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一、单选题(★) 1 .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石墨作电极B .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C .洗洁精去油污D .干冰作制冷剂(★) 2 . 对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分类及其用途所对应的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 B CD用品有效成分NaHCO 3CH 3COOHNH 3`H 2OCa (OH )2有效成分分类盐氧化物碱碱用途用于制作糕点等用作调味剂用作化学肥料等粉刷墙壁等A .AB .BC .CD .D(★) 3 . 下列实验数据读取正确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9.23mL水B.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5.6C.用胶头滴管取1.0mL水D.用托盘天平称取8.6g食盐(★★★★) 4 . 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B.气流带走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无法判断(★★) 5 . 下列各组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B.单质、化合物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D.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6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检验某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验证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测定混合溶液的pHC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A.A B.B C.C D.D(★★) 7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某物质燃烧生成CO和H2O,据此推测该物质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8 .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B.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D.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固体硝酸铵,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A(★★★★) 9 . 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相同(★★) 10 . 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NaOH→NaCI B.Fe→FeCl2C.Fe→Fe2O3D.FeCl2→Fe(OH)2二、填空题(★★) 11 . 许多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内盛白色固体物质,标有“干燥剂“字样,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1)写出生石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_____ ;(2)写出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_____ ;(3)画出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中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_____ ;(4)生石灰为什么可用作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 12 . 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1)谣言一:水变成汽油。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汽油是有机物,一定含有_____(填元素种类),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2)谣言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固体物质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
这种结论是错误的,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3)谣言三:“可燃冰”是冰水混合物。
学了化学我们知道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天然燃料,可燃冰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谣言四:水煮蛋的蛋黄变绿了会致癌。
真相:水煮蛋的蛋黄微微变绿,是化学反应的结果,灰绿色物质是硫化亚铁(FeS),对人体无害且不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
食用能够补充铁_____(填“元素”、“原子”或“离子”)。
三、流程题(★★) 13 . 工业上利用电石(CaC 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已知:①②(1)乙炔(C 2H 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2)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_____ (填化学式);(3)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4)电石应该 _____ 保存。
四、实验题(★★★★) 14 . 为了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一会儿后才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1)Na 2CO 3溶液呈 _____ 性;(2)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 ;(3)A试管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有 _____ ;(4)写出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五、单选题(★) 15 . 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作物茶树水稻薄荷马玲薯pH范围 5.0~5.5 6.0~7.07.0~8.0 4.8~5.5取某地土壤的浸出液加入石蕊溶液,溶液略显红色,则该土壤最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茶树B.薄荷C.马玲薯D.水稻六、实验题(★★) 16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下列对各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 ;a.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置C可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c.用D装置收集CO 2时,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 2收集满d.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必须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2)氨气(NH 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得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 (填编号),不能用D、E装置收集氨气的原因是 _____ ;用F装置收集NH 3时,NH 3从_____ 端进入(填“a”或“b”);(3)F装置还可用于气体的净化,若用F装置干燥H 2,则F中应盛装的物质是 _____ (填物质的名称)。
七、科学探究题(★★★★) 17 .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填离子符号)。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_____杂质已除去方案二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有_____杂质已除去方案三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杂质已除去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_____。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
小墨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1)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时应考试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只和杂质反应、试剂要适量。
八、计算题(★)18 . 大枣营养丰富、性平味甘,有改善虚弱体质、滋补神经、补血安神、养胃健脾等功效,其中含有十分丰富的叶酸(C 19H 19N 7O 6)及多种微量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酸分子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2)叶酸分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 19 . 某同学为了测定不纯的锌片中锌的含量,取不同质量的锌片依次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完全后称出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次数123456加入锌的质量(g)20406080100120稀硫酸的质量(g)200200200200200200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219.6_____258.8278.4_____318.4(g)(1)将第2次和第5次实验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填在上表中;(2)实验中所用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3)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