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个案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

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自我心理学
答:自我心理学是指埃里克森提出的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的理论。

他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

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

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

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3.学习理论
答:学习理论是指强调环境或境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因此行为会因情景而改变。

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环境变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理论重视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

这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所受到的强化,这是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自己行为的强化,因而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

4.心理防卫机制
答:心理分析理论是指基于对人的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

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

正常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但过分使用则会导致心理问题。

5.本我、自我、超我(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本我、自我、超我的含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

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于是,这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即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着居间调节作用。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

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

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

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那么人格发展过程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6.操作学习
答:操作学习是指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改造和改变。

7.叙事治疗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叙事治疗模式又称“叙说治疗”,是个案工作的一种模式。

它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技巧上的一些变化,透过“故事叙说”、“外化”、“解构”等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怀特认为,叙事治疗的理论脉络包括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二、简答题
1.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答:危机介入的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中:
(1)开始阶段
①第一次会谈时要搜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

②第二步要搞清楚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的问题。

然后,达成口头协议,把问题集中在核心问题上。

③在危机介入的开始阶段,其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案主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

(2)中间阶段
①工作者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扩大对服务对象的认识。

②让服务对象倾诉可以减低焦虑。

然后帮服务对象主看看什么样的办法对解决问题有效。

这时工作者要做服务对象的榜样,让服务对象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可以给服务对象布置作业,促使他改变思考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改变感觉和行动。

(3)结束阶段
在危机介入的最后阶段,回顾一下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得如何,达到了什么目标。

这时可以提醒服务对象结束工作关系的时候到了,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征询服务对象对今后生活的想法。

2.简述个案工作中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技巧与过程?(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个案工作中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技巧与过程是:
(1)四种学习形态
①反应学习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

a.无条件反射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是纯粹生物本能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b.条件反射则是一种学习形态,即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成为受意识控制的行为。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即如何在行为治疗中割断“条件”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或者在两者间建立起一种有目的的联系从而改变行为。

②操作学习
操作学习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改造和改变。

③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认为,人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不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是通过大脑的想象过程获得的,即学习是可以传递的。

人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由这种间接学习获得的。

④认知学习
认知学习认为人会感受和思考,即人能够赋予事件以意义,人的思想和感受影响人的行为。

如果人改变自己的态度,行动也会朝向积极的方向。

(2)技巧
①正强化:当一个期望行为出现时即给予奖赏,以增加此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模塑良好行为;
②负强化:当问题行为出现时即给予惩罚,以消除不良行为;
③角色扮演:在工作者指导下练习和不断重复期望行为,渐渐消除问题行为;
④榜样:工作者作为一个榜样,让服务对象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

(3)过程
①建立关系;
②评估问题,让服务对象用具体的例子描述问题,注意其背后的假设及服务对象对这件事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确定工作目标;
③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
④布置作业,反复练习期望行为并对之进行奖赏;
⑤评估。

3.简述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答: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主要有:
(1)后现代主义思想
叙事治疗的基本理论是在颠覆传统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提出,叙事知识是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基本形态(在叙事理论中被称为“隐喻”。

利奥塔认为,叙事知识不仅仅是人们用语言表达或描述有关对象的认识,它还包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际沟通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现代主义的实证论强调客观性的事实和可复制的法则,忽视了每个人独特和有限性的意义。

在这种“世界观”下,传统的个案工作也是将人当成物体来对待,完全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发生了“去人性化”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观点,认为因为一切理论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脉络和价值系统,由此,后现代主义反对任何追求永恒真理的努力。

用佛瑞德门和康姆斯的话来说就是:
①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
②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
③现实是借助叙述组成并得以维持的;
④没有绝对的真理。

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是生活于特定情境中的人们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正是这种建构的工具和结果。

(2)社会建构主义
叙述治疗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的。

社会建构论的前提是认为信仰、价值观、制度、风俗、标记、法律、分工等构成我们社会现实的事物,都是由一个文化中成员间的互动建构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