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述优质课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述优质课PPT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
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
留
君”,“以资政殿学士行”中的“资政殿学士”,“嘉祐二 年”,“庐陵文天祥”等。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手之所触,
删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中的“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一、文言笔记小说的特点
传奇色彩,形象传神,细节生动。
笔记小说不同于史传,就因为它在写一个真人 的时候也不是所谓“实录”,而是加进一些奇幻的 事情以吸引读者,更不用说后来文人进行的主动创 作了。唐代传奇里既有取材于唐玄宗事的《长恨歌 传》,也有元稹创作的《莺莺传》。
简短的文言笔记小说往往只围绕一个主人公组 织故事情节,阅读时理清每个事件的始末是十分重 要的,更要抓出每个事件中人物最奇特出奇之处加 深印象。
或豪侠仗义
孙登02春 明君多纳谏上进,
昏君多奢华养奸。
三、史传文的行文结构与内容要点
人名 姓字
早年异行 成名事件
典型 事例
时人 评价
盖棺 定论
守忠不易 朝野皆服
裴 侠
父有七 忧异岁 哀常不
公利不取 铲腐除奸 闻鼓病瘳
独立使君 清严有名 不废忧公
卒官 谥贞
毁 童 言 赐宅声荣
四、史传文阅读的方法步骤
补
侯”。 即补出省略内容。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如:
“ 公 子 闻 之 , 往 请 , 欲 遗 之 , 不 肯 受 , 曰 : ……” 中 省 去 了
“侯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的“樊哙”;“果地震
贯
陇西”中的“于”。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
古代杂文系列:杂文的特点是作文有很强的 针对性,在古代也有几种实用性文体能完成 杂文的功能。“说”(《师说》《马说》 《黄生借书说》)“论”(《贾谊论》《六 国论》)“书”(《报刘一丈书》宗臣《与 妻书》林觉民)“题记”(《书褒城驿壁》 《记旧本韩文后》)“序跋”(《<指南录> 后序》《伶官传序》)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 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快刀 清·蒲松龄
明末济属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 章丘盗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 (空,指骨缝)。一 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 曹。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闻君刀最快, 斩首无二割。求杀 我!”兵曰:“诺。其谨 依我,无离也。”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 豁然头落。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 “好快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 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也。”中的“倍”(背),“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
(边防),“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高官厚禄)。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句式和用法如
调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虽然不考,但在翻译 句子中肯定会有所涉及。如:“何谓得之于心。”(什么叫在
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以勇气闻于诸
种梨 清·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 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 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 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 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 见喋聒(说话多)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 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 掬(捧着)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 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 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白开 水),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 (弯芽)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 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中的“夫”,“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 个偏义复词,“来”没有必要译出。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
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可烧而 走也”中的“走”(使……逃跑),“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分析说明
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 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无论在《考试 说明》还是《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掌握用现代汉语 翻译言语句的能力。
从1990年以来文言文语句的对译能力一直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考 查。2002年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 是5分。其实早在1956年的高考题中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 是整段文言文的翻译,只用这一种手段考查文言文。此后,文言翻 译前又加了标点古文这一项内容,因为古人为文不用标点,读者要 读懂它们的前提就是会“点读”,对今天的读者而言就又增加了难 度。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几年内也是一直使用了这样的考查方法。 之后,实词、虚词、句式、古书的注解、文段理解等等纷纷借助选 择题的样式走进文言文高考阅读板块。
语言组织上,多用散句,摆脱了六朝崇尚骈散 的习气。或咏物,或记事,或议论,形式上十分自 由活泼。
二、唐宋游记类散文举例分析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糊涂的样子), 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 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 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 忿然,又计曰: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 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 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闲暇,空闲)。 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 乃以镵伐树,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 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 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 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发)散 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 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 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 一市粲然(笑的样子)。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源自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
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
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1.鸡子:鸡蛋。2.箸:筷子。3.掷:扔。
4.屐jī 木头鞋。5.蹍niǎ
ēn:
眼睛圆睁着。7.内:同“纳”。8.啮niè:咬。
错误有:①“解”和“杀”意义不同;②牛头、牛脖子、牛肚 子之类为原文所没有的;③“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不很明 确,如译为“皮骨和肉分离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可能会好一些; ④“一个厨师丁”不合现代汉语习惯,可译作“一个叫丁的厨 师”;⑤“杀牛刀在前进”,也不妥,可改为“进刀时”;⑥ “合乎桑林的舞蹈”,不通,应译为“合乎桑林舞的节拍”; ⑦“传说中尧的乐曲”没有必要译出。
文言文所考查的,也是阅读文言 文所需要有的是“以已知求未知, 以己心度彼心”的能力。
(一)略过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 理解谓语动词;
(二)抓住传记传主,把握事件始末;
(三)勾划相关评述,辨析人、事性质;
(四)未知前后推敲,符合事理逻辑(因 果、先后、人情)。
一、古代纪游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借所咏景物以抒发内心或闲适惬意 (《小石潭记》),或抑郁狂放(《醉翁亭记》), 或追寻理趣(《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或 忧国忧民(《岳阳楼记》)的思想情怀。
以人物为核心,记不凡之史事,扬可赞之道德, 斥可鄙之行为。
二、历年史传文中考查的人物情况
名将
田单01 李广02
有计谋,善征 战,昧人事
循吏
裴矩03 裴侠052 丙吉053
学问好,善词令,有品 行,有政绩,受赞誉。 太平时为地方父母,危
难时是忠臣义士。
名士 君主
优孟051
特立独行,或滑稽 多智,或高洁脱俗,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 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 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就是我们平时 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
高考的知识准备
文言语句的准确翻译,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 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对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 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 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 ,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 “词 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阅读并思考下面这一段文言文译文,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