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欧美文学》课件: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第二节 卢梭
《欧美文学》课件: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第二节 卢梭
美化细节、诗化事实 童年生活 感情生活
小题大做、转移视线 通过夸大一项较小的罪过(玛丽永事件)来
获取对自身的德性的确认,借此卸下由另一项 远为严重的罪过(抛弃孩子)所造成的自身心 理上的和来自社会的压迫。
三、《新爱洛伊丝》
原名《尤丽,或新爱洛伊丝——阿尔卑斯 山麓一个小城中两居民所写的情书》
第二节 卢梭
一、生平与创作 让-雅克·卢梭(
1712.6.28— 1778.7.2)
思想论著
论文《论科学与艺术》(1749) “人生来是善良和幸福的,是文明腐蚀了他
,毁坏了他最初的幸福”,应该返回自然,寻 回自我。 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因为私有观念的产生和 私有制的出现;私有条件下的国家是为少数人 服务的;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不平等和苦难的 顶点,人民有权力用暴力恢复平等和自由。
自传写作实际上是自传叙述人通过记忆对 自我人生形象的重新描绘,目的是把自己的一 生纳入固有的轨道,最终塑造出一个合意的自 我形象。
《忏悔录》的叙事策略
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人性本善,但罪恶的社会环境却使人变坏。 把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完全暴露出来,目的是
为自己辩护,“坦诚”标志了一种道德姿态。
“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 ,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 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 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 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 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 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贵族小姐尤丽 家庭教师圣·普乐 俄国贵族伏勒玛 朋友克莱尔 十二世纪的法国哲学家阿伯拉
爱洛伊丝
思想 间的冲突。
塑造了尤丽、圣·普乐、克莱尔、爱德华等心 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形象。
书信体的运用。 歌颂优美的大自然,情景交融的抒情描写。
四、卢梭思想艺术的先驱性
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
强调人是生而自由的,天赋人权不容剥夺。 国家主权完全属于人民;行政权属于全体人民大 会,人民是拥有全部立法权的最高君主;政府只 是主权的受托者,人民随时可以委任或者撤换政 府官吏;君主专制体制下的人民没有自由,人权 遭到践踏,因此人民有权进行革命,恢复天赋人 权。
《人权宣言》的理论基础
启蒙思想家强调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卢梭却认 为科学、艺术以及其它文明败坏了人类的灵魂 ,人类应该返回自然,寻回自我。
古典主义和其他启蒙思想家将理性作为人类行 为的准则,而卢梭肯定了自我和感情在文学中 的地位。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文学作品
• 《新爱洛伊丝》(1761) • 《爱弥尔》(1762)
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自然教育学说 ”:顺乎自然,解放学生的个性,使其自由地 全面发展,培养体魄健康,爱好劳动,独立自 主,热爱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新人”。
二、自传《忏悔录》(1782,1789)
“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 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