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作为上个世纪文学主流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本世纪仍占一定的地位,但在本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一、18世纪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产业革命。

2、启蒙运动: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4、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1、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宣传启蒙思想。

2、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3、平等地采用了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小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书写体、游记体、自白体等,以英国的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启蒙小说成就最为杰出,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

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4、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在哲理小说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同时影响了各种文体,使整个启蒙文学闪耀着富于理性精神的所谓“阿波罗风范”。

三、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一)英国文学: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文学。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宾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

正是鲁宾逊的这种精神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他是欧洲小说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笛福由于在英国文学发展中开辟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

斯威夫特:他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特别对代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的辉格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丑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理查生:是一位长于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善于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动机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并把这种分析与社会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

代表作是《帕美勒》和《克拉丽莎》。

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是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代表了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汤姆-琼斯》广泛描写了18世纪应该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在包罗万象的社会画面中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放荡、贪婪与虚伪,说明良好道德品质不仅可以战胜邪恶获得美满的结局,而且可以影响他人改造社会。

菲尔丁刻画的人物生动具体,栩栩如生,他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性格在互相对照、衬托中更加鲜明突出;小说的结构完美。

总之,菲尔丁把英国和欧洲小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作了充分的准备。

60年代至80年代,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此时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将希望寄托在艺术和情感方面。

感伤主义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墓园诗派”是英国感伤主义在诗歌领域的代表。

由格雷的《墓园挽歌》而得名。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死小说,这种小说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写其中因恋情或财产而引起的凶死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英国前浪漫主义以彭斯和布莱克为代表。

(二)法国文学:以启蒙文学的成就最高,它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特征。

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

他的《法的精神》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

代表作《波斯人信札》,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的作品。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具有领袖威望的作家。

他的创作极为丰富,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戏剧家、小说家兼诗人。

《老实人》是他哲理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

他还有《查第格》和《天真汉》。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卓越的哲学家、艺术家、戏剧家和小说家,他是《百科全书》的主编,并写了许多戏剧理论个艺术批评的论著。

著名的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

狄德罗在戏剧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严肃戏剧”的概念。

他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观点,主张艺术摹仿自然,为建立现实主义美学体系做出贡献。

卢梭:他的重要理论著作有三部,《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

文学作品有《爱弥儿》、《忏悔录》和《新爱洛绮斯》。

博马舍:是18世纪最著名的喜剧作家,其作品有《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

其作品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赞美了第三等级的聪明才智。

萨勒日:代表作《吉尔-布拉斯》。

(三)德国文学:18世纪的德国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其贡献在美学理论方面,《拉奥孔》探讨了诗与画的界限;在戏剧理论上,他的《汉堡剧评》强调了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

文学作品《萨拉-萨姆逊小姐》是德国也是欧洲文学中的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爱米丽亚-迦洛蒂》。

70到80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这就是狂飙突进运动。

一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

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族文学和民族风格,推崇自然和自我,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青年时代的歌德和席勒是其主将。

席勒:其剧本始终贯穿着反暴政、争自由的主题。

《强盗》(歌颂一个向全世界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思考题:1、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2、卢梭小说创作特点3、《阴谋与爱情》的戏剧冲突及主题4、解释概念:散文滑稽史诗感伤主义哲理小说百科全书派狂飙突进运动严肃剧第二节歌德与《浮士德》一、生平与创作: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戏剧和小说,成为德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1、早期创作:《葛兹-冯-伯利欣根》体现了狂飙突进精神,被恩格斯称为“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崇敬。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性影响的作品。

维特是哪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来反抗、以孤独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他比那些混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者要清醒得多,激昂的多,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中期:这个时期,歌德逐渐形成了颂扬道德感化的力量,崇尚中庸和谐的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在文学上热衷于颂扬道德感化、美化田园风情,追求宁静、和谐的风格,也逐渐形成了他的古典主义的文艺思想。

《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和《塔索》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魏玛古典主义)3、晚期:回忆与总结时期。

完成诗集《西方与东方合集》、自传《诗与真》、《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

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是十八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

热爱大自然,渴望人的天性和谐发展,厌恶虚伪庸俗的贵族社会。

追求真善美、真挚的爱情,在鄙俗的封建势力压力下经历了激情奔放到抑郁苦闷到绝望的心路历程。

维特形象体现了狂飙突进时代一代青年的觉醒、反抗和苦闷,表达了青年一代反抗封建束缚,崇尚自我、天才、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作品建立了伟大的批判的功绩,暴露了德国社会的鄙俗、落后、保守及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才智与热情的压抑。

二、《浮士德》浮士德的故事学者生活阶段:对中世纪经院哲学,陈腐文化知识的否定批判,渴望摆脱蒙昧和没有意义的现实人。

觉醒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

爱情悲剧:写出了资产阶级世俗爱情与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市民生活的狭隘保守。

自由爱情与封建伦理与教会势力的冲突。

政治悲剧:德国现实的折射、概括,否定依附王权改善社会的政治理想。

美的悲剧:肯定了古代文化的永久魅力,否定了向古典美寻找出路的幻想。

事业悲剧:以自由劳动建立人间乐园(理想王国)理想的最高体现。

理想王国的资产阶级性。

1、作品思想价值:运用象征的方式,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用象征的方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浮士德五个生活阶段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与文化批判精神。

对陈腐的文化知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反思、批判,近代知识分子的苦闷、精神的觉醒;尘世享乐与爱情与封建道德伦理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的幼稚,服务朝廷改善社会的幻想;美育改造社会,寻求美与人性和谐的努力;劳动、自由,平等的人间乐园的建立、永恒正义理性王国的幻想。

三百年的精神发展史,近代资产阶级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特点与文化批判。

3、人物形象: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永不满足、积极探索者的形象,这是他性格中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

他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个人名利、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

他一方面向节欲精进,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着缠绵绯恻的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清醒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盲目的、腐朽王权的支持者。

浮士莪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精神的基本内涵:(1)无法满足的理想要求,超越进取的人生态度。

(2)强烈的入世精神与实践革新(3)内心世界的丰满、复杂性。

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更为崇高的理想境界。

靡菲斯特: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这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的典型,是“情欲”的象征,恶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

他是“作恶造善的统一体”,是浮士德前进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他象征着社会的邪恶和人类的弱点,在他的身上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的思想。

4、艺术特征:象征手法的运用;形象性欲哲理性的高度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幻想性;运用多种诗歌艺术体裁和包容有多种形式因素,并并将其有机地融为一炉。

思考题:1、简谈维特形象及意义2、简述浮士德五个生活阶段及意义3、你怎样理解浮士德形象与浮士德精神?4、靡菲斯特形象的意义及其与浮士德形象的关系5、《浮士德》的艺术成就6、解释:魏玛古典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