前的7000多件文物,国内外影响巨大,它和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古石窟、古遗址、古战场、古建筑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武威地区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海拔介于1020-4874米之间。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发量1400-3010毫米,日照时数2200-3030小时,无霜期85-165天,太阳辐射量127-138千卡/平方厘米。
武威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
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拓稠”的富挠之地,素有“银武威”之美称。
旅游资源丰富武威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珍品,目前有出土文物3万多件,文物保护点54处。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被国家指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及其出土的“雷台汉墓”;有元太子阔瑞与西藏宗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见证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凉州百塔寺”;有举世无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国家级珍贵文物“西夏碑”;有建于明正统四年,气势恢弘、号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和被誉为中国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还有古长城遗址、丝绸之路名刹海藏寺、古钟楼、罗什寺塔等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古迹,有亚洲第一的沙漠水库、沙漠公园、沙生植物园,还有景色秀丽的天祝“三峡”,这些都是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
酒泉地区地处东经93°-103°,北纬38°-43°。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东接张掖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
酒泉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多风。
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境内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
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
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
自西汉始,这里就是中原通往西域至中亚、欧洲的门户和咽喉,交通运输历史悠久,著名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
在酒泉灿烂的文化中,建筑艺术可谓最辉煌的一页,傲然屹立的汉族长城烽燧,迄今还能同土筑墙同存,成为中国历史上因地制宜采用建筑技术措施的典范。
一座美丽的城市中,现代追求与古老艺术交相辉映。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
张掖地区下辖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五县及张掖市,总面积4.1万平公里,总人口117万。
张掖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
马可.波罗曾醉心于此,停留长达一年之久。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古称“金张掖”,后改名甘州,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之佳句。
张掖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气温7℃。
市域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其中城市常住人口10万。
张掖旅游资源丰富,以大佛寺、木塔寺和镇远楼最为著名,邻县有肃南马蹄寺、山丹军马场、新河驿等景点。
张掖有312国道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旅游接待能力初具规模。
定西地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北与兰州,白银市相连,东与平凉地区、天水市毗邻,南与陇南地区接壤,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交界,面积20330平方公里,辖定西、通渭、陇西、临挑、渭源、漳县、蜗县7县,总人口285.78万人。
全区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未端,以渭河为界,形成中北部黄土丘陵干旱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区两种自然类型,海拔高度在1640一399米之间。
定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此,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氐族,羌族,西戎的游牧地。
秦时,划为版图。
1082年,宋代皇帝赐名于“定西”。
这里距兰州122公里,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位置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元末明初时,明军曾在这里大败元朝将领扩廓贴木儿(汉名王保保)的大军。
定西,曾以干旱多灾,地瘠民贫著称于世。
清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奏“苦瘠甲天下”给光绪皇帝。
定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和中温带半干旱区东南暖湿气流受阻,大陆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5.7-7.7℃ 年总降水量400-600mm。
定西景点:马家窟遗址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遮阳山-漳县贵清山-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灞陵桥.平凉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属季风型大陆型气候,在甘肃省气候区划中属泾渭冷温带亚湿润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9.5℃,日照时数1981小时,年降水量476.5毫米,无霜期163天。
平凉山川毓秀,风光奇特,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星罗棋布,相映生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有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景区1处,国家4A级和2A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园林公园10余处。
闻名海内外的名胜景区主要有:天下道教第一山----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人类开元第一城----伏羲诞生地静宁古成纪,神州祭灵第一台??周文王伐密所筑古灵台,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华亭莲花台,陇东著名山水园林柳湖,“丝绸之路”“姊妹窟”、“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陇东“天然盆景”崇信龙泉寺,以及龙隐寺、紫荆山、明代宝塔、西周灵台和皇甫谧、牛僧儒墓等众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庄浪梯田、泾川造林等人工生态建设更是闻名全国。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
庆阳市政府所在地西峰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庆阳是轩辕黄帝活动过的区域,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周先祖曾在此兴业,开辟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先河。
庆阳又是我国西北最早创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
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庆阳地区属内陆季风气候,冬寒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7°-10°С之间,年日照平均2250-2600小时。
无霜期年平均140-180天,降雨量年平均480-660毫米。
景观:北石窟寺、巴家咀水库、东湖公园、庆阳地区博物馆、古城罗川赵氏石坊、合水县博物馆、南梁革命纪念馆、潜夫山公园、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宁县九龙桃花会、小崆峒风景区、环县兴隆山、周祖陵森林公园。
庆阳曾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部分。
遗存于区内的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举世瞩目的“古象黄河”化石、“环江翼龙”化石和我国第一块打制石器就出土在这里。
周祖陵殿、公刘殿、秦直道、秦长城、北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堡、烽燧、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抗大七分校、南梁纪念馆等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