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脂类的测定

第八章 脂类的测定


3、油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
4、提供润滑、细腻的口感,改善食品的口味。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 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脂类含量对产品的风味、组织结构、品质、
外观、口感等都有直接影响。
三、油脂的化学组成与性质
油和脂肪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甘油酯是由 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的,因此又称 为甘油三酯 一般把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作油,而把常 温下是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作脂肪。 因为脂肪酸在甘油酯中所占的比例达94%-96%, 脂肪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因此,脂肪酸的性质直接决定着油脂的性质。
食品中脂肪的存在形式
食品中脂肪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结合态, 大多数食品中所含的脂肪为游离脂肪,结合态脂 肪含量较少。天然油脂一般为游离态,而天然存 在的磷脂、糖脂、脂蛋白及一些加工食品(如焙 烤食品及麦乳精等)中的脂肪,与蛋白质或碳水 化合物等成分形成结合态。
一、总脂的测定方法
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食品中总脂 的测定方法可分为三类。
脂肪的合理膳食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的健康很重要,但不容忽视的是,多不 饱和脂肪酸太活跃,容易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因而产生自由基 和活性氧等物质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伤害,从而引起肿瘤及癌变等 一系列疾病。 膳食结构中要降低脂类总量和关注各种脂肪酸摄取的比例合理性, 尤其是必需ω-6/ω-3型脂肪酸要处于合理平衡,才有助于健康。
大多数动物性食品及某些植物性食品都含有
天然脂肪。一般植物果实或动物性油脂中脂肪
含量高,而水果蔬菜脂肪含量很低。 几种食物100 g中脂肪含量(g)如下: 猪肉(肥) 牛肉 90.3 10.7 干核桃 花生仁 生大豆 青菜 苹果 56.6 39.2 19.9 0.2 0.4
全脂乳粉 25~30 柠檬 香蕉 0.9 0.8
具有较强的乳化性和起酥性,性质稳定, 熔点、凝固点和沸点高,常温下呈固态。不但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乳浊液,还能增强面团的可 塑性和制品的酥松度。
3、不饱和脂肪酸
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C=C—双键的脂肪 酸。主要包括油酸(含一个双键)、亚油酸(含 两个双键)、亚麻酸(含三个双键)、花生四烯 酸(含四个双键)等 。 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分为单不 饱和脂肪酸(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种。
酸败程度。
总羰基价测定原理:
油脂中的羰基化合物和2,4 – 二硝基苯肼 反应生成腙,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醌离子,呈葡 萄酒红色,在波长440nm处有最大吸收,通过 比色,可计算出油样中的总羰基值。
四、碘价的测定
碘价(碘值)——100 g 油脂所吸收的氯 化碘或溴化碘换算成碘的质量 (g)。 油脂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在双键处与 卤素起加成反应,碘价越高,说明油脂中脂肪 的双键越多。碘价在一定范围内反映油脂的不 饱和程度。
脂肪的合理膳食
地中海饮食特色之一是橄榄油,其中富含但不饱 和脂肪酸不仅能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 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肝脏中 脂肪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酶和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冠心病。 地中海饮食另一特色是猪肉等红色肉类使用较少, 其膳食蛋白质来源于低脂肪的海鲜及豆类。深海鱼中 含n-3族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 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的作用。n-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源于橄榄油、 低芥酸菜子油、茶油等。
GB/T 5009.6—2003《食品的脂肪测定》 第一法 索氏提取法
第二法
酸水解法
二、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检测方法
脂肪酸是油脂分子的重要基本组成单位, 而脂肪酸的种类与组成决定了油脂的营养、理 化与加工特性。对脂肪酸组分的监控具有重要 的意义。
1、监控市售产品中“脂肪酸强化因子”含量。
2、在结构脂的研发中衡量结构脂的质量。 3、可用于不同油脂产品的真假判别。



3.油脂酸败的类型 根据发生酸败的原因和机理的不同,分为三种不同 的类型: 第一类是水解作用引起的酸败(水解型酸败) 第二类是空气氧化分解引起的酸败(氧化型酸败) 第三类是微生物氧化分解引起的酸败(酮型酸败)
一、酸价的测定
酸价是反映油脂酸败的主要指标。 酸价—— 中和 1 g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 需氢氧化钾的质量 (mg)。 方法原理 用中性乙醇和乙醚混合溶剂溶解油样,然后 用碱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离脂肪酸.
(1)、原理
将试祥与盐酸溶液一同加热进行水解,使结合或包
藏在组织里的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和石油醚提取 脂肪,回收溶剂,干燥后称量,提取物的重量即为脂
肪含量。
此法使用于各类食品总脂肪的测定,特别是加工 后的混合食品,不适于测定含糖高的食品,因糖类遇 强酸易炭化而影响测定。
2、罗兹——哥特里(Rose—Gottlieb)法 (测定乳脂肪)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分是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样品前处理—样品衍生化
气相色谱法分析
第三节 食用油脂理化特性的测定
油脂的物理性质主要指:油脂相对密度、 油脂色泽、油脂熔点、油脂黏度、油脂透明度、 气味、滋味等。 油脂的化学性质主要指:油脂酸价、过氧 化值、 羰基价、皂化价、碘价等。
1.油脂酸败定义 油脂产品或含油量较多的制品贮存不当或时间 过长,在空气中氧或微生物的作用下,稳定性较差 的油脂分子发生氧化及水解反应,产生较强烈的有 刺激臭味的低分子油脂降解物(醛、酮、酸等混合 物),这一现象称为油脂酸败,俗称油脂哈喇。
1、饱和脂肪酸
分子结构中连接碳原子的只有单价键,性质稳定, 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熔点、凝固点和沸点高, 常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如牛、羊、猪脂; 植物中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有椰子油、棉籽油和可可 油。 主要包括:软脂酸C16、硬脂酸C18、花生酸C20、月 桂酸C12等 。
2、含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的特点
1、直接萃取法 2、经化学处理后再萃取法
3、减法测定法
(一)直接萃取法
直接萃取即利用有机溶剂直接从食品中萃 取出脂类,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往往会得到不 同的结果。 直接萃取法包括索氏提取法、氯仿-甲醇提 取法。
1、 索氏提取法 (索克斯列特抽提法)
(1) 原理
将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 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 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 (或粗脂肪)。
脂类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一、食用油脂的概念



食用油脂是指从动、植物组织中提炼出来的供人食用 的以脂肪为主、并含有其他成分的混合物。 如豆油、菜子油、玉米油、核桃油、花生油、葵花籽 油、芝麻油、橄榄油、猪油、牛油、羊油、鱼油、鸡油等。 食用油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酯,其次是游离的脂肪 酸、甘油,再次是少量的磷脂、甾醇(固醇)、色素、维 生素和蜡八种成分组成。
此法对于高水分生物试样如鲜鱼、蛋类等脂类 的测定更为有效
(二)经化学处理后萃取法
1、酸水解法 某些食品中,脂肪被包含在食品组织内 部,或与食品成分结合成结合态脂类,如谷物 等淀粉颗粒中的脂类,面条、焙烤食品等组织 中包含的脂类,用索氏提取法不能完全提取出 来。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用强酸将淀粉、蛋白 质、纤维素水解,使脂类游离出来,再用有机 溶剂提取。
乳或加水呈乳状的食品。 本法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FAO/WHO)

等采用,为乳及乳制品脂类物质的食品(脂肪含量超过 80%的食品),直接测定脂肪含量不可能得 到很精确的结果,可以通过测定非脂成分的量 来确定脂肪的含量。即减去水分及挥发物、不 溶性杂质。
(1)、原理
利用氨一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及脂肪
球膜使非脂成分溶解于氨一乙醇溶液中,而脂肪
游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出脂肪,蒸馏
去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肪。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本法适用于各种液状乳(生乳、加工乳、部分脱
脂乳、脱脂乳等),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淇
淋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也适用于豆
4、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的特点
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化学反应, 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其可塑性、起酥 性较差。但较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脂肪的合理膳食
地中海饮食是世界公认的最健康饮食。研究发现,地 中海沿岸国家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世界 其他地区。有研究报道发现,希腊克里特岛居民的心血管 疾病死亡率最低,而美国和芬兰最高。其膳食中做大差别 在于脂肪类别不同。
(一).脂肪酸的种类


按饱和程度分类: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按不饱和程度分为: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按营养角度分类: 非必需脂肪酸:机体可以自行合成,不必依靠食物 供应的脂肪酸,它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 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己 不能合成,必须依赖食物供应,它们都是不饱和脂 肪酸。
一般食品用有机溶剂浸提,挥干有机溶剂后 得到的重量主要是游离脂肪,此外,还含有磷脂、 色素、树脂、蜡状物、糖脂等物质,所以用索氏 提取法测得的脂肪,也称粗脂肪。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 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 的测定。索氏提取法测得的只是游离态脂肪, 而结合态脂肪难以浸提出来。 此法经典,对大多数样品的测定结果比较


2.油脂酸败的危害 油脂酸败是油脂或富含油脂的食品在贮存中 常见的一种变化,它的变化能使油脂或富油制品 色、香、味变劣,营养价值降低,食用过后轻则 引起呕吐、腹泻、肠炎、脂肪肝,重则引起肝脏 肿大、患核黄素缺乏症,使人体的主要酶系统受 损害。且产生严重酸败的油脂还呈现毒性,甚至 导致食物中毒。另据研究报告还有致癌性。
二、过氧化值的测定
过氧化值的大小是反映油脂是否新鲜及酸败的程度。 过氧化值—— 滴定 1 g 油脂所需用( 0.002 mol/L ) Na2S2O3 标准溶液的体积(mL)。也可用碘的百分数来表 示或每千克油脂中活性氧物质的量(mmol)表示或每千克 油脂中活性氧物质的质量(μg)表示 方法原理: 油脂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很不稳定,能氧化
相关主题